APP下载

腹部手术后腹壁窦道形成原因及处理

2016-12-17舒新蓉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窦道腹壁换药

舒新蓉

(西安财经学院校医院,陕西西安710061)



腹部手术后腹壁窦道形成原因及处理

舒新蓉

(西安财经学院校医院,陕西西安710061)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腹壁窦道形成原因,并探讨合适的处理方法。方法:从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术后腹壁窦道患者中择取1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保守治疗患者80例为保守组,采用手术治疗患者80例为手术组。结果:80例经保守治疗后(10~90) d治愈,其中(15~30) d治愈率55.00 %,高于(10~15) d、(30~60) d、(60~90) d治愈率(P<0.05);80例经手术治疗后(10~30) d治愈,均为ⅠI期愈合,其中(10~15) d治愈率为88.75 %,高于15~30 d治愈率(P<0.05)。结论:腹部术前认真做好患者的评估工作,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不当操作,以及术后切实做好患者的伤口护理,可有效防止术后腹壁窦道形成。简单窦道者一般仅需保守治疗便可在短期内治愈,复杂窦道者则需采用手术治疗,Ⅰ期愈合率高,复发率少,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腹部手术;腹壁窦道;原因;处理

腹部切口手术对于腹部外科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在见证手术效果的同时也不得不将重心转移到一些术后并发症的应对之上。腹壁窦道是腹部手术后出现频次多、处理难度大的一种并发症,指的是体表深达组织内部的病理性盲管,形态多样,管壁充满着不健康的瘢痕组织以及肉芽组织,且往往有少量的脓性分泌物分布在窦道口,窦道难以治愈,短则缠绵数月,长则多年不愈,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1]。本文现将160例的腹壁窦道形成原因及治疗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我院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术后腹壁窦道患者中择取1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94例、女性66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0.4岁。窦道发生于阑尾切除术后83例、腹膜炎术后31例、胆道术后27例、腹壁外伤11例、无张力疝修补术后8例;合并糖尿病32例,高血压51例,贫血7例,肝、肾功能不全各1例。80例窦道形成时间在3个月以内,其中单一窦道67例,复杂窦道13例,接受保守治疗,作为保守组。80例窦道形成时间在3个月以上,单一窦道22例,复杂窦道58例,未发现与腹腔及内脏相通,接受手术治疗,作为手术组。

1.2 方法

1.2.1 保守治疗 治疗前,先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评估,对症处理。彩超检查窦道底部有无异物存在,明确后方可进行换药,并尽可能将异物取干净。通过细管将50 %胆影葡胺加压注入窦道内,X线对窦道照影了解分支情况,仔细探查窦道以避免换药遗漏。在搔刮窦道时要尽可能将不新鲜、坏死的组织彻底清理,若窦道太深或是弯曲则需要进行插管冲洗,综合考虑窦道内的坏死组织的数量以及炎症轻重来合理选用甲硝唑溶液或是庆大霉素溶液进行冲洗,留置引流管,窦道应由底部开始逐渐生长出新鲜组织,观察窦道的愈合情况及时拔除引流管。若伤口太小而影响到引流时需进行扩口引流。必要时应取窦道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敏感抗生素。

1.2.2 手术治疗 做好术前准备,对于窦道位置相对浅、与腹腔不相通的患者实施局部麻醉,其余则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是持续硬膜外麻醉,术前将亚甲蓝加压注入窦道内,使窦道能够满意暴露,切口位置定位于窦道口周围1 cm处,按照窦道的走势进行切除直到窦道最末端的健康组织,确保健康组织得到一期缝合,避免留下死腔。彻底冲洗创腔,使用吸收线逐层缝合,并用皮钉将皮肤钉合,加压包扎伤口。对于大创腔而无法拉合的患者,可用邻近的组织肌肉瓣对死腔进行填塞,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留置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记录整理患者的治愈时间,术后随访6~24个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保守组80例经保守治疗后10~90 d治愈,其中15~30 d治愈率为55.00 %,高于10~15 d、30~60 d、60~90 d治愈率(P<0.05);手术组80例经手术治疗后10~30 d治愈,均为Ⅰ期愈合,其中10~15 d治愈率为88.75 %,高于15~30 d治愈率(P<0.05)。见表1。160例随访6~24个月7例再次形成腹壁窦道,但再次手术3个月后治愈。

3 讨论

3.1 腹壁窦道形成原因 (1)患者因素:①患者的营养状况会影响到伤口愈合的好坏;②较大年龄的患者免疫力减弱,组织修复能力减退,以及机体应激能力降低,导致手术时间推延,局部感染相对严重,再加上多合并有各种疾病,因而不利于伤口的愈合;③肥胖患者伤口脂肪液化,从而导致感染[2]。(2)手术切口因素:①术后切口包扎过紧或过松,影响血液循环,形成积液而致感染;②引流不畅而引起感染,而拔除导管后在分泌物反复刺激的作用下导致慢性窦道形成[3];③伤口感染早期的处理不当,未能将伤口内的感染源充分清理;④换药方法不当;⑤术前未能有效纠正患者的基础疾病;⑥抗生素不敏感;⑦异物刺激,本组中阑尾切除术后窦道83例,占51.88 %的最高比例,其中原因可能是因为手术切口较小,为快捷往往采用丝线进行简单的缝合,致使腔隙缝合不善,再加上丝线本身就是一种异物,易污染,所以伤口感染的可能性大;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27例中,术后窦道内存在结石残渣者有9例;无张力疝修补术,8例术后1月伤口局部开始反复肿痛,3月后化脓破溃,最终形成腹壁窦道,这明显与补片刺激有关。

3.2 术后腹壁窦道的预防 (1)术前要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详细的了解,积极对症处理,尽量消除一切有碍伤口愈合的因素;(2)做好术中伤口防污染措施,减少脂肪层,为防止脂肪液化应用电刀;(3)有效止血,防止淤血引起感染;(4)手术精细操作,最大化减轻组织损伤;(5)缝合伤口最好用可吸收缝线,术后正确加压包扎,控制留置引流管的时间;(6)密切观察伤口情况,一旦形成积液、感染应早期扩开,利用引流将坏死组织予以充分的清理,对于腹腔镜微创切口换药时应全层剪开[4]。

3.3 术后腹壁窦道的诊治 在治疗窦道前需明确患者为简单窦道还是复杂窦道,通常借助窦道造影来判断,主要观察窦道的长度、分支及走势等,单一窦道且没有分支的即为简单窦道,否则即为复杂窦道,前者一般经保守治疗便可治愈,而后者多需要进行手术。对于术后腹壁窦道患者,之前的手术以及术后换药已经为其造成了极大的身心痛苦,而二次手术势必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痛苦,所以笔者更倾向于保守治疗,尽可能不对患者实施手术,需判断清楚患者的窦道情况,盲目采取二次手术造成术后复发的可能性很大。对于窦道情况复杂的患者需格外把握好手术时机,只有在窦道形成在3个月以上方可开展手术,此时的复发率低[5]。

结合本研究结果,腹部术前认真做好患者的评估工作,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不当操作,以及术后切实做好患者的伤口护理,可有效防止术后腹壁窦道形成。而对于简单窦道者一般仅需保守治疗便可在短期内治愈,而复杂窦道者则需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手术治疗,Ⅰ期愈合率高,复发率低,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1] 刘卓志,杨芳,李忠礼,等.可吸收抗菌缝合线用于腹壁切口难愈窦道的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17(23):317.

[2] 汪石盘,刘雪梅,李瑞芬,等.高频超声在腹壁窦道内缝线异物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25(3):181-182.

[3] 钟雷,游晓波,卢帆,等.腹部术后切口慢性窦道的整形外科治疗[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6(3):97-98.

[4] 骆泽宇.阑尾切除术后切口长期不愈的原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8):4960-4961.

[5] 魏树生,吕炳蓉,赵建辉,等.顽固性腹壁窦道的诊治[J].军医进修学院院报,2006,27(34):403-455.

2016-03-15)

猜你喜欢

窦道腹壁换药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新型肛肠科医用简便换药裤的设计及应用
结核性窦道治疗中负压封闭引流置管方式的改良及护理
舒适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效果体会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腹壁缺损的重建方法与研究进展
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联合新型敷料治疗慢性窦道的临床效果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
低位窦道伤口2例治疗经验及文献复习
慢性窦道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