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枝的量效与配伍关系研究※

2021-01-06张名奇朱林平

河北中医 2021年9期
关键词:营卫桃仁麻黄

张名奇 朱林平

(天津中医药大学2019级硕士研究生,天津 301617)

桂枝味辛甘,性温,入心、肺、膀胱经,为樟科樟属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主要有效成分为桂皮醛、桂皮酸、肉桂醇、原儿茶酸等[1]。桂枝作为临床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功效,其作用广泛,疗效可靠,尤以《伤寒论》为代表,根据桂枝用量和配伍的不同,可发挥不同的功效[2]。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桂枝的临床用药,我们通过对部分经方与现代中医名家的临证用药经验进行了归纳整理,探讨桂枝的量效与配伍关系,以期为桂枝的临床应用提供有利的借鉴。

1 经方桂枝的用量与配伍

桂枝在《伤寒论》中应用广泛,其核心功效是温通作用,随着用药比例和配伍的变化治疗不同疾病,主要用于外感证、神志病、痹证、心悸、奔豚、蛔虫等症治疗。如麻黄升麻汤中桂枝用药六铢,配伍麻黄、升麻共奏发散解郁之效,主治外感邪郁肺卫之证。半夏散及汤中桂枝用药五分,配伍半夏降逆化痰,主治咽喉肿痛。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中桂枝用药一两,配伍甘草以温复胸中阳气,主治心悸、不寐等。柴胡桂枝汤中桂枝用药一两半,配伍柴胡治疗外感证、关节炎等。桂枝麻黄各半汤中桂枝用药一两十六铢,配伍麻黄以加强发汗之力,主治外感所致瘙痒病。桂枝二麻黄一汤中桂枝用药一两十七铢,配伍麻黄以加大祛风散邪之功,治疗外感表证。桂枝加葛根汤中桂枝用药二两,配伍葛根升津舒筋,治疗外感头痛、项强等。桂枝汤中桂枝用药三两,配伍白芍以奏营卫同治、邪正兼顾、阴阳并补之功,主治外感风寒表证。桂枝人参汤中桂枝用药四两,配伍人参温补中州,共达解表、补中、下气之效,治疗心悸、奔豚等。桂病枝加桂汤中桂枝用药五两,重用桂枝温通心阳,平冲降气,主治奔豚。乌梅丸中桂枝用药六两,辛热之品配伍乌梅以加强安蛔之效,治疗蛔虫病。

2 现代中医名家桂枝用量与配伍

2.1 仝小林 仝小林认为,寒凝经脉型高血压,是由风、寒、湿邪侵袭机体,外束于肌表,使脉管受寒拘挛,导致营卫失调,血液凝滞不畅所致,治疗以散寒解肌,通阳舒筋为主。常用桂枝透达营卫,驱散表寒,葛根升阳舒筋,条达督脉,二者合而加强通阳及温煦之用,用量桂枝15~30 g,葛根30~60 g[3]。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以本虚标实为主,以气血亏虚为虚;气滞血瘀为实,治疗以益气活血通络为主。常用桂枝辛散温通,走肢体,入经脉,而散寒止痛,黄芪益气固表,行滞通痹,二者相伍既补脏腑阳气,又可振奋阳气温达四末,用量桂枝9~30 g,以15 g居多,黄芪24~45 g[4]。认为寒、湿、瘀导致的脾胃病是因寒湿中阻,引起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日久则气耗阴伤而成瘀所致,治疗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为主。常用桂枝温阳而消其本寒,茯苓淡渗脾湿,桃仁破恶血、消积癖,三药合而散寒除湿、活血消癥,用量桂枝9~15 g,茯苓9~30 g,桃仁9~15 g[5]。

2.2 傅延龄 傅延龄认为,小儿咳嗽常是以肺脾两虚为本,而后感受外邪、病位涉及肺、脾两脏,病性多虚实夹杂,治疗以疏散外邪,补肺健脾为主。常用桂枝平逆气、安中土,龙骨、牡蛎收敛肺气而除咳逆,三药合则疏散外邪,肺脾同调,用量桂枝5~8 g,煅龙骨15 g,煅牡蛎15 g[6]。认为小儿患病,常因肺、脾、肾三脏不足导致,治疗以调理脾胃,兼调他脏为主。常用桂枝辛甘化阳,白芍酸甘化阴,二药相伍则内调脾胃,外可祛邪,使营卫调和,用量桂枝6~15 g,白芍6~20 g[7]。

2.3 李赛美 李赛美认为,小便不利多是因病情缠绵不愈,素体虚弱,脾肾阳虚而不能化气利水,导致水蓄下焦,进而影响了气化功能,治疗以温阳化气行水为主。常用桂枝通阳化气,解散表邪,白术健脾祛湿,二者共奏温阳化气行水之效,用量桂枝6 g,白术10 g[8]。认为皮肤病病邪在太阳且以瘙痒为主者,其病机为肌表不固,风邪犯表,走窜肌肤,治疗以调和营卫、祛邪止痒为主。常用桂枝发散表邪,祛在表之风邪,白芍滋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二药合而发中有补,散中有收,营卫调和,用量桂枝10 g,白芍10 g[9]。

2.4 史欣德 史欣德认为,小儿慢性湿疹、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机为中焦虚弱,营卫失和,治疗以建中益气、调和营卫为主。常用桂枝解肌发表,助卫阳,通经络,白芍收敛营阴,缓急止痛,二药相合调和营卫,用量桂枝6~15 g,白芍12~15 g。认为失眠病机为心肾阳虚,痰热郁滞,治疗当重镇温阳,清热化痰。常用桂枝温通心阳,调和营卫,煅龙骨、煅牡蛎重镇安神,敛汗涩精,平肝潜阳,三药合而平冲降逆,交通心肾,用量桂枝10 g,煅龙骨15 g,煅牡蛎15 g[10]。

2.5 黄煌 黄煌认为,凡是由瘀血导致的疾病治疗皆可以活血化瘀为法,以桂枝茯苓丸辨证治疗。常用桂枝温通血脉,以行瘀滞,牡丹皮、白芍凉血散瘀,三药相伍寒温并用,调和阴阳,用量桂枝15 g,牡丹皮15 g,白芍15 g[11]。

3 桂枝常用药对的功效分析

3.1 麻黄-桂枝 麻黄-桂枝药对主要见于麻黄汤,其中桂枝发汗解肌,麻黄解表散寒,宣肺平喘,二者相伍则加强发散风寒之力,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哮喘、咳嗽、肺炎、支气管炎、颜面水肿的肾炎、水湿痰多、泄泻等,用量桂枝3~15 g,麻黄6~15 g[1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与桂枝配伍具有抗炎、镇痛作用[13],且随着配伍剂量不同对炎症的抑制强弱也不同[14]。

3.2 柴胡-桂枝 柴胡-桂枝药对主要见于柴胡桂枝汤,方中桂枝解表散寒,柴胡和解少阳,二药相伍使少阳枢机通畅,表邪得解,治疗胃溃疡、自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寐等时,用量桂枝12 g,柴胡15 g[15];治疗经断前后诸证、经行发热、不孕症时,用量桂枝15 g,柴胡15 g[16]。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柴胡与桂枝配伍可使热致痛小鼠的痛阈时间延长,使小鼠对醋酸所致的疼痛产生拮抗,醇提液镇痛效果优于水提取液,且柴胡-桂枝剂量配比2∶1镇痛效果更佳[17]。

3.3 白芍-桂枝 白芍-桂枝药对主要见于桂枝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汤中桂枝辛甘化阳,白芍酸甘化阴,二者等量用之,调和营卫气血,使阴阳协调,主要治疗因正虚感邪所致疾病,用量桂枝12 g,白芍12 g[18]。桂枝加芍药汤中桂枝温通血脉,白芍滋阴养血,二药相伍使脾阴得复,助脾阴布散,共奏脾阴灌溉四旁之效,主要治疗腹痛脾阴虚证,用量桂枝7 g,白芍15 g[19]。桂枝芍药知母汤中桂枝温阳通脉,散寒止痛,白芍敛阴缓急止痛,二者相伍则营卫和,主要治疗寒热错杂型产后痹,用量桂枝15 g,白芍30 g[20]。现代 研究表明,白芍、桂枝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没食子酸、肉桂酸、芍药苷、芍药内酯苷、香豆素类等[21],对炎性反应具有明显抑制作用[22],白芍与桂枝配伍剂量1∶1在减轻高血压导致心肌纤维化、炎症浸润、心肌肥厚方面疗效更好[23]。

3.4 茯苓-桂枝 茯苓-桂枝药对主要见于苓桂术甘汤、桂枝茯苓丸。苓桂术甘汤中桂枝调阳气,开经络,茯苓淡渗利小便,二者配伍则温化痰饮,主要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冠心病、支气管哮喘,用量桂枝10 g,茯苓10~30 g[24]。桂枝茯苓丸中桂枝温通经脉,化气行水,茯苓健脾除湿,消痰利水,二者配伍健脾化痰,温阳利水,主要治疗血瘀型慢性肾衰竭,用量桂枝15 g,茯苓30 g[25]。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茯苓与桂枝配伍可通过调节血压、抑制心肌肥厚与心室重构、改善心肌纤维化、控制炎性反应、抑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等作用,保护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肌组织,且高剂量灌胃组效果更佳[26]。

3.5 附子-桂枝 附子-桂枝药对主要见于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中桂枝发散表邪,温阳通脉,附子温阳散寒,回阳暖脏,二者相伍则增强温卫助阳之功,祛邪外出,布散津液,主要治疗元阳耗损、寒邪闭阻所致的自汗、漏汗、顽固性湿疹、鼻炎、雷诺综合征、冠心病等,用量桂枝15~20 g,附子15~30 g[27]。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附子配伍桂枝后能减少入药成分中附子总碱、酯型生物碱的含量,从而降低附子毒性[28-29],二者相伍主要通过影响半胱氨酸型内肽酶活性、参与细胞凋亡、干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结合等过程,从而发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30]。

3.6 黄芪-桂枝 黄芪-桂枝药对主要见于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中桂枝壮气行阳,温通经脉,黄芪补中益气固表,二者相伍既益气又行气,既生血又助血,主要治疗痛性消渴痹病,用量桂枝30 g,黄芪30 g[31]。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与桂枝配伍可通过抑制炎性反应、抑制细胞凋亡、调节免疫功能、调节滑膜血管增殖等作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2],黄芪与桂枝相伍还具有抗氧化能力,且黄芪与桂枝剂量配比2∶1时清除自由基,发挥抗氧化能力的作用最强[33]。

3.7 甘草-桂枝 甘草-桂枝药对主要见于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桂枝甘草汤中桂枝温心阳复心脉,平冲降气,甘草甘缓和中,既缓急定悸,又补中焦之气,二者相合可辛甘化阳,胸阳得复,心悸自平,主要治疗阳虚型心悸,用量桂枝10~28 g,甘草10~28 g[34]。炙甘草汤中桂枝助心行血,温阳通脉,甘草甘缓补中定悸,二者相伍则阳通脉复,悸可定,主要治疗因气虚血弱而导致胸闷憋气、气短,或因阳气不足所致心前区疼痛及脉结代的心悸、胸痹之证,用量桂枝15 g,甘草25 g[35]。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甘草与桂枝配伍具有双向调节心律、保护心肌、抗血栓、改善心功能、调节神经系统以及升血压等作用[36],且甘草与桂枝剂量配比1∶2时二者汤药中有效组分总量最高[37]。

3.8 桃仁-桂枝 桃仁-桂枝药对主要见于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中桂枝温血通脉,辛温反佐,桃仁活血化瘀,二药相伍共奏泻热、化瘀、开结之效,主要治疗下焦蓄血证,药量桂枝6 g,桃仁15 g[38]。有学者对清代及以前桃核承气汤中桃仁和桂枝的用量配比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显示当桂枝用量多于桃仁时,以理气通阳祛瘀血为主,治疗伤寒蓄血证;当桂枝用量少于桃仁时,以破血逐瘀止痛为主,治疗外科蓄血、妇科蓄血、肝胆蓄血等[39]。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桂枝中的桂皮油能使血管扩张,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外周循环,桃仁提取物具有显著抑制凝血的作用,且两者配合应用抗凝血作用更强,符合七情理论“相使”的配伍关系[40]。

4 小结

通过对部分经方和现代中医名家临床应用桂枝的用量与配伍经验,得出桂枝临床用量多为3~30 g,并根据疾病、证型、症状的不同选择最佳用量与配伍。如取其发汗解肌、调和营卫功效,常配伍麻黄、葛根、柴胡、白芍、黄连等,治疗感冒、咳嗽、哮喘、支气管炎、汗证、泄泻、糖尿病、不寐、焦虑抑郁等,桂枝用量6~15 g;如取其温通经脉、散寒止痛功效,常配伍桃仁、牡丹皮、鸡血藤、附子等,治疗宫寒不孕、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痹证、腰腹痛等,桂枝用量9~15 g;如取其助阳化气、温阳复脉功效,常配伍甘草、黄芪、茯苓、白术等,治疗心悸、胸痹、痰饮、哮喘、慢性肾病、慢性胃炎、鼻炎等疾病,桂枝用量10~30 g;若取其通阳化气、平冲降气功效,常配伍煅龙骨、煅牡蛎、甘草、厚朴、杏仁等,治疗喘证、奔豚等,桂枝用量10~18 g。

临床运用桂枝虽安全范围较广,常用剂量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但也应注意其不适用人群,因其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故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另外,桂枝的临床用量还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随着疾病的发展桂枝的用量与配伍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若疾病逐渐痊愈则用量逐渐减少,若疾病突变加重则用量随之增加,且不同的医家也有各自的用药习惯及见解,如仝小林临床用量较大,傅延龄的用量则相对较小,地域及炮制方法的不同也会导致桂枝有效成分含量有所差异,则用量会随之改变。因此,临床中需要综合全面分析、综合考虑,来选取桂枝的最佳剂量及配伍药物,以便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营卫桃仁麻黄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黄帝内经》对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及启发❋
桃仁和酒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历史各时期关于营卫理论的研究概况
嘴唇干裂用桃仁
嘴唇干裂用桃仁
心中的麻黄山
补益营卫方对衰老小鼠皮肤端粒酶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