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与非医学专科生健康素养比较分析*

2021-01-05刘国良王慧霞王国杰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专科生专科医学

刘国良, 王慧霞, 王国杰, 孙 静

(1.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预防医学教研室,郑州 451191; 2.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预防医学教研室,河南 漯河 462002)

健康素养是衡量国家卫生计生工作和人民群众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1],而医学专科生是未来基层卫生人员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承担着“健康守门人”的重要职责。因此,关注其健康素养特征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健康素养的现况研究虽有报道,但在与性别和年级关系的阐述上多有分歧[3-6]。本研究拟通过对不同类别专科生的健康素养调查,旨在了解医学与非医学在校专科生的分布差异,为专科类院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建议,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9年6月份(第二学期末)选取河南省内2所医学类专科和2所非医学类专科院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每个高校从大一至大三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分层整群抽样,共获得有完整数据的学生919人,其中医学专科生439人(男生206人,女生233人;大一120人,大二175人,大三144人),非医学专科生480人(男生192人,女生288人;大一172人,大二165人,大三143人)。年龄18~24岁。

1.2 方法

1.2.1 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采用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2012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7],该问卷包括3个方面(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6类问题(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试题类型有判断题 (15题)、单选题(40题)、多选题(18题)和情景题(共2个大题,含单选题5题、多选题2题),共80题,满分100分。

1.2.2 计分方法 根据2012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测评方法要求[8],判断题、单选题回答正确计1分,错误计0分;多选题回答选项与正确答案完全一致计2分,错选、漏选计0分。总分≥80分为具备健康素养。

1.2.3 调查方法 利用问卷网平台将试题发布为网络版,通过后台设置,使所有试题均为必答,多选题必须选择两项及以上,否则给予错误提示并禁止提交。问卷由所调查班级的辅导员在班级群进行统一时间发放。试卷有效回收率96.7%。

2 结果

2.1 总体调查结果 医学专科生健康素养具备率29.6%,整体健康素养水平(74.6±9.6)分;非医学专科生健康素养具备率16.7%,整体健康素养水平(70.2±8.9)分,经t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1,P<0.001)。

2.2 医学专科生不同性别、年级间整体及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比较 本调查发现,医学专科男女生之间在“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基本技能”方面,男生较女生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体健康素养”和“基本知识和理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级之间,“整体健康素养”与“基本知识和理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大一高于大二(q=3.28,3.57,P<0.05),大三高于大一(q=3.03,3.16,P<0.05);“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基本技能”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医学专科生不同性别、年级间整体素养及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比较分)

2.3 非医学专科生不同性别、年级间整体及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比较 本调查发现,非医学专科女生在整体健康素养及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上均较男生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年级间,整体及“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素养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大一高于大二和大三(q=3.08,4.12,10.19,11.04,P<0.05),大二与大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健康素养水平上,年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非医学专科生不同性别、年级间整体素养及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比较分)

2.4 同年级、同性别医学与非医学专科生整体及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比较 调查发现,从大一至大三,医学专科男生的整体及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均高于非医学专科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专科女生在大一阶段整体及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虽然较非医学专科女生优势明显,但在大二阶段,除“基本知识和理念”外,“健康素养水平”“健康生活方式”与“基本技能”,均落后于非医学专科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大三阶段,医学专科女生的整体与“基本知识和理念”方面健康素养水平较非医学专科女生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同年级、同性别医学与非医学专科生整体及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比较分)

续表3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医学与非医学专科生的健康素养具备率分别为29.6%和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由于性别和年级不同,以及健康素养维度的复杂性,并不一定说明医学生在健康素养方面具备全面优势。本研究分别对医学与非医学专科生在性别、年级方面的健康素养水平分布及同年级、同性别下医学与非医学专科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分布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医学专科男生在“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方面的健康素养水平较女生有显著优势,但在非医学专科院校中女生健康素养水平则优于男生。程丽楠等[3]认为,健康素养涉及知识、态度和技能等方面,男女生由于性别、兴趣爱好及需求不同,在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方面也会出现明显不同。在对医学教育环境测量认知的性别差异研究中也发现,女生对教育环境的总体知觉以及对教师和学习的知觉高于男生,但女生的自信程度低于男生。提示在对不同性别下健康素养维度的对比研究中,应充分考虑专业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具体健康素养的干预中,不同性别亦应有所区分对待。

随着高校健康类素质教育课程的开展,年级的增长,尤其医学类院校学生,会对健康素养产生积极的作用[9-10]。但调查发现,这种显著性变化主要体现在整体健康素养与“基本知识和理念”方面,“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方面则表现不明显,说明专科院校健康教育的开展在实践与能力引导方面仍是一个普遍的薄弱环节。本研究发现,医学与非医学专科生随年级健康素养的改变情况(仅限整体与“基本知识和理念”方面素养)并不一致:医学专科生在大二阶段有较为明显的下滑,大三阶段又显著上升;而非医学专科生在大一阶段优势较为明显,至大二阶段显著下滑。后者与梁兴梅等[11]研究一致。原因可能是大一新生可塑性强,且普遍开设素质教育课程的缘故,至大二阶段,由于逐步适应大学阶段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加之自控能力不足,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同伴之间的相互负面影响开始产生,同时,由于专科生在校时间安排紧,随着专业课的大量加入,挤占了健康素质教育课程的开展时间,致使健康素养部分下滑。而大三阶段,医学生在临床工作岗位的实习和医疗环境的熏陶下,促使其自身对健康、疾病有了更深刻认识。对非医学专科生在大三阶段,因为半脱离学校进入厂矿、企业实习,健康素质教育的干预更少,致使健康素养改善不够明显。因此对于大学生健康素养干预工作的开展,必须从健康教育的体系层面着手[12],结合不同类别院校的实际,要有一套系统持续的监测、干预作支撑。本调查还对同年级、同性别下医学与非医学专科生整体和三个方面的健康素养水平作了比较,发现医学专科男生相对于非医学类的优势一直处于显著地位,这与封竹兵[13]的观点一致。但是在大二阶段,医学专科女生的健康素养水平除“基本知识和理念”之外,“整体健康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与“基本技能”均落后于非医学专科女生,至大三阶段整体素养水平又有所上升,提示医学女生的健康教育变化规律特点值得关注,但也不能排除不同医学专业之间的影响,后续有待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专科生专科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安徽省医学会专科分会战“疫”在行动
重庆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成立大会召开
高等院校医学生信息道德认知调查与分析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与五年制专科生的差异比较研究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