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

2021-01-05余美芬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3期
关键词:标准值缺铁性血常规

余美芬

(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人民医院,云南 红河 662500)

0 引言

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可有多系统受累,如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肝硬化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肝硬化患者营养物质的流失也是造成贫血的重要原因,比如维生素B12和叶酸摄入量不足[1]。在临床诊断上,当前还没有具体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缺铁性贫血患者(IDA)的诊断方法,对于患者肝硬化疾病预后工作的开展也有着极大的阻碍。为了更好的诊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缺铁性贫血,本文对100例该类型疾病患者进行血液指标进行检验分析,希望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共收治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缺铁性贫血患者100例,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将其划分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住院的10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非缺铁性贫血患者(NIDA)为对比组。其中男女性别比例:观察组男51例,女49例,年龄13-73岁,平均(51.23±3.14)岁;对比组男50例,女50例,年龄12-75岁,平均(51.89±3.2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症状等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出肝硬化外无其他类型疾病,不存在溶血性贫血症状以及恶性肿瘤,最近半年采用静脉注射B12进行治疗,同时口服铁剂。本次实验经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参与血液分析的患者均同意实验并签署同意书。

1.2 检验方法。在进行血液抽取之前,医护人员嘱咐患者第二天凌晨空腹抽血后再进食,进行静脉抽血2.0 mL。采用的仪器有全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血凝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中用的试剂均采用仪器厂家配套试剂。对于两组患者的血液进行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平均宽度等内容测定。

1.3 观察指标。对于两组患者的血液指标进行分析对比。其中检验的标准值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0-40U/L、清蛋白(Alb)35-55 g/L、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7-50 U/L、胆红素(TBiL)5.1-19.0 μmol/L、胆汁酸(TBA)0-10 μmol/L、碱性磷酸酶(ALP)40-150 U/L。血常规标准值为:血红蛋白(Hb)120-180 g/L、血清铁蛋白(SF)>14 μg/mL、红细胞计数(RBC)(3.5-6.0)×1012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26-33 pg。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通过SPSS 20.0分析,计数数据(%)通过χ2检验,计量数据()通过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对比。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进行整理分析,得到如下表1数据:观察组的AST、TbiL、Alb、ALP、TBA等指标与对比组无明显的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ALT、GGT指标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同时两组患者的GGT、TBA、AST和TbiL都高于标准值的上限,而Alb低于标准值的下限。

2.2 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对比。对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进行整理分析,得到如下表2数据:观察组的SF、Hb、MCH以及RBC均低于对比组,其中SF、Hb和MCH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RBC指标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的SF高于标准值上限,Hb指标低于下限,MCH和RBC在标准值范围内;观察组的Hb和SF指标低于标准值的下限。

表1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对比数据()

表1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对比数据()

组别 例数 ALT(U/L) AST(U/L) TbiL(μmol/L) Alb(g/L) ALP(U/L) GGT(U/L) TBA(μmol/L)观察组 100 66.67±17.23 70.69±21.53 45.17±18.41 33.42±5.37 119.13±37.26 79.69±20.67 41.35±20.47对比组 100 54.36±17.10 64.35±20.89 34.38±17.57 34.59±5.41 100.26±26.58 60.71±18.43 36.19±18.24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对比数据()

表2 两组患者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对比数据()

组别 例数 SF(μg/mL) Hb(g/L) MCH(pg) RBC(mol/L)观察组 100 10.13±1.34 79.61±15.71 29.17±3.57 3.52±0.73对比组 100 101.28±67.70 92.39±16.13 32.89±4.10 3.56±0.76 P -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乙型肝炎最大的危害就是具有较高的传染性,我国乙肝人群在最近一些年呈现增长趋势。乙肝病人如果炎症控制不好,没有及时用药处理的话,随着时间的延长,很容易演变为肝硬化。肝硬化与乙型肝炎病毒性的感染有很大的关系,及早对肝硬化指标进行诊断对于提高治愈效果和防止肝硬化并发缺铁性贫血非常重要[2-3]。肝硬化无并发症患者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血红蛋白性贫血,少数酒精中毒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在肝功能急剧恶化至死亡前数月可突然发生刺状红细胞溶血性贫血。SF是一种蛋白质类物质,主要作用就是承载铁元素,当因为肝脏原因导致造血原料缺少时,就会引起IDA。因此,IDA的产生是由于合成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失,使得血红素合成量减少导致的小细胞低血素贫血,对肝硬化患者的血液检验成为研究IDA的重要方法之一[4-5]。

本研究通过对本院10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液进行检验,与同期的NIDA患者进行指标对比,对肝硬化和IDA有了全面的认识,对于刚脏功能有了更好的观察。肝脏功能分析得出:观察组的AST、TbiL、Alb、ALP、TBA等指标与对比组无明显的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ALT、GGT指标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两组患者的Alb指标都低于标准值,分析可能是由于营养不良或者贫血缺氧引起心力衰竭导致血浆容量增加或者血液稀释,导致出现贫血症状[6-7]。TBA是胆固醇在肝脏分解及肠-肝循环中的一组代谢产物,是胆固醇在肝脏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与胆固醇的吸收、代谢及调节关系密切。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或肝内外阻塞时,胆汁酸代谢发生障碍反流入血引起肝小叶中央区肝细胞受损,两组患者的TBA均高于标准值,说明可以将此数据作为肝硬化贫血的诊断指标。血常规与生化功能指标:观察组的SF、Hb、MCH以及RBC均低于对比组,其中SF、Hb和MCH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对于诊断肝硬化合并IDA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标准值缺铁性血常规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
血常规检测结果对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价值观察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妊娠期妇女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北京市重金属污染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研制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分析指标体系问题研究
缺铁性贫血病因探讨(饮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