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术中不同中鼻甲处理方式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效果比较

2021-01-05张艳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3期
关键词:鼻甲鼻息肉鼻窦

张艳清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中医医院 耳鼻喉科,河北 唐山 064100)

0 引言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一种慢性的鼻腔与鼻窦黏膜炎症,患者的临床表征主要为流鼻涕、鼻塞、食欲减退、面部胀痛或疼痛、嗅觉功能消退等。调查显示,慢性鼻-鼻窦炎的致病机制与既往潮湿环境具有紧密的关联性[1]。欧洲鼻窦炎和鼻息肉诊疗意见书(EP-OS)中,根据其是否伴有鼻息肉分为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以及不 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两类。一般情况下,对于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推荐小剂量克拉霉治疗,但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且可能导致鼻黏膜纤维化反应加重。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应用,其手术创伤小、术野清晰等优势得到了临床上的一致肯定,但在鼻甲处理方面,目前尚存在一定争议。因此,本次研究将着重讨论鼻内镜术中不同中鼻甲处理方式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筛选出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进行鼻内镜术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62例,依据中鼻甲处理方式将患者划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例数均为31例。参照组男女例数之比为16:15,年龄23-65岁,平均(37.29±3.16)岁,病程2-14年,平均(8.46±1.79)年;观察组男女例数之比为17:14,年龄24-63岁,平均(38.28±3.09)岁,病程1-13年,平均(8.55±1.82)年。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参考《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8年)》确诊为慢性鼻-鼻窦炎;②CT检查可见中鼻甲病变;③鼻内镜检查可见鼻腔有苍白息肉样物;④参考海口标准,均属于3型息肉;⑤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颅脑部手术史、头部外伤史患者;②有鼻部手术史、先天性失嗅、哮喘病史患者;③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④心律失常、糖尿病患者;⑤存在其他脏器组织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等。

1.2 治疗方法。参照组应用中鼻甲部分切除术,对于难以保留中鼻甲的患者,应彻底咬除中鼻甲及息肉,保留根部。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应用鼻甲成形术。首先给予患者全麻处理,借助鼻窦CT明确患者的病变区域,使用1%麻黄碱棉片收缩鼻道、下鼻甲、嗅裂以及中鼻道。随后在鼻内镜下将钩突切除,开放筛泡与病变鼻窦,同时将鼻窦息肉病变组织清除,扩大粘连至正常形态。纵向切开中鼻甲,并将息肉病变组织切除。若患者的中鼻甲下缘低于下鼻甲附着缘,应对下缘进行相关处理使其与下鼻甲附着缘保持水平,随后将中鼻道息肉摘除。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诊治有效性。显效: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咳嗽、头晕、流脓涕、鼻塞等临床症状均彻底消退,患者的嗅觉功能、鼻腔功能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相关临床表征均呈现明显的好转迹象,患者的嗅觉功能、鼻腔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相关临床表征、嗅觉功能及鼻腔功能并无明显的好转迹象甚至趋于严重化。

(2)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评价,包括头晕、咳嗽、鼻塞、流脓涕,0-3 分为轻度,4-7 分为中度,8- 10 分为重度。

(3)对比两组患者的鼻腔功能改善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评价,包括气道阻力、鼻腔容积(NCV)、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及嗅觉功能。嗅觉功能采取T&T标准试嗅法评价,分数越低,表明其嗅觉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通过SPSS 20.0软件对研究中涉及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参照组与观察组相较之参照组,观察组的临床诊治有效性明显提升19.36%(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n(%)]

2.2 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对比。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头晕、鼻塞、咳嗽、流脓涕等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对比()

注:与参照组对比:aP<0.05。

组别 例数 阶段 头晕 咳嗽 鼻塞 流脓涕参照组 31 术前 2.15±0.33 4.28±1.03 5.56±1.16 5.30±1.44术后1个月 0.79±0.18 1.33±0.54 1.67±0.33 1.55±0.38观察组 31 术前 2.17±0.37 4.30±1.10 5.61±1.22 5.32±1.47术后1个月 0.44±0.12a 0.89±0.13 a 1.32±0.16 a 1.02±0.26 a

2.3 鼻腔功能改善情况对比。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气道阻力、嗅觉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NMCA、NCV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鼻腔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表3 两组患者鼻腔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注:与参照组对比:bP<0.05。

组别 例数 阶段 气道阻力[kPa/(s·L)]NMCA(cm2) NCV(cm3) 嗅觉功能(分)参照组 31 术前 2.97±0.42 0.46±0.07 11.65±1.16 4.89±0.46术后3个月 0.79±0.16 0.51±0.12 14.79±1.78 0.99±0.17观察组 31 术前 2.98±0.44 0.47±0.08 11.71±1.25 4.92±0.47术后3个月 0.36±0.12 b 0.57±0.14 b 18.89±2.33 b 0.80±0.14 b

3 讨论

以往临床上通常将促黏液排出药物、抗过敏药物及抗菌药物作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主要治疗手段,但上述药物疗法的临床疗效并不理想,且极易引发全身性不良反应,因此考虑应用鼻内手术疗法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相较于常规鼻窦手术,鼻内镜手术疗法能够清晰地呈现患者的鼻腔及鼻窦结构,拓宽手术视野,有助于医生准确切除病灶,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正常鼻腔结构。鼻内镜手术能够直达病变部位,扩张鼻窦开口,增强局部引流,改善低氧微环境,从而加快鼻窦生理功能的恢复进程。

中鼻甲部分切除术是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中较为常用的术式,该术式有助于拓展鼻腔宽度,降低组织粘连及术后复发率,但针对是否保留中鼻甲依旧存在争议。相关研究证实[2],保留中鼻甲极易导致嗅裂区黏膜发生水肿,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另有研究指出[3],若患者的中鼻甲发生解剖变异或不可逆病变,应及时切除,从而保障中鼻道窦口宽敞。研究发现,鼻甲成形术可有效抑制术腔肉芽的形成,加快鼻腔生理功能的恢复进程。本次研究发现,接受治疗后,较之参照组,观察组的临床诊治有效性明显提升19.36%,且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头晕、鼻塞、咳嗽、流脓涕等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气道阻力、嗅觉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NMCA、NCV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可见鼻甲成形术可获得更加理想的预后。

综上所述,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在鼻内镜术中应用鼻甲成形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嗅觉功能及鼻腔功能的恢复进程,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鼻甲鼻息肉鼻窦
慢性鼻炎鼻窦炎伴鼻息肉手术中鼻甲的处理研究进展
SMARCA4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中高频性丢失
2种不同中鼻甲成形术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
缓解鼻窦疼痛,试试盐水冲洗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鼻内镜下改良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分析
鼻息肉到底要不要切
分析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下鼻甲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