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动研究法指导下的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的效果

2021-01-05张慧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3期
关键词:研究法康复训练心功能

张慧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0 引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我国冠心病致死率位居世界第二,冠心病以冠状动脉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阻塞为该病病理基础,目前主要通过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达到缓解心肌缺氧、缺血的目的,但是冠心病对患者自身心肺功能造成的影响大[1]。近些年相关研究显示,康复锻炼可显著提升机体脂质代谢,有利于患者心肺功能的提升,但是冠心病患者剧烈运动可加剧心肌供血不足,从而致使患者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因此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开展康复训练十分重要。近些年部分医学研究者提出,对冠心病患者开展心动研究法康复训练,本次研究为论证行动研究法指导下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预后影响,比较该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行常规康复训练、行动研究法指导下康复训练,两种不同康复锻炼患者康复锻炼前后心肺指标变化情况,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安阳市中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72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36例:男18例,女18例,年龄55-73岁、平均(63.82±1.12)岁,病程3-23个月,平均(13.22±1.12)个月。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58-78岁、平均(65.81±1.11)岁,病程1-21个月,平均(11.62±1.09)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以及平均病程等指标经统计学验证无明显差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纳入标准:①参考第九版《诊断学》中冠心病临床诊断相关内容患者均确诊。②患者均四肢健全、意识清晰、生活基本自理。排除标准:①排除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②排除合并脑、肝、肺、肾等其他重要脏器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患者。③排除中途失访或未定期入院复诊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常规康复锻炼):医护人员向患者介绍冠心病病因、治疗等相关知识,从而使患者了解冠心病发病病因以及常见并发症,在言语交流的过程中耐心回答患者及其家属的提问。患者可先缓慢步行训练,根据自身耐受能力逐渐延长步行时间,每次步行时间一般控制在5-l0 min,患者在步行锻炼的过程中逐渐增加步行锻炼频率与步行速度,患者在锻炼过程中若感心慌应逐渐降低运动强度、停止运动,此外,患者每周至少行2次至3次有氧运动,在行有氧运动前应先热身,有氧运动过程中若患者感到心慌、胸闷应停止继续运动,常见有氧运动如:快步走、爬楼梯、做保健操、骑自行车等方式。

1.3.2 实验组(行动研究法指导康复锻炼):

(1)发现问题: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以了解患者对康复训练方法以及重要性认知情况,分析影响冠心病患者康复锻炼的原因。①患者对康复训练的发生以及重要性了解不足或存在错误认知。②患者机体耐受能力降低,在康复锻炼过程中无法坚持长期训练。③老年冠心病患者理解能力以及记忆力减退,在康复锻炼过程中往往遗忘训练步骤,继而产生负面情绪。

(2)制定康复锻炼计划:①医护人员应结合近些年相关冠心病康复锻炼研究资料以及康复锻炼预后良好案例,使患者认识到康复锻炼的重要性。②根据患者机体耐受能力,鼓励患者行肢体主动运动、步行训练,并请患者家属监督,保证患者每日至少运动10-30 min。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参数差异()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参数差异()

例别 例数 FEV1(L) FEV1/FVC(%) VO2max( mL·min·kg)康复锻炼前 康复锻炼3个月后 康复锻炼前 康复锻炼3个月后 康复锻炼前 康复锻炼3个月后实验组 36 0.82±0.18 1.85±0.21 47.85±3.35 58.26±4.26 16.35±2.06 28.62±2.15对照组 36 0.83±0.17 1.12±0.22 47.82±3.34 52.26±4.25 16.34±2.08 22.84±2.14 t - 10.018 11.152 10.047 10.052 10.016 12.024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参数差异()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参数差异()

例别 例数 LVEF(%) LVFS(%) 6MWD(m)康复锻炼前 康复锻炼3个月后 康复锻炼前 康复锻炼3个月后 康复锻炼前 康复锻炼3个月后实验组 36 24.36±2.84 62.25±2.57 17.26±2.75 28.52±2.42 325.62±30.21 532.26±45.12对照组 36 24.36±2.67 52.26±2.56 17.29±2.69 22.26±2.38 325.64±30.22 469.25±45.11 t - 12.036 10.652 10.127 12.024 10.364 10.415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医护人员每个月电话随访1-2次,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训练进度,并询问患者在康复锻炼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坚持锻炼的患者给予称赞与支持,对于未坚持训练的患者询问原因,并反思患者康复锻炼计划,重新修订康复训练方案。

1.4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康复锻炼前、康复锻炼3个月后FEV1、FEV1/FVC、VO2max等肺功能指标以及LVEF、LVFS、6MWD等心功能指标差异。

1.5 统计学处理。SPSS 21.0软件系统处理相关数据,以()表示的平均值计量数据,均应用t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功能。两组患者康复锻炼3个月后肺功能参数,具体情况见表1,与康复锻炼3个月前,两组患者康复锻炼3个月后FEV1升高、FEV1/FVC升高、VO2max升高,同时实验组康复锻炼3个月后相关肺功能参数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

2.2 心功能。两组患者康复锻炼3个月心功能参数,具体情况见表2,与康复锻炼前相比,两组患者康复锻炼3个月后LVEF身高、LVFS增加、6MWD增加,同时实验组康复锻炼3个月后心功能参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冠心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有关,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机体长期血脂代谢异常、纤溶系统被激活,血小板聚集能力提升,血脂、血小板以及相关炎症因子聚集沉积在冠状动脉血管壁上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继而影响心肌供血[2-3]。冠心病患者手术治疗以机械手段改善冠状动脉狭窄,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冠脉微循环,传统药物治疗可改善机体血脂代谢,但是从冠心病发病诱因上看,提升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对改善病情也显得十分重要。冠心病患者常规康复训练过程中缺乏医护人员长期指导与监督[4]。行动研究法下康复锻炼以问题为康复锻炼方案实施依据,根据冠心病患者康复锻炼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个体化解决措施,通过动态监测患者康复锻炼情况,不断调整患者康复锻炼方案,以使康复锻炼方案更贴近患者需求,避免冠心病患者在康复锻炼过程中因剧烈运动出现心肌供血不足,防止患者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5-7]。孙爱霞等临床研究显示基于行动研究法给予康复指导的实验组,干预3个月后FEV1、FEV1/FVC、VO2max等肺功能指标分别为(1.73±0.16)L、(58.16±4.16)%、(28.52±2.13) mL·min·kg,均优于行常规康复干预的对照组康复锻炼3个月后相关肺功能指标,本次研究显示康复锻炼前两组患者FEV1、FEV1/FVC、VO2max等肺功能指标经t值验证不存在明显,康复锻炼3个月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相关数值均明显改善,且实验组相关肺功能参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与孙爱霞等临床研究结果相似,均证实行动研究法指导下康复锻炼有利于冠心病患者肺功能的改善[8]。本次研究在既往研究基础上动态观察不同康复锻炼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两组患者康复锻炼前LVEF、LVFS、6MWD等心功能指标经t值验证数据不存在明显差异,干预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且具有对照组同一时间段相关指标检测结果,由此可见,冠心病患者行动研究法指导下康复锻炼与常规康复锻炼模式相比,更有利于患者心肺功能的提升。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行动研究法指导下康复锻炼更有利于个体心肺功能的改善,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研究法康复训练心功能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园艺植物研究法》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07—2016年我国图书馆学调查研究方法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