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的效果探讨

2021-01-05徐庆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3期
关键词:射血尿激酶左室

徐庆龙

(德惠福阳医院,吉林 德惠 130302)

0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以及致残率,主要是指冠状动脉发生闭塞、间断性流血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极易引发心肌坏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病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严重威胁患者正常生活以及生命质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早期多采用再灌注(主要包括经皮冠脉介入治疗、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再通的最佳方法[1]。其中经皮冠脉介入治疗随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但实施条件对于基层医院要求较高,在不具备介入治疗条件下或预计PCI时间大于120分钟,因此溶栓治疗逐渐成为治疗心肌梗死的首选措施,溶栓治疗后可依据患者临床实际情况给予补救性PCI治疗。尿激酶是临床常用溶栓药物,其在基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可靠疗效,其并不具备一定抗原性,能够转变纤溶酶原为纤溶酶,促进患者纤溶系统开放,达到血管再灌流目标,进而明显降低心肌梗死病死率,改善心功能[2]。本次研究中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选取7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的效果,以期为日后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7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间范围在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4:3,年龄35-76岁,平均(53.62±2.17)岁,其中合并高血压20例,糖尿病5例,高血脂1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2,年龄35-78岁,平均(53.67±2.77)岁,其中合并高血压22例,糖尿病2例,高血脂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意义(P>0.05)。纳入标准: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3];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溶栓适应症,自愿参与且知情同意;依从性较好;均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排除标准:中途退出者;既往有精神疾病史、认知功能障碍者;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者;怀疑主动脉夹层分离者;有严重且未控制的高血压;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有恶性肿瘤者;其他类型心肌梗死者;近期有外科手术史、外伤史;有活动性出血者。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吸氧、卧床休息、给予阿司匹林300毫克、氯吡格雷300毫克嚼服、他汀类等药物治疗,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吗啡镇痛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注射用尿激酶150万U(生产厂家:武汉仁福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22619024-2,规格:10万单位)+0.9%氯化钠注射液100毫升配制后,30分钟内滴注完毕,12小时后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每12小时一次,连续5-7天。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时间,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峰值时间,并实施比较。统计两组血管再通率,心律失常、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实施对比。检测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同时记录住院时间,并实施对比。其中溶栓再通标准为:直接指征为冠状动脉造影TIMI分级,达到二、三级;间接指征为①抬高的ST段在溶栓后2小时内迅速回降≥50%;②胸痛自溶栓后2-3小时内基本消失;③溶栓后2-3小时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④血清CK-MB峰值提前,具备上述4项中2项以上者考虑再通。

1.4 统计学分析。对研究所用数据分组,分为定量资料、定性资料,分别用()、(%)表示,采用SPSS 19.0软件实施统计学处理,观察反应强度,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IRA开通时间、CK、CK-MB峰值时间比较。观察组IRA开通时间、CK峰值时间、CK-MB峰值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IRA开通时间、CK、CK-MB峰值时间比较()

表1 IRA开通时间、CK、CK-MB峰值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 IRA开通时间 CK峰值时间 CK-MB峰值时间观察组 35 0.68±0.12 14.25±2.11 12.25±2.22对照组 35 1.33±0.18 15.39±2.07 13.22±2.18 t - 17.776 2.282 1.844 P - 0.000 0.013 0.035

2.2 两组临床情况比较。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14%(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5.71%、出血率为2.8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86%、17.14%(P<0.05),详见表2。

表2 临床情况比较[n(%)]

2.3 两组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3。

表3 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时间比较()

表3 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 左室射血分数(%) 住院时间(d)观察组 35 46.11±1.25 13.22±2.18对照组 35 45.36±1.12 16.55±2.61 t - 2.644 5.793 P - 0.005 0.000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心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其临床疗效与转归取决于患者年龄、梗死部位、病程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4]。但由于在心肌缺血8-10 min起,其中心缺血部位即可发生不可逆的细胞坏死,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存在部分损伤可逆的细胞,闭塞的血管若能够再通,促使受损的心肌细胞再灌注,则有助于缩小梗死范围,减轻心肌梗死后心肌重塑,缓解患者症状,是心肌梗死的最重要治疗措施。目前,结合基层医院实际情况,在时间窗内完成溶栓治疗,是最有效的方式。尿激酶是临床常见溶栓药物,可激活纤维蛋白酶原,有胰蛋白酶的特性,促使纤维蛋白内的凝血快速降解,进而改善凝血因子、纤溶酶水平,具有较强的溶栓能力。尿激酶能够快速疏通堵塞心肌血管,恢复血流,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实现血管再通[5]。

CK是一个与细胞内能量运转、肌肉收缩等有关的重要激酶,其能够对心肌疾病进行诊断,增高提示存在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CK-MB是心肌组织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与CK比较更具有特异性,在出现心肌损伤时,二者呈同时升高现象,因此成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标准。左室射血分数与心肌的收缩能力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心肌收缩能力越强,射血分数则越大,因此其能够对患者心功能情况进行反映。本次研究中,通过对上述指标进行观察,以便对治疗情况进行评定。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IRA开通时间、CK、CK-MB峰值时间均较短,同时血管再通率较高,证实尿激酶可有效促进血管再通,改善病情,对提高预后有积极意义。经分析:血栓的重要构成部分为纤维蛋白原,尿激酶作为一种纤溶酶激活剂,也是一种从人类尿液、肾细胞中培养出的蛋白酶,具有非特异性,能够直接作用于血液中纤溶酶,将其转变为活性纤溶酶,加速纤维蛋白溶解速度,提高治疗效果。此外研究发现,观察组心律失常、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较高,证实尿激酶能够有效恢复心肌功能,提高再灌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的效果显著,可提高血管再通率,值得推广。本次研究中,所选取患者均为本院患者,未对其他地区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评定,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同时所抽取的研究样本较少,观察时间较为不足,因此还需进一步改进。

猜你喜欢

射血尿激酶左室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陈朝金教授运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经验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房颤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衰弱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更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