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干扰性与改善对策分析

2021-01-01钟美梅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4期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改善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冷凝集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干扰性和改善的对策。方法:实验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0例接受孕前检查和婚检血型鉴定人群,从受检者的静脉血血常规检验结果中挑选出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35pg且血细胞分析仪报警信息为红细胞(RBC)凝集的标本,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对为经过处理的不同效价冷凝集素标本进行检测,并且所有标本均采取37°C水浴法、血浆置换法以及预稀释法处理,观察并分析三种检查的检验结果。结果:80例冷凝集素标本中,直接上机检查可见患者MCV、MCH、MCHC水平均明显增高,HCT指标降低(P<0.05);37°C水浴法处理后MCH和MCHC指标和预稀释法、血浆置换法相比较高(P<0.05);血浆置换法处理后,PLT指数下降(P<0.05);预稀释法处理后所用检查项目均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和37°C水浴法、血浆置换法相比,采用预稀释法处理冷凝集素标本,可保证血常规检验的准确度和有效性,并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冷凝集;血常规检验;干扰性;改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4-0185-02

血常规检验(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是临床上常见的检查方法之一,一般使用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验,大大提高了血常规检测的准确性与效率[1]。本文采取37°C水浴法、血浆置换法和预稀释法处理80例MCH≥35pg且血细胞分析仪报警信息为红细胞凝集的标本,观察三种处理方法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并对结果和处理措施进行分析,以期选出最优的冷凝集标本处理措施,确保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实验对象为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接受孕前检查和婚检血型鉴定人群。男女人数比例为42:38,最小23岁,最大33岁,平均年龄(28.4±3.7)岁。所有实验对象基本信息对比无显著差别(P>0.05),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1年龄小于50岁;2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35pg;3经告知后所有实验对象均同意参与。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2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3患有严重贫血症的患者;4凝血功能严重障碍的患者;5患有脂血症、黄疸的患者;6发生溶血的患者。

1.2方法(1)仪器和试剂选用mindrayBc-518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原装试剂与质控品。血常规检测前对仪器进行检查校准,保证每日室内质控结果均在设定的质控范围内。健康成人O型2%洗涤RBC和O型脐血2%洗涤RBC为新鲜自制。(2)80例冷凝集素标本均按以下方法进行处理:1使用真空抗凝采集管抽取每例患者2份静脉血,按照实验室操作规程正常进行血细胞分析。2观察每份冷凝集素标本在血细胞分析仪上的报警信息、RBC直方图。3在4°C室温下制作血薄涂片瑞氏染色镜检。同时取试管一支加入混匀的标本0.2mL和生理盐水0.6mL混合均匀制作成4倍稀释标本;将稀释标本依次在室温4°C、37°C条件下平衡5min后分别用肉眼和涂片显微镜观测。4将标本置37°C温箱孵育0.5h后保温上机测定,然后离心机分离血浆(离心率为3000r/min,持续时间为5min),采用离心机配套的移液器和吸头取出上层血浆弃掉,样本加入等量生理盐水混合,反复三次后,上机检测。5抗体特异性鉴定用健康成人O型2%洗涤RBC和O型脐血2%洗涤RBC分别与血浆等量混合,4°C平衡5min后分别观测。如有凝集放置37°C温箱孵育箱中平衡5min后再观测有无凝集现象。6冷凝集素试验用血浆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要求操作,同时做对照。

1.3观察指标观察并统计冷凝集素标本经过37°C水浴法、血浆置换法以及预稀释法处理后的血小板(PLT)、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指标。

1.4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22.0专业统计软件对本次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3种不同方法处理冷凝集素标本的检测结果由表1数据可知,采用预稀释法处理冷凝集素标本后,红细胞相关指数、血小板、白細胞、血红蛋白等指标均恢复正常;37°C水浴法处理后红细胞在血涂片上少量凝聚,其他两种方法未见红细胞凝聚。

3讨论

血常规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检测方法之一,可以利用检测血液中细胞形态以及数量等对疾病进行诊断。当人们体内某一组织发生病变时,血液中的某些成分便会发生病理性变化,对受检者血液中的细胞形态和数量进行检查,可以对其身体状况和部分疾病进行诊断,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虽然提高了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但容易受到冷凝集影响。患有衣原体肺炎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外周血中普遍存在冷凝激素。冷凝集素综合征是指以微循环血栓、慢性溶血性贫血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外界温度降低和自身反应性红细胞凝聚均会造成该症状。冷凝激素是一种单克隆或者多克隆自身抗体,大部分淋巴网状细胞肿瘤病人均伴有单克隆冷凝激素,支原体肺炎病人普遍存在多克隆冷凝激素。正常人体血清中基本都含有低滴度的冷凝激素,当冷凝激素效价小于1:16时不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不具备临床意义,效价越高对血常规检查结果影响越显著。

3.1冷凝集表现形式冷凝集容易对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造成干扰,其能对RBC膜抗原的IgM产生作用,当温度低于31°C时,冷凝激素会造成RBC聚集,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会出现RBC假性降低的情况,且造成MCV、MCH、MCHC水平异常升高,同时对WBC、PLT检查结果造成影响,但这些现象具有可逆性。健康人群血液中的抗RBC抗体的效价相对较低,不容易导致RBC产生冷凝集;但当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时,如在多发性骨髓瘤、严重贫血的病人血液中冷凝集素的效价相对较高,容易诱发严重的冷凝集,从而发生相应的临床反应,其具有可逆性[2]。大部分人认为只有在体温温度下降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冷凝集现象,其实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也容易发生冷凝集现象,这种患者冷凝集素的效价普遍较高,因此形成冷凝集的温度范围比较宽。

3.2冷凝集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是细胞利用一定大小的孔径产生不同的电阻信号,而仪器收集信号对细胞进行计数,但是如果血液中有高效价的冷凝集素,便会导致RBC聚集在一起穿过检测孔,仪器不能准确判断通过的是一个细胞还是聚集在一起的细胞,从而将聚集在一起的细胞当做单个细胞穿过检测孔,产生电阻脉冲信号也仅有一个,故对红细胞计数造成干扰,降低了红细胞计数结果,使红细胞远低于实际浓度,导致红细胞假性降低;并且,红细胞聚集在一起穿过检测孔时,极易被仪器当做大红细胞,造成脉冲振幅提高,进而导致红细胞平均体积增加和红细胞分布图异常现象。临床上主要使用37°C水浴加热法预防冷凝激素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RBC聚集,但血液中冷凝集效价较高时,这种方法效果并不理想。血浆置换法主要使用生理盐水置换血浆,从而消除血液中的冷凝集素,虽然能解決冷凝集问题,但在置换后常常出现WBC和PLT指数下降的现象[3]。采用预稀释法处理血液冷凝集现象,可有效降低冷凝集素效价,使PLT、RBC、WBC、MCV、HCT、MCV等指标恢复正。本文研究结果可看出,冷凝集现象对临床血常规检验结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冷凝集素会导致RBC计数异常减少,MCHC水平明显提升,如果在血常规检查时处理不当,便会影响检查结果,不利于医生对患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因此,在出具血常规检验报告时可结合三种处理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可提高检验准确性。

综上所述,37°C水浴法、血浆置换法、预稀释法对解决血液中的冷凝集素均有效果,但冷凝集效价较高时37°C水浴法效果欠佳,存在一定局限性;血浆置换法容易导致WBC、PLT指数下降。预稀释法对降低冷凝集素效价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并且操作方便,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艳萍,邵玲俐.红细胞冷凝集对血常规结果的干扰及处理对策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6):82-83.

[2]刘永胜.凉山州布拖县1890名彝族成人血常规指标参考区间的研究[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9,30(8):48-49.

[3]孙敏,候莉芬.冷凝集素现象对血常规检测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9,26(1):62-63.

作者简介:钟美梅(1986.02-),女,汉族,本科学历,主管检验师,研究方向:检验。

猜你喜欢

血常规检验改善对策
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的结果对照分析
高职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研究
职业教育中的公平问题研究
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尼日利亚的石油现状及其改善对策
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脂肪肝与健康人血常规的检验结果比较观察
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