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肝肾论治灼口综合征经验分析

2020-12-28赵雅君李元聪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肝郁脾虚疼痛

赵雅君 李元聪

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 BMS)是以口腔黏膜疼痛、烧灼感或感觉异常且无明显临床体征为特点的慢性疾病,更年期或绝经前后期妇女中发病率高[1],是临床常见病,但病因复杂,治疗棘手,其主要发病部位在舌部,故又称舌痛症、舌感觉异常、口腔黏膜感觉异常等。凡舌部有灼痛、辣痛、麻痛、涩痛等感觉者,均称为舌痛,临床表现以舌烧灼样疼痛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但也可表现为麻木感、刺痛感、味觉迟钝、钝痛不适等感觉异常。疼痛部位发于舌根部约占BMS的70%,其次为舌缘、舌背和舌尖。但其他部位如颊、唇、腭、咽等部位也可发生。舌痛呈现晨轻晚重的时间节律性改变。过度说话、食干燥性食物、空闲静息时加重。但在工作、吃饭、熟睡、饮酒、饮食、注意力分散时无疼痛加重,或反而有疼痛减轻甚至消失。病程长短不一,多数患者病程较长[2]。一些患者经常对镜自检,恐惧忧虑,担心患癌。发病机制不清楚。现代医学认为与内分泌、代谢紊乱、维生素 B 族缺乏、药物因素、精神因素包括人格因素(如精神抑郁、焦虑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恐癌心理)等等,尤其是更年期妇女、中老年人。目前仍缺乏特殊有效的疗法,西医一般采用口服神经调节剂如谷维素、甲钴胺等,重视心理治疗,但推广普及有一定难度。中医学是个伟大的宝库,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口腔的病症是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情志因素在发病中有重要的作用,情志与疾病互为影响,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辨证治疗对于本病有明显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因病机归纳

许多研究表明BMS 主要与神经病变、激素水平改变以及心理疾病如焦虑、抑郁等有关[3]。 Kenchadze等[4]对92 例 BMS 患者进行临床及心理的检查,发现不同的患者存在不同的抑郁、失眠、恐惧等心身问题,认为 BMS 是一种主要由精神性因素所引起的衰老性心身疾病。因此主张对 BMS 患者采取心理治疗,应用抗焦虑、抗抑郁等药物。焦虑、抑郁属中医理论中“神”的失常,《灵枢·平人绝谷篇》:“神者,水谷之精气也”,水谷精气经脾土的运化而成精微物质,化生气血,滋养元神。中医认为心藏神,主神志,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五脏的功能失常也能影响心主神志的功能。《灵枢·经脉篇》曰:“手少阴之别……循经入心中,系舌本。”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足厥阴肝经其支脉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与本病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心、脾、肾、肝。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失健运,则气血化生不足,心血亏虚,心神失养,心气虚弱,推动无力,气血运行不畅,不能上荣于舌,导致舌部失养而麻痛。李老认为肝的功能失调与本病的发生最为密切。肝为将军之官,为“血之府库”,主疏泄,具有主升、主动、主散的生理特点,疏通、畅达、宣散、流通是肝的生理活动,涉及到全身气机运行、脾胃运化功能、对情志的影响等等。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最易造成各种精神心理问题和饮食不节,脾胃受伤。肾藏精,调节脏腑气化,老年人尤其是更年期和绝经期前后女性,肾精渐衰,任脉衰、太冲脉虚,天癸枯竭,血不养肝,心肝之浮火偏亢,火热循经上灼口舌;若是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醇酒,脾失健运,内生湿热,或是肝气郁结,血行不畅,口舌失养,肝阳上亢亦可灼烁口舌而麻痛。总的病机是肝郁脾虚,火热上炎。

1.2 治法方药

针对肝郁脾虚,火热上炎的主要病机,以疏肝解郁,滋阴清热,养血安神为治则,以逍遥散为基本方加减,主药有醋柴胡、白芍、当归、郁金、牡丹皮、生地、石斛、栀子。方中柴胡为君,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以复肝用。白芍补血、泻肝、益脾;当归补血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补而不滞,是血中之气药,亦是血中之圣药,二药皆入肝经,均能养血柔肝,合用既养肝体又助肝用。郁金活血行气,解郁清心,本入血分之气药,此药能降气。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治血中之浮火。生地、石斛清热养阴。栀子解郁热,行结气,泻火除烦。全方有守有走,有温有凉,兼以升散与清降,共奏疏肝解郁、清热养阴、调和气血之效。临证根据不同症状随证加减。舌苔厚腻,纳谷不馨,脘腹胀满者,多因饮食不节,宿食积滞,加鸡内金、焦三仙。年老阴血亏虚,心神失养,睡眠不佳可酌加百合、丹参、龙眼肉、酸枣仁;心悸、舌尖干红、口渴者属心阴亏虚者心阴虚火旺加酸枣仁、远志、沙参、麦冬、竹叶;血瘀明显,舌部刺痛,舌质紫暗,舌底络脉迂曲者加红花、丹参;口苦、口干,性情急躁,肝火亢盛者加黄芩、黄连、菊花、车前子、薄荷;舌部麻痛,味觉减退,可加僵蚕、木瓜疏通经络;舌痛、舌裂、舌红少津属肾阴虚火旺者加黄柏、玉竹、麦冬、五味子等。

1.3 临床资料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门诊2016 年1 月~2018 年10 月收治的灼口综合征患者867 例,年龄范围50~86 岁,其中男317 例,女550 例,平均年龄(65.54±9.50) 岁,女性患者较男性多,统计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肝郁脾虚型479 例,男169 例,女310 例;肝肾阴虚火旺型388 例,男148 例,女240 例,均符合 BMS 诊断标准的症状至少 3 个月[5]。

1.4 疗效评价及结果

疗效评价标准[6]:VAS法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发生频率分为5 级:0为无痛,1为疼痛极少发生,2为疼痛较少发生,3为疼痛经常发生,4为疼痛持续存在。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中医症候综合评价。显效:口腔黏膜疼痛VAS评分下降且疼痛频率等级下降,中医症候基本消失;有效:口腔黏膜疼痛VAS评分或疼痛频率等级下降,中医症候好转;无效:口腔黏膜疼痛VAS评分或疼痛频率等级均无下降,中医症候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用药4 周后,肝郁脾虚证治疗显效288 例,有效120 例,无效71 例,总有效率85.18%;肝肾阴虚火旺证治疗显效201 例,有效119 例,无效68 例,总有效率82.47%。

3 病案分析

患者1,女,64 岁,退休工人。初诊时间2016 年4 月20 日。舌痛2 年。现病史:无明显原因出现口干、口臭、舌部灼痛,似热水烫过感,但不影响进食,口干但不欲饮水,食欲可,性情急躁,时感腹胀,二便调,夜间睡眠可,经常说梦话,睡时流涎臭秽。检查:口腔卫生不佳,牙龈局部红肿,唾液腺触诊正常,舌红少津,舌背有裂纹,脉数有力。中医诊断:舌痛,肝郁脾虚证。处方:醋柴胡10 g、白芍15 g、黄连5 g、 郁金10 g、丹参10 g、淡竹叶5 g、当归10 g、茯苓10 g、山药10 g、党参10 g、麦冬10 g、石斛10 g、生地10 g、甘草5 g。 7 剂,1 剂/d,水煎服。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2016 年4 月27 日二诊,诉睡眠和流涎改善,口干好转,口臭减轻。去党参、黄连,加焦三仙10 g、百合10 g、酸枣仁10 g,继服7 剂。 2016 年5 月5 日三诊,诉舌痛减轻,睡眠安神,继服7剂巩固疗效,随访1年,病情稳定。按:患者肝郁化热,循经上炎,熏蒸口舌发为口臭、口干、舌痛、齿龈红肿,热扰心神,故睡觉多语;肝木克脾土,脾虚水液疏布失常,故而流涎、舌干、腹胀,热灼阴伤,故舌红少津,舌背有裂纹。方中醋柴胡、白芍、山药、党参、茯苓疏肝理气健脾;黄连、郁金、丹参、淡竹叶、当归清热凉血,解郁安神;麦冬、石斛、生地养阴生津。全方以疏肝健脾为主,辅以理气、清热凉血滋阴。二诊流涎、口臭减轻,为避免寒凉太过以及党参补益过多而化火,去黄连、党参,以百合、酸枣仁宁心安神养肝,加焦三仙健脾益气,使补而不腻。

患者2,女,58 岁,退休教师,初诊时间2016 年8 月31 日。舌痛半年。现病史:自觉舌根两侧痛,火辣灼痛感,进食微辣的食物疼痛明显加重,喜含冷水缓解。多次到各大医院口腔专科检查均未见异常,但仍每天早晚对镜自查。纳食不香,心烦失眠,夜间潮热汗出。检查:患者形体偏瘦,舌淡苔白,舌边略红,脉弦数。中医诊断:舌痛,肝肾阴虚火旺证。处方:白芍15 g、醋柴胡10 g、生地10 g、石斛10 g、当归10 g、郁金10 g、百合10 g、酸枣仁10 g、枸杞10 g、山药10 g、茯苓10 g、甘草5 g。7 剂,1 剂/d,水煎服。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保持心情舒畅。二诊时间2016 年9 月7 日,诉睡眠改善,舌痛有所减轻,纳食不多,夜间仍汗出。上方加焦三仙10 g、栀子10 g、黄柏5 g、浮小麦10 g。继服7 剂。后随访诉舌痛症状基本消失,夜间潮热汗出症状明显减轻。按:舌根两侧痛,心烦失眠,夜间潮热汗出为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之象;舌痛含冷水而不欲下咽,说明为虚热而非实热证。方中醋柴胡、白芍、酸枣仁疏肝养肝,百合、生地、石斛、枸杞滋阴补肾,当归、郁金养血凉血解郁,山药、茯苓健脾养阴。全方共奏滋肾养肝,养血安神之效。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二诊纳食不多,以焦三仙健脾理气,增加食欲;浮小麦除虚热、止汗,栀子、黄柏清热利湿,引火归元,以解夜间潮热汗出之症。

4 总 结

通过跟随李元聪教授侍诊抄方,收集、整理相关医案,总结中医治疗灼口综合征的临床诊疗思路及用药经验得知,舌痛责之心、脾、肝、肾等脏腑。心火亢盛,郁而化火,或情志不舒,肝火上炎,发为舌痛、舌尖红、口干灼热、口苦,可兼见心烦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小便热赤、大便干结者,为心肝火炽证,治以清热降火。虚火之证多为肝肾阴虚。年老肝肾之阴不足,阴不制阳,虚火上浮,治以滋肾养肝,引火归元。“土得木而达”,肝郁可致土壅;土虚木乘,脾虚而肝的功能相对强盛,均可导致肝郁脾虚证,形成虚实夹杂,治以疏肝健脾;此外,脾虚气血生化不足,血不养心,不荣则痛,表现为口舌麻木为主、疼痛、味觉减退,可兼见口唇色淡,失眠健忘、乏力食少、心悸等,为心脾两虚证,治以健脾养心,补益气血。气虚推动无力,脉络瘀阻,为气虚血瘀证,不通则痛,可见舌痛不著、舌麻木,胸闷气短、乏力,食少腹胀,舌淡偏于紫暗等,治以益气养血活血。然临床所见症候未必典型,难以一一对应,须抓住主要症状,灵活变通。

猜你喜欢

肝郁脾虚疼痛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中医观点:脾为什么重要 脾虚症状的自查与调理方法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怎么给疼痛分类
改变肝郁体质,要想得开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
谢旭善教授从肝气肝郁证论治胃脘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