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环氧树脂类和生物陶瓷类糊剂用于口腔修复对牙周组织损伤的影响
2020-12-27广东省东莞康华医院523000李润意陈震李锐
广东省东莞康华医院(523000)李润意 陈震 李锐
根管治疗是临床常见口腔修复方式,其主要通过选取填充材料对患者根管进行填充改善其相关临床症状,但该治疗对填充材料要求较高,要求填充材料具备良好的封闭性和稳定性,可对修复后的微渗漏进行减少,并同时具有抑菌、良好生物相容性和降低对患者牙周组织的损伤[1]。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根管填充材料有环氧树脂类糊剂和生物陶瓷类糊剂,临床上对于两种材料的有效性研究较多,但对于其修复后对牙周组织损伤相关的安全性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就环氧树脂类和生物陶瓷类糊剂用于口腔修复对牙周组织损伤的影响进行评价,具体内容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4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根尖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根管填充治疗进行口腔修复,依据其修复材料的选择进行分组,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环氧树脂类糊剂进行口腔修复,共103例患者,其中50例男,53例女;年龄最小18岁,最大54岁,平均(38.61±3.05)岁;患牙112颗。B组给予生物陶瓷类糊剂进行口腔修复,共97例患者,其中48例男,49例女;年龄最小18岁,最大55岁,平均(38.64±3.08)岁;患牙106颗。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已经医学伦理委员学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A组给予环氧树脂类糊剂进行根管填充,先对主牙进行胶尖和试尖,然后将糊剂导入,填充的时候应用螺旋输送器(25号)在患者根管内壁中涂抹糊剂,在然后将主尖和副尖充入根管内壁中;在填充过程中,需要保证主牙胶尖达到一定的长度,然后在患者的主牙胶尖出沿着根管侧方插入加压器,加压器需在其中停留30秒左右,使得其空间压出后对后冠进行旋转,旋转角度需大于90°,旋转完成后将其移除,然后去封闭剂粘副牙胶尖,并使得其插至测压器的深度;之后反复重复操作,待其根管达到充实塞紧且副尖饱和后停止操作,最后取热挖匙将患者根管处多余的牙胶进行清除,然后应用侧方加压器进行填充完成度评估,若插入根方处深度小于3mm则表示其填充充分,完成操作。修复后,患者均需要进行拍摄颊舌向与远近中向的X线片拍摄,检查患者根管填充的严密性。B组给予生物陶瓷类糊剂进行根管填充,除了填充材料不同,具体操作均一样。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抽取两组患者的龈沟液进行检测,分别对其CRP(C反应蛋白)、IL-6(白介素-6)和IL-lβ(白介素-lβ)三项炎症反应指标和MDA(丙二醛)、ROS(活性氧)和AOPP(晚期氧化蛋白产物)三项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进行检测分析,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
1.4 统计学处理 将相关数据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进行组间数据对比;若P<0.05,说明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炎症反应相关指标 治疗后,A组炎症反应指标C R P为(6.1 2±0.5 1)n g/m g、I L-6为(1.3 0±0.2 0)n g/m g、I L-lβ为(3.7 0±0.5 4)n g/m g,与B组的(9.01±0.87)ng/mg、(2.19±0.21)ng/mg、(6.01±0.61)ng/mg相比,各指标偏低(P<0.05)。
2.2 两组治疗后氧化应激反应相关指标 治疗后,B组氧化应激反应指标MDA为(3.69±0.31)μmol/mg、ROS为(1.4 1±0.0 9)μm o l/m g、A O P P为(2.4 0±0.2 4)n g/m g,与A组的(2.54±0.20)μmol/mg、(0.90±0.08)μmol/mg、(1.90±0.18)ng/mg相比,各指标偏高(P<0.05)。
3 讨论
根管治疗是针对根尖周病、牙髓病等口腔疾病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方法,其临床疗效得到广泛的认可,在临床上应用效果良好。但从临床根管治疗实际治疗情况分析发现,部分患者治疗后容易出现牙周组织损伤的情况,因为填充材料当对牙周组织造成损伤或刺激的同时会激活炎症反应,并激活其氧化应激反应,导致其发生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诱发细胞凋亡和牙槽骨吸收等不良事件的发生[2]。目前临床上认为根管治疗治疗后出现牙周组织损伤主要是填充材料的压迫、刺激导致,因此根管治疗填充材料的选择十分重要[3]。本次研究对临床常用的环氧树脂类糊剂和生物陶瓷类糊剂两种根管填充材料对牙周组织损伤的影响进行比较。环氧树脂类糊剂属于一种双糊剂材料,由环氧树脂、硅与钨酸钙等成分组成的A糊剂和胺、氧化梏及硅树油脂等等成分组成B糊剂的两种糊剂混合组成,因而其较于其他糊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个封闭性。临床实际应用发现环氧树脂类糊剂的粘连力较强,体积稳定,且可通过释放少量的甲醛发挥抗菌的作用,其中的硅树油脂成分可使得其渗透性和流动性得到增强,使得其在进入侧副根管时较为顺利,使得在与牙胶尖联用的时候让填充完满和紧密,对根管的封闭性进行提升,患者痊愈进程也较快[4]。生物陶瓷类糊剂的主要成分为硅酸钙、磷酸钙、氧化锆和氢氧化钙,该糊剂具有良好的X射线阻射性、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因此其在根管填充时,凝固的时候不会出现收缩或膨胀的情况,从而使得其根管微渗透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5]。除此之外,生物陶瓷类糊剂的pH值大于12,因此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且聚硅氧烷油、碘仿、氢氧化钙等有效成分会使得该糊剂的抗菌性和流动性得到增强,使得牙周组织形成进行促进,使得根管填充治疗的有效性进行提升。本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CRP、IL-6、IL-lβ等炎症反应相关指标和MDA、ROS、AOPP等氧化应激反应相关指标,CRP属于炎症介质,可反映炎症反应激活程度;IL-6、IL-lβ属于促炎因子,可反映炎症反应严重程度;MDA属于脂质与活性氧发生氧化反应的产物,AOPP是蛋白质与活性氧发生氧化反应的产物,两者均可对拒不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的激活程度进行反映,ROS则是活性氧,其可与脂质和蛋白质发生氧化反应而形成氧化应激反应。研究结果显示应用环氧树脂类糊剂的A组治疗后的各指标均低于应用生物陶瓷类糊剂B组(P<0.05)。由此可见,环氧树脂类糊剂的应用对于根管治疗患者的牙周组织损伤较小,主要是因为该糊剂在炎症抑制方面的效果优于生物陶瓷类糊剂,从而可有效的减弱白细胞吞咽功能、白细胞浸润功能、炎症渗出等情况,使得对其牙周组织的损伤减小。
综上所述,通过比较环氧树脂类和生物陶瓷类糊剂用于口腔修复对牙周组织损伤相关指标发现,环氧树脂类糊剂的应用对牙周组织造成损伤较小,显著弱于生物陶瓷类糊剂,临床应用安全性较优于生物陶瓷类糊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