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12-27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411100唐金萍
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411100)唐金萍
闭角型青光眼为临床常见疾病类型,以老年群体为常见发病人群。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观察。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就诊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的10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对象,排除闭角型青光眼晚期合并白内障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研究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为(60.50±6.50)岁;病程6~25个月,平均病程(12.50±2.05)个月。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为(60.20±6.75)岁;病程6~26个月,平均病程(12.65±1.95)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手术,研究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具体实施如下:术前1小时给予散瞳(以复方托比卡胺滴眼液),完成表面麻醉后,于颞侧10~11点作一角巩膜缘切口约2.8mm,以15°穿刺刀作一侧切口于1~2点位,常规注入黏弹剂,并进行连续环形撕囊,待水分离后,实施超声乳化,并常规吸除干净晶状体核,以I/A吸除晶体皮质,予以注入黏弹剂,将人工晶体植入,予以黏弹剂注入至虹膜根部,实施房角分离,手术中以房角镜仔细观察房角分离情况,予以I/A吸除黏弹剂,并作水密切口。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6个月)眼压指标、治疗前后(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6个月)前房深度。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以[n(%)]代表计数资料,以(±s)代表计量资料,以X2、t检验;以P<0.05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更高于对照组的70.00%(35/50)(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眼压指标的比较 两组手术前的眼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后1个月眼压指标(15.05±1.30)mmHg、手术后3个月眼压指标(13.35±3.20)mmHg、手术后6个月眼压指标(11.50±3.03)mmHg,均低于对照组的(16.30±1.45)mmHg、(14.95±3.25)mmHg、(13.65±2.20)mmHg(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前房深度的比较 两组手术前的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后1个月前房深度(2.50±0.30)mm、手术后3个月前房深度(2.50±0.35)mm、手术后6个月前房深度(2.60±0.55)mm,均高于研究组的(2.35±0.25)mm、(2.05±0.65)mm、(1.90±0.45)mm(P<0.05)。
3 讨论
随着临床越来越推进及升级显微手术,晶状体超声乳化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而且该术式可以明显提升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1]。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研究组手术后1、3、6个月眼压指标以及手术后1、3、6个月前房深度均更低(P<0.05);结果充分证明,两种手术方案均可以较好保留视力,均可以取得临床疗效,而运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方案可以重新开放房角,建立内引流通路,解除前房拥挤现象,以促使膨隆虹膜变较平,以加深前房深度,提升房水引流循环,从而有效降低眼压。此外,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方案的操作简单便捷,可以开放患者房角,因实施钝性分离关闭房角,重建房水内引流通路,减少了滤过功能影响,提高手术安全性[2]。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疾病特点,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运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方案,可以明显改善其眼压指标,改善其前房深度以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