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偏侧咀嚼对牙周组织及牙槽骨骨密度的影响分析

2016-10-17李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4期

李红

【摘要】 目的 探讨偏侧咀嚼对牙槽骨骨密度和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 90例矫正牙齿的患者依据咀嚼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和观察B组, 各30例, 分别采用双侧咀嚼、偏侧咀嚼咀嚼侧与偏侧咀嚼非咀嚼侧, 对比三组患者的牙槽骨骨密度和牙周组织情况。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 在牙槽骨灰度值与牙周膜宽度上观察A组[(127.0±25.1)、(0.42±0.12)mm]和对照组[(108.8±19.0)、(0.34±0.11)mm]要显著高于观察B组[(86.0±28.1)、(0.23±0.15)mm],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A组牙槽骨灰度值与牙周膜宽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牙槽骨密度与牙周膜宽度上, 偏侧咀嚼非咀嚼侧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偏侧咀嚼咀嚼侧, 因此可以以此为矫治牙齿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偏侧咀嚼;双侧咀嚼;牙周组织;牙槽骨骨密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4.067

咀嚼运动是在收缩咀嚼肌的情况下使牙周组织、牙齿、颌骨及其下颌关节进行的节律运动, 通常将其划分为偏侧咀嚼和双侧咀嚼, 并且表现为左右两侧交替和多向性咀嚼。正常的咀嚼不仅能促进口腔颌面部相关软硬组织的发育生长, 同时还能够刺激面部神经肌肉系统[1]。由此可见, 保证咀嚼的正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将具体探讨的是偏侧咀嚼对牙槽骨骨密度和牙周组织的影响, 希望能够为牙齿矫治提供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矫正牙齿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依据咀嚼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和观察B组, 各30例。对照组男15例, 女15例, 患者年龄12~18岁, 平均年龄(14.1±3.2)岁;观察A组男10例, 女20例, 患者年龄9~18岁, 平均年龄(14.1±3.1)岁;观察B组男11例, 女19例, 患者年龄8~16岁, 平均年龄(14.3±3.5)岁。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测定每例患者的牙槽骨灰度值与牙周膜宽度, 测定的方法分别为计算机读取和CT测量第二双尖牙与第一磨牙根尖牙片上牙周膜宽度。其中计算牙槽骨灰度值的方法如下:将一条直线作于牙长轴上, 且过第二双尖牙, 之后同样过该牙尖做一条对应的垂直线, 紧接着从第二双尖牙和第一磨牙间牙槽骨最高点作平行于牙长轴垂线的直线, 即骨密度线。得到真实牙周膜宽度的方法:即CT检测的对应同名第一磨牙的值/同向第一磨牙模型测定值与牙周膜宽度CT测量值得乘积。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三组患者的牙槽骨骨密度(牙槽骨灰度值)和牙周组织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三组牙槽骨灰度值比较 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牙槽骨灰度值为(108.8±19.0)与观察B组牙槽骨灰度值为(86.0±28.1), 显著低于观察A组的(127.0±25.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对照组与观察B组相比, 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三组牙周膜宽度比较 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A组牙周膜宽度为(0.42±0.12)mm,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34±

0.11)mm与观察B组的(0.23±0.15)mm,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观察B组与对照组相比, 后者明显高于前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于偏侧咀嚼患者来说, 会显著增强患者咀嚼侧的压力, 从而增加牙周膜的宽度及其结构密度, 使牙周膜在宽度上非咀嚼侧明显不及咀嚼侧。并且相关研究显示, 将咬合力代偿性增强则能够使牙周膜代偿性赠款, 从而对牙齿的移动力予以缓冲, 使得牙齿位移不大[2, 3]。在偏侧咀嚼的情况下, 会显著增强该侧的咀嚼咬合力, 进而对胶原纤维的生成予以抑制, 将牙齿矫治中牙位移引起的牙周组织改建减缓, 从而减慢牙移动速率。同时在牙齿矫治过程中牙齿移动的速度与骨密度呈负相关, 并且骨密度具有不定性, 经研究显示, 牙齿咬合力受骨质密度的影响, 在前者降低的情况下, 后者也会随着下降[4, 5]。

目前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使得其在口腔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并且将牙槽骨的骨密度以计算机读取, 在测定方法上具有有效性及其操作简单性, 在对数据可比性予以保证的同时, 也要对所测区域的相同位置关系予以限定, 从而将所测区域的可重复性确保。

在以上的调查研究中, 作者以双侧咀嚼、偏侧咀嚼(偏侧咀嚼咀嚼侧与偏侧咀嚼非咀嚼侧)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比例几组患者在牙槽骨灰度值与牙周膜宽度上的差异性, 其研究结果显示, 在以上两个观察指标上, 在牙槽骨灰度值与牙周膜宽度上观察A组[(127.0±25.1)、(0.42±0.12)mm]和对照组[(108.8±19.0)、(0.34±0.11)mm]要显著高于观察B组[(86.0±28.1)、(0.23±0.15)mm],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A组与对照组相比, 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在牙槽骨骨密度与牙周膜宽度上, 双侧咀嚼患者与偏侧咀嚼咀嚼侧患者与偏侧咀嚼非咀嚼侧对比, 后者要明显低于前两者, 并且在偏侧咀嚼作用下, 也会增加其牙槽骨骨密度与牙周组织宽度, 因此可以以此为矫治牙齿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余道信, 华先明. 偏侧咀嚼对牙周组织及牙槽骨骨密度变化的影响.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37(2):262-264.

[2] 吴其松. 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对拔牙创骨愈合的影响研究. 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24):7-9.

[3] 林立, 林斌, 梁甲兴. 偏侧咀嚼对大鼠正畸牙移动速率影响的研究.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9, 43(2):133-136.

[4] 贾玲, 王云, 汪萌芽. 偏侧咀嚼对张闭口运动的影响. 口腔医学研究, 2015(9):887-889.

[5] 赵艳芳, 王伟峰, 辛海涛,等. 咬合力对不同附着水平后牙牙周组织改建过程的影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3, 31(3):310-314.

[收稿日期:2016-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