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藏医“治未病”预防保健特色

2020-12-26张建峰达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7期
关键词:藏医治未病保健

张建峰,达珍

(西藏藏医药大学,西藏 拉萨 850000)

0 引言

藏医是我国医学的重要分支,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在我国医学史上,中医是以道家哲学为基础,以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精气神相统一的医学理论,其主要方法是通过望、闻、问、切来确定病情、病因,进而以脏腑气血、经脉关节为内在本质联系,最终以正邪消长得出病因、病名。藏医的形成环境是以西藏地区病学原理为基础,结合西藏特有的地理气候、生活环境,并结合古印度、古阿拉伯的相关医学理论,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民族医学,其主要方法有脉诊、尿诊等。无论是中医还是藏医,尽管名称不同理论也有差异,但在疾病预防等方面都明确提出了“治未病”的说法[1]。

1 传统中医对“治未病”理论的相关阐述

中国传统医学起源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实践,关于“治未病”的说法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的“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也正是该理论奠定了传统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框架。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有“未雨绸缪”的古训,其内容就是无论是否有事情发生都应该有相关的预案。在中国传统医学典籍《素问》中,就对“治未病”提出了最早的理解,其主要内容为古代大贤在治病中重视对“未病”的治疗,如果已经生病,那么以为到脏腑“混乱”已经形成,就好像“渴而穿井,斗而铸锥”,那不就晚了吗。这是对“治未病”最经典的说法,这也正是中国传统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核心,也从“已病”和“未病”两个辩证层面,强调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2]。

从《黄帝内经》开始中国古代大医们就开始探索“治未病”的相关理论,在历经千年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中完整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有:

其一,未病先防,治病要在未病之前。这就是说,我们要未雨绸缪,在还没有生病的时候,要注意调理自己的身体,尽可能的预防疾病的发生。也就是说要内防外治,从锻炼、调理入手,避免虚邪贼风对自己身体的伤害,进而保持自身的精气神充沛、正气充盈。随着中医理论的日益完善,培养自身的正气,做好抵御风邪、虚邪的准备,保护自身的健康,促进人们的健康活力。因此,在未病之前做好预防工作,打有准备的仗,这样才能确保身体健康、精神饱满。

其二,既病防变,已经生病就要防止恶化。如果没有做好预防工作,那么就要在已经生病之后,做好各种防治措施,严防疾病的蔓延和加重,尽可能的确保疾病康复。其实也是“治未病”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在疾病治疗阶段,要认真研究病理的产生和发展规律,尽可能早诊断、早治疗,严防疾病的加重恶化。

其三,愈后防复发,已经治愈就要防止复发。这就是说在病情治愈阶段,要加强对自身的调养,防止病情反复,要始终确保自己站在预防疾病复发的高地。其实是因为,人们生病恢复阶段的身体较为虚弱,极容易再次被风邪虚邪侵扰,要高度警惕,要除恶务尽、确保病不复发。

总之,中国传统中医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治未病”的理论系统和实践体系。中医从辩证的角度,从人们的身体气血、脏腑、关节变化,辩证的提出了未病预防、已病施治、既愈防复的理念,通过医药调理、健康锻炼等手段,采取中医特有的治疗手段,尽可能减少药物对人们身体的伤害,提升人们的健康免疫机制,促进人们健康发展。

2 藏医对“治未病”理论的相关阐述

藏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是具有区域特色的医学内涵,其主要是以《四部医典》为代表,具有完成的医学理论和治疗体系。《四部医典》明确提出了预防是治疗的前提,并将“预防疾病,已病治疗”作为藏医的核心内容,据此而言,“治未病”深受藏医的重视,再次理念引导下,藏医先贤们在深刻的实践中对“治未病”积累了深厚的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

西藏地区与内地无论是在地域还是文化上都有着鲜明的差异,藏医在“治未病”的相关阐述中确立了一个核心、两个原理、四个因素的医学体系。藏医在阐述“治未病”的内容中,主要从人们无病延生的健康需求提出的,是建立在人身体和精神建康统一的基础上的,不仅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又明确了人们身体的脏腑器官在自然环境中的协调作用,并将人体的系统性发展与客观环境的发展辩证统一,详细的阐述了人们的在自然界的客观韩静中如何健康延生。藏医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客观环境对人们的重要作用,并将治未病与客观环境相结合,将之贯穿于藏医始终,其目的就是提高人们健康水平,使人们生活更加幸福安康,最终能修成“正果”,获得幸福和后世的善报(很明显藏医“治未病”理论与宗教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3]。

3 中医与藏医在“治未病”理论的差异以及藏医“治未病”的鲜明特色

藏医“治未病”的治疗手段是建立在其理论基础上的系统体系,其前提的就是藏医对客观世界、人们身心发展、饮食起居和突发事件的认识。藏医常用的诊断方法是望、触、问,通过综合分析辩证考虑来确定人们身体是否健康,藏医也有对人们体质的分析研判,也有结合人们体质来辩证治疗的相关理论。藏医还将人们健康分为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健康,并科学的提出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先天因素的影响,有父母身体的遗传影响,也受气候、时间、姻缘等因素的影响,同时精神的健康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藏医将人们的身体体质分为7 大类,体质的养生是藏医“治未病”的物质条件,要将人们的精神健康与身体将抗辩证统一,在此原则下,再进一步辨识、分类个体之间、群体之间和物种之间的关系,进而达到无病—延年—正果---财富--安乐的境界[4]。

4 藏医“治未病”理念对中老年预防保健的意义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挑战,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也是共同的社会问题。老年人不仅身体健康问题突出,社会经济问题也较为凸显,老年人一旦生病入院治疗,必然会面临巨额的医疗费用,也一定会给家庭、社会、国家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问题备受观众,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健康工作也是当前我辈医疗保健人员的重要课题。为老年人提供坚强的预防保健措施,是降低社会、国家、家庭负责的必要手段,也是为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也是中央健康中国理念的重要表现。

藏医“治未病”的相关理论,从未病先防、已病防中的理念出发,为老年人的疾病预防、健康保健提供了重要保障。藏医与中医有者共同的预防保健理论,重视从运动、医药等方面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保障。藏医强调从老年人生活的客观环境、脏腑变化、适龄变化入手,在尊重人们不同体质的基础上,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护理,这些理念对于脏器衰竭的老年人来说非常重要。另外,藏医也强调食物治疗的重要作用,这与中医“药食同源”的理念是一致的,藏医在对老年人“治未病”的阐述中,提出根据时令变化、环境变化和体质情况制定不同的食谱,进而达到营养均衡的状态,提高老年人的身体免疫的能力,同时,藏医也有相关的按摩、针灸等物理保健方法。

藏医在老年人的疾病预防和保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从事医疗保健工作多年,从藏医前辈的经验中获益良多,每次进行老年人医疗保健工作,无不感叹藏医前辈的医学智慧。笔者总结了藏医对老年人的预防保健经验,从老年人的饮食起居、药物进补、物理按摩等手段,调理老年人的身体肌理,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保健方法。比如在饮食方面,为老年人设计了常态饮食、动态饮食和暂时饮食的多维保健饮食习惯;在起居方面,则注重日常锻炼、时令锻炼,以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至高境界;由如在时令饮食上,藏医根据相生相克原理提出了禁忌饮食、适度饮食和保健饮食三个内容。药物饮食虽然是藏医预防保健的精髓,但是并不是过分强调药物的唯一作用,而是将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健康锻炼三个结合,提出系统化的老年人预防保健理念[5]。

藏医也有完整的预防保健药物理论,对于老年人体弱多病的情况,要用药物进补,增强免疫力,保健延生。藏医中对老年人的预防保健药物有很多,而且副作用小、效果好,而且多数药物是生长在青藏高原的,无污染、且药食同源。不可否认的是,藏医在草药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如在《四部医典》中,提出药物合理配比,增强脏器功能,甚至可以返老还童,当然这也是相对而言的。但对于笔者来说,坚信只要认真研究,不断实践,一定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注入强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藏医治未病保健
基于藏医经典古籍《四部医典》的文献传承发展研究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藏医脉诊程序标准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