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脾虚为主的进展期胃癌中草药用药规律研究

2020-12-22龚红卫

大医生 2020年16期
关键词:频数白术脾虚

刘 雯 龚红卫,2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 430065;2.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北省中医院,湖北武汉 430061)

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指原发于胃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我国是全球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胃癌在我国发病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死亡率排第三位[1]。当癌组织侵犯胃壁固有肌层或以上时称为进展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rcinoma,AGC),我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大多数发现时已经是进展期,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部饱胀不适、食欲减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出血和黑便、体质量减轻、贫血、乏力、胃部疼痛等,晚期患者可出现严重消瘦、贫血、水肿、发热、黄疸和恶病质等表现,严重者危及生命[2]。

我国传统医学中认为胃癌当属中医“胃脘痛”“反胃”“积聚”等范畴,多虚实夹杂,虚证以脾胃虚弱为主,实证多见痰饮、毒邪、血瘀、气滞等[3]。脾虚证是胃癌患者临床常见基本证型,以神疲乏力、食少纳呆、食后腹胀、恶心呕吐、腹痛绵绵、大便异常等为主要表现。本研究运用现代数据挖掘及分析手段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口服汤药治疗脾虚为主进展期胃癌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分析,以找出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胃癌”“中医药”为主题+关键词(模糊),检索发表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19年8月的文献。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进展期胃癌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实验研究,干预措施是口服中药汤剂,证型以脾虚为主;②有完整理法方药的专家经验总结;③同一患者辨证不变情况下取初诊方剂。

排除标准:①文献综述、科普研究、基础研究、系统分析等非临床实践内容;②没有明确诊断进展期胃癌和(或)无脾虚证型的研究;③文献处方不完整者;④中医外治法处方。

1.3 数据处理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4]《中药大辞典 第二版》[5],对中药药物名称、性味归经进行规范化处理,并详细记录。把不同炮制品视为单独一种药物进行统计,如焦谷芽、焦麦芽、麸炒薏苡仁等。

1.4 数据分析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医方剂中的中药逐一录入EXCEL文档,运用SPSS Statistics 26、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药物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分析,并完成图表绘制。

2 结果

2.1 数据来源分析

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共检索到中医药治疗胃癌文献1 408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文献81篇,方剂119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及《中药大辞典》完成中药药名规范,纳入的119首方剂中共包含中药253味,药物频次总计1 586次。

2.2 药物频数分析

通过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药物频数统计,在录入的253味中药中,使用频次≥10次的中药共计39味,累计出现频次1 040次,占总共频数的65.58%。其中高频药物(频次≥20) 20味,按频数由多到少分别是茯苓、黄芪、党参、陈皮、白术、白花蛇舌草、薏苡仁、甘草、麸炒白术、炙甘草、莪术、半夏、当归、白芍、山药、半枝莲、鸡内金、丹参、砂仁、太子参,累计频次805次,占总共频数的50.76%。使用频数最高的6味药分别是茯苓(85次),黄芪(65次),党参(64次),陈皮(63次),白术(58次),白花蛇舌草(51次)。

2.3 药物性味分析

对纳入的频数≥10次的39味药物的性味总结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纳入的39种中药中,四气(包括平性)频数共计1 040次,前三位分别是温、平、寒性;共有酸、涩、苦、甘、辛、淡六味,共计1 660次,排名最高的是甘味,其次是苦味、辛味。

2.4 高频(≥20)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借助SPSS Modeler 18.0软件应用Apriori建模对频数≥20的20味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最低条件支持度为10%,最小规则置信度为80%,最大前项数为2,挖掘潜在药物组合,共得到药物组合77种,因此现将部分支持度大于20%的核心药物组合列举,见表1。核心药物组合主要集中在茯苓、白术、陈皮、党参、甘草、黄芪、薏苡仁之间,支持度最高的3种药物组合是茯苓+甘草,茯苓+麸炒白术,茯苓+党参+陈皮。此外,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的组合也常见。复杂网络图,见图1。

表1 部分高频药物之间的组合(%)

2.5 高频(≥20)药物聚类分析

对20种频数≥20的高频药物使用SPSS Statistics 26软件进行聚类分析,采用组间联接皮尔逊相关性的聚类分析方法,设置共得到6类。第一类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薏苡仁、莪术、丹参、甘草、白芍,第二类是山药,第三类是党参、白术、陈皮、黄芪、半夏,第四类是砂仁,第五类是麸炒白术、太子参、茯苓、当归、鸡内金,第六类是炙甘草。聚类分析,见图2。

3 讨论

3.1 用药规律分析

从药物频数分析可以看出,脾虚为主的进展期胃癌以健脾益气为主要治法,兼以利水化湿、清热解毒。中医认为[6]脾胃互为表里,癌细胞直接侵犯于胃,使得脾脏化生气血、通调水道功能失调,脾气亏虚、水饮内停,出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苍白、水肿、腹胀不适等表现。此外,手术、放化疗等对于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易导致正气损伤,气滞血瘀,胃部分或大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可能出现食欲减退、食后胃胀,或者并发肠粘连等,放化疗的毒副反应还有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贫血、神经系统病变等。

对药物性味的分析可以看出用药以温性、平性为主,意在护卫脾胃,寒凉药少意在清热利水,避免寒凉太过损伤脾胃,大热伤津动气,胃癌患者本就气阴不足,因此较为少用。以甘味、苦味、辛味较多,甘味能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苦味能清泻火热、软坚散结、泄气降逆、通泄大便。

因此,在中药的选择上多用茯苓、黄芪、党参、白术、薏苡仁等具有健脾和胃、利水渗湿功效的药物,配伍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清热解毒药,以及莪术、半夏等消积散结,加上当归、白芍、熟地黄等养血,丹参等活血化瘀,焦麦芽、焦谷芽、焦山楂、鸡内金等健胃消食。

3.2 关联规则分析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以茯苓+甘草,茯苓+麸炒白术,茯苓+党参+陈皮等,以健脾益气配合利水化湿、缓急止痛治法最为常见。临床治疗进展期胃癌,应以健脾益气、利水渗湿为主,配合理气止痛,兼有其他症状时辨证论治。

3.3 药物聚类分析的临床应用分析

通过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共得出6类药物组合。第一类,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薏苡仁、莪术、丹参、甘草、白芍共7味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是常用的清热解毒、抗肿瘤药对。现代药理学研究[7]认为白花蛇舌草能够抑制人胃癌SGC-7 901细胞的增殖。有研究[8]发现,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药对是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药理作用,其主要化学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等具有抗炎及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解毒散结,莪术理气消积、活血止痛,两种药物同样具有抗肿瘤作用。丹参可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甘草甘缓补脾,白芍柔肝联阴,二者联用,酸甘化阴,调和肝脾,治疗肿瘤相关疼痛疗效明显。第三类,党参、白术、陈皮、黄芪、半夏,是四君子汤加黄芪,增强了益气健脾的功效,药理研究发现黄芪可以抑制胃癌细胞增长,诱导细胞凋亡[9]。第四类,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第二类山药和第五类的麸炒白术、太子参、茯苓、当归、鸡内金,以及第一类中薏苡仁、第六类的炙甘草均是参苓白术散的药物组成部分。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能够改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化疗不良反应发生,发挥抗肿瘤、抗疲劳、增强食欲等优势[10]。

本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对脾虚为主的进展期胃癌从关联规律、聚类分析等多方面分析用药规律,挖掘了临床治疗脾虚为主的进展期胃癌的组方用药依据和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两个常用经方,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一定依据。因为本研究纳入文献有限,中医证型相对局限,对于临床复杂病情的治疗还需要进一步实验验证。

猜你喜欢

频数白术脾虚
白术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中医观点:脾为什么重要 脾虚症状的自查与调理方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频数与频率:“统计学”的两个重要指标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中考频数分布直方图题型展示
白术治小儿磨牙
学习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