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培酮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白质完整性分析及疗效研究

2020-12-22任纪秀曹保瑞巩存奇张永东

大医生 2020年16期
关键词:利培经颅白质

任纪秀 曹保瑞 巩存奇 张永东

(1.青岛大学医学部,山东青岛 266023;2.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枣庄 277000)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精神性疾病,目前尚未明确本病病因及其产生机制[1]。寻求快速起效且可早期控制症状的治疗策略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减轻疾病有重要意义[2]。经颅磁刺激是目前临床一种安全且无创的磁刺激治疗技术,有学者将经颅磁刺激技术应用于常规药物治疗或其他物理治疗效果不佳的幻听、阴性症状,以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的进一步提升与优化,但是目前学界针对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确切机制尚未明确[3]。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为精神疾病临床治疗中的一种全新手段,对首发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已得到一定文献的支持与证实,但有关治疗机制的研究还涉及较少。也有一定证据显示白质异常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病变的直接因素[4]。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利培酮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白质完整性的影响,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19~48岁,平均年龄(28.5±2.3)岁;精神分裂症病程7~43个月,平均病程(10.8±1.6)个月;接受教育年限9~16年,平均接受教育年限(13.1±1.5)年;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21 例,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27.6±3.5)岁;精神分裂症病程6~45个月,平均病程(11.3±1.5)个月;接受教育年限9~16年,平均接受教育年限(12.8±1.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最新国际疾病分类(ICD-10)应用指导手册》[5]中有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无抗精神病类药物或其他精神疾病治疗药物使用史;③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60分;④幻听因子评分≥4分;⑤精神分裂症状病程≤5年;⑥女性患者同意在研究随访期间持续性主动避孕,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临床研究,签署有知情同意书;⑦意识清醒,文化程度小学以上,具备独立填写调查问卷能力;⑧医学指标状况稳定。

排除标准:①有脑外伤或其他颅脑疾病者;②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者;③经脑电图评估有癫痫发作风险或其他异常症状者;④有合并精神发育迟缓、人格障碍或其他精神性障碍病变者;⑤有精神活性物质接触史或滥用史者;⑥妊娠期、哺乳期。

1.3 方法

对照组单用利培酮(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808,规格:1.0 mg×20 片)治疗,给药方案为1.0 mg/d起始剂量,7 d内调整至4.0 mg/d~6.0 mg/d目标剂量维持,连续用药治疗4周。观察组联用利培酮与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利培酮给药方案同对照组一致,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以20个治疗序列构成1次治疗,连续刺激5 s后间隔30 s进行下一次刺激,每次治疗共进行800次刺激,刺激时间为20 min/次,治疗频率为1次/d,5 d/周,连续干预4周。

1.4 观察指标

选用PANSS量表[6]评估治疗前、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阳性因子和阴性因子评分结果的差异,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磁共振扫描成像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白质各向异性分数变化值差异。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PANSS量表阳性因子评分、阴性因子评分、一般病理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量表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量表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阳性因子 阴性因子 一般病理 总评分对照组 40 治疗前 23.3±3.1 21.7±1.5 42.8±2.5 88.5±3.6治疗后 17.2±1.8 16.9±0.9 32.5±2.3 64.5±2.9 t治疗前后比较 6.156 7.156 6.886 8.156 P治疗前后比较 0.012 0.010 0.023 0.008观察组 40 治疗前 23.5±2.5 21.6±1.7 42.1±10.6 88.1±4.8治疗后 12.1±1.6 11.9±1.3 23.5±1.9 49.5±2.6 t治疗前后比较 9.156 10.156 9.008 12.128 P治疗前后比较 0.008 0.005 0.009 0.001 t治疗前组间比较 1.023 1.005 1.051 1.002 P治疗前组间比较 0.156 0.213 0.228 0.215 t治疗后组间比较 9.546 7.156 10.188 12.209 P治疗后组间比较 0.005 0.012 0.003 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00%(6/40),对照组为12.50%(5/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15,P=0.23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例(%)]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质各向异性分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白质各向异性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左扣带回前部以及左扣带回后部白质异性分数变化值分别为(0.23±0.03) 分、(0.29±0.03)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目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以药物为主,但药物治疗存在起效缓慢,症状控制周期长等局限性,早期控制不到位容易增加治疗难度,严重影响预后效果。临床必须以药物治疗为基础,寻求一种可短期内控制精神分裂相关症状的治疗方案[7]。重复经颅磁刺激具有无创、安全性的特点,且对患者情绪状态以及脑部微细结构损害有良好的改善效果,故将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方案与常规药物治疗方案相结合,以进一步提高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常规应用利培酮药物进行抗精神症状治疗的基础之上,联合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干预可以在短期内改善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关精神症状,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并提高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对于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患者左扣带回前部以及左扣带回后部白质完整性逐步被破坏,且常规药物治疗方案无法作用于这一进展趋势[8]。但通过联合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方式,能够有效延缓甚至阻滞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扣带回前部以及左侧扣带回后部白质完整性的损害,进一步巩固疗效。本研究方法可作为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案,推广应用。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白质各向异性分数变化情况对比(±s,分)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白质各向异性分数变化情况对比(±s,分)

组别 n 左额叶 右额叶 左颞叶 右颞叶 胼胝体压部 胼胝体膝部对照组 40 治疗前 0.40±0.04 0.39±0.03 0.49±0.06 0.51±0.07 0.85±0.03 0.83±0.03治疗后 0.35±0.04 0.35±0.03 0.48±0.05 0.46±0.03 0.87±0.03 0.85±0.04 t治疗前后比较 6.123 5.116 8.142 6.056 7.116 8.056 P治疗前后比较 0.032 0.035 0.018 0.031 0.021 0.017观察组 40 治疗前 0.39±0.04 0.40±0.03 0.53±0.03 0.54±0.04 0.85±0.05 0.82±0.06治疗后 0.37±0.05 0.34±0.03 0.47±0.04 0.47±0.04 0.86±0.04 0.85±0.06 t治疗前后比较 7.058 9.138 10.152 9.858 9.158 8.115 P治疗前后比较 0.028 0.015 0.011 0.009 0.016 0.018 t治疗前组间比较 1.003 0.978 1.012 1.008 0.985 1.125 P治疗前组间比较 0.358 0.399 0.412 0.435 0.433 0.369 t治疗后组间比较 7.508 8.993 6.128 8.967 5.085 7.122 P治疗后组间比较 0.217 0.109 0.528 0.312 0.566 0.456组别 n 胼胝体体部左扣带回前部右扣带回前部 左扣带回后部 右扣带回后部 左海马 右海马对照组 40 治疗前 0.80±0.05 0.26±0.07 0.24±0.02 0.30±0.05 0.28±0.08 0.14±0.02 0.15±0.03治疗后 0.81±0.04 0.19±0.04 0.23±0.04 0.24±0.03 0.31±0.03 0.17±0.04 0.17±0.02 t治疗前后比较 6.112 7.254 6.352 8.398 6.751 7.154 6.541 P治疗前后比较 0.029 0.016 0.021 0.014 0.032 0.042 0.047观察组 40 治疗前 0.75±0.08 0.23±0.04 0.26±0.05 0.27±0.05 0.32±0.05 0.14±0.03 0.15±0.02治疗后 0.79±0.05 0.23±0.03 0.24±0.05 0.29±0.03 0.28±0.03 0.17±0.03 0.17±0.02 t治疗前后比较 9.158 7.185 8.956 10.457 8.564 9.568 8.478 P治疗前后比较 0.017 0.019 0.016 0.021 0.014 0.032 0.014 t治疗前组间比较 0.993 1.14 0.985 1.075 1.041 1.018 1.013 P治疗前组间比较 0.385 0.398 0.401 0.347 0.318 0.341 0.289 t治疗后组间比较 6.089 5.758 6.451 7.587 6.856 7.459 6.489 P治疗后组间比较 0.086 0.023 0.311 0.037 0.412 0.361 0.354

猜你喜欢

利培经颅白质
利培酮药物不良反应/事件277 例临床特点分析
脑白质疏松症病人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对糖脂代谢、肝功能及心功能影响分析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经颅磁刺激问与答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发现脑白质疏松不必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