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途径
2020-12-18曾秀芹
曾秀芹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能够起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教师应立足课堂进行有效教学,提高自身素养,进行资源整合,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感染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渗透;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7-0112-02
家国情怀可追溯到先秦宗法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更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大义。通过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3+1+X”的新高考模式,要求历史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家国情怀教育,提升学生的使命感、归属感、认同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将家国情怀教育落实于高中历史教学,具有实践效能与现实意义。
1.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价值作用
首先,将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将有助于推动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价值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加大培养力度。德育的发展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加大培养力度,让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行培养,从一定角度来说就是对学生的德育素养进行培养。在对学生家国情怀进行培养过程中,让学生对历史知识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学生将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形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产生民族自豪感。在家庭生活方面,也会形成尊老爱幼的美德。所以,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也将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次,将有助于推动学生思想精神文化建设。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家国情怀的培养,将能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历史知识来对学生的爱国情怀、历史使命感等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具体的历史事件学习中将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更加明确地了解。同时,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体现家国情怀,将有助于实现教学的目标,真正地彰显教育的价值。
2.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1)立足课堂,实施有效教学
教学实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做好教学实施的第一步是备课。首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家国情怀教育的素材,比如,在最新的人民版专题四第二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面实施市场经济体制。进入新世纪,以“两个百年”为发展奋斗目标,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这节课围绕着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不断探索,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发展,共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通过这个专题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树立道路自信。其次,要合理设计学生活动探究环节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适当评价。在教学设计中,要灵活设置每个教学环节。比如,采用视频导入,预设情境,使用开放性提问,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思考,带入到问题的主人公身上,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主人公的家国情怀,并进行情感互通。在提问时,教师需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满足学生的探索欲。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合理适当中肯的评价,不仅可以调节个体学生的学习状态,还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2)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教师是实施历史教育的主体,也是学生的精神导师,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能量会直接传导给学生。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素养呢?首先,教师必须具备传统史学家所说的“史才,史识,史学和史德”这四种基本素养,同时也应具备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其次,要与时俱进,能够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提升教学的直观性,提升学生的代入感。比如,在《中国的古代艺术》中,教师指导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通过图画中的各类人群,了解到北宋的具体信息,如通过牛、骡、驴等牲畜,了解北宋的社会生产力,通过车、轿、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了解北宋的社会人文环境,结合官兵懒散的情況,体会到画作主人的忧患意识。
(3)整合资源,创新教学方法
首先,教学资源包括教材,配套练习、教辅书、地图册和校本课程、地方资源开发课程。在现行的“一标多本”的教材制度下,教师应该根据教授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不同版本的教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积极开发利用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纸上得来终觉浅,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将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将家国情怀教育渗透到生活中,如教师可以讲解叙利亚的局势,并将叙利亚的外交官,与中国的签署条约的李鸿章进行对比,体会到弱国的无助。教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历史广泛的应用性,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口才好,感染力强的教师可以采用传统的讲述法和讲解法,教师运用语言的魅力,讲述历史故事,渲染课堂气氛,进行情感代入,推动课程进程,达到深化情感的目的。有活力的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式教学法,环环设问,循循善诱,引发学生思考,达到共情的目的。有经验的教师可以设计学案导学教学法,将家国情怀的问题设计在学案中,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感悟,自己参详。
(4)要注重运用详细的历史故事将家国情怀给学生呈现出来
在人类历史长河发展过程中,从历史学科而言,能够体现家国情怀的历史史料也是很多的。所以,高中历史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多讲一讲详细的历史故事,以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更好地感知,这样学生将在一种潜移默化中感受家国情怀。比如,在讲解中国近代史有关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的历史事件的时候 老师就可以先讲解詹天佑成长的故事,让学生首先知道中国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就是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事件。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过程中也是遇到了很多的困难。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提前搜集一些自己所搜集的修建京张铁路有关詹天佑的故事。学生可以通过对有关视频资料的学习和观看,来对詹天佑高尚品质的敬佩之情进行表达。对于詹天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就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通过具体历史事件的讲解,将直观地为学生呈现出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
3.结语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渗透家国情怀教育,采用立足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整合资源,创新教学方法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让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戚建满.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J].学周刊,2019.6(16):33-34
[3]梁佳斌.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D].四川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