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与“深”方能学教“佳”
——对小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教活动的思考

2020-12-17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兴桥小学董逸芹

数学大世界 2020年34期
关键词:小棒三角形主体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兴桥小学 董逸芹

现代教育构建学认为,学生、教师、课堂,是构建教育教学的三要素,其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是评判和衡量一切教学活动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尺。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群体只有主动、深入参与教师组织的学教活动之中,积极回应教师的教学设计环节,课堂教学才能达到学教相长的预期目标。

一、充分尊重学生,增强学生参与信心

小学生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十分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语”。笔者发现,有少数小学数学教师将自身摆在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能动作用,轻视学生的人格培养,导致小学生内心产生抵触情绪,不愿、不想参与教师组织的学教活动。教育实践学明确指出,关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培树和学习情感的创塑,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参与其中,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自内心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无论是优点和长处,还是缺陷和短处,都要以包容的心态、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和处置,千万不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和关爱,将对老师的爱转化为学习的动能、参与的激情。例如,在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内容时,教师虽然通过悉心讲解,使学生对运算规律及其注意点有初步的掌握和理解,但在巩固练习环节,学生实际解题成效却不尽如人意。笔者此时没有将责任推脱到学生身上,而是在肯定学生学习表现的同时,引导学生一起对解题中出现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剖析,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此时学生内心虽然紧张害怕,但面对笔者的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彻底消除紧张情绪,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师组织的探究剖析活动,主动配合教师认真查找问题根源,进而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渠道、广泛的信息交流,切实提升了学教活动的成效。

二、搭建探究舞台,放手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引路人,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传统教学观念下,教师的“讲”取代了学生的“学”,学生探究的时间被严重缩减,探究的能力严重削弱。新时代新理念下的学校教育明确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自主能动地探知知识、解决问题、增长才干。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主体提供自主探究、能动解题的有效载体和广阔空间,有意识地留给学生观察的时间,让他们在有目的的观察、实践、探索中获取更加真切的经验、有效的方略。如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讲解中,教师没有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直接告知学生,而是设置“探究思考”环节,向学生提出探究问题:“怎样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组织学生利用事先准备的器材开展动手探究。设计如下过程:

首先利用课件出示两种围不成三角形的情况。

师 :我注意到3 厘米、4 厘米、8 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其他同学呢?你们用这三根小棒围成三角形了吗?为什么围不成三角形呢?

学生回答问题。

接着用课件出示3 厘米、5 厘米、8 厘米的三根小棒。

师:那3 厘米、5 厘米、8 厘米的三根小棒为什么也围不成三角形?

学生动手实践,回答问题。

师:我想让它围成三角形,就要把这两条边往上抬(课件演示抬起来),抬起来就断开了,所以它们围不成三角形。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观察3 厘米、4 厘米、8 厘米这三根小棒,第一组4 厘米+8 厘米>3 厘米,第二组3 厘米+8 厘米>4 厘米,它是围不成三角形的,这是为什么呢?

师:那怎样才能围成三角形呢?

学生根据教师提问,动手探索,相互讨论,指出:3 厘米+4 厘米<8 厘米。

教师再给出4 厘米、5 厘米、8 厘米这三根小棒,引导学生再次动手探究。学生通过研究发现,要围成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都要大于第三边。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实践操作训练,在充分实践中感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潜力,为学生动手能力、探究技能的提升提供了有效载体。

三、强化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引导和组织学生与教师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不可否认,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只能按照教师预设的教学轨道前行,机械地进行习题解答,缺少了师与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必须把课堂这一池清水“搅动”起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探索特性,产生矛盾认知,引导学生自己去综合归纳、思考分析、得出结论。例如,在“时间单位的换算”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的认知上的缺陷,先引导学生复习长度单位的换算进率,然后向学生出示“时、分、秒”换算题:1 时=( )分;5 时=( )分;8 分=( )秒;4 分=( )秒。少数学生根据思维惯性,想当然地认为每相邻两个时间单位的进率是“10”。此时教师向学生指出错误之处,学生面对教师的指点,在认知上产生矛盾。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一起参与到“时间单位换算”的新课学习之中。这样,学生带着疑惑,参与学教活动更加深入、积极性更高,有助于学生大胆放手,认真探究,提高效能。

总之,面对新理念、新课堂、新要求,教师只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凸显,全方位、多渠道地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思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一定能够实现学与教共同进步的目的。

猜你喜欢

小棒三角形主体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何谓“主体间性”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三角形,不扭腰
巧移小棒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风车转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