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西方古典音乐在广播文艺节目当中的运用

2020-12-16蔡昕辰

新闻传播 2020年21期
关键词:四季

【摘要】背景音乐是广播文艺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随着人们艺术鉴赏能力的不断提升,听众对于节目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背景音乐的选用,是一个广播文艺节目能否吸引听众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在广播文艺节目当中合理地运用西方古典音乐,使节目能够吸引到更多受众的注意,希望能为广播从业人员提供不同角度的思考,为我国广播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维瓦尔第;四季;电台广播

一部完整的广播文艺作品,主要由干音、底乐和音效组成,通过声音将想要表达的内容呈现给听众。在如今这个信息碎片化时代,人们是否能够持续关注一个作品,一般取决于对作品的第一印象。广播文艺作品最先展现给观众的,一般都是节目的背景音乐,而西方古典音乐以作者精湛的作曲技巧,和谐的配器,悠远的意境,往往能迅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受众进一步关注节目,是许多节目制作人喜欢选用的背景音乐类型之一。本文旨在从音乐的调性、速度、配器等方面了解乐曲该如何搭配节目。但因古典音乐体系过于庞大,本文仅以分析古典音乐中巴洛克时期著名的作曲家维瓦尔第,及其最具代表性的协奏曲作品《四季》为例。

一、音乐的调性

每首乐曲,都有各自的调性,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了解曲子所想表达的情绪。所以了解了乐曲的调性,就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判断这首乐曲是否适合节目制作者的要求。维瓦尔第的《四季》,由《春》《夏》《秋》《冬》四首不同风格的小提琴协奏曲组成,分别为E大调,g小调,F大调,f小调。不同的调性,使乐曲的各个乐章,都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带给听众截然不同的听觉效果。

E大调《春》,在以E大调为主的第一乐章中有着清新典雅,灿烂明亮的音乐风格,能直观地让听众感受到音乐所表达出的温柔优雅。升c小调的第二乐章,彰显出了慵懒、闲适的田园风光,第三乐章回归E大调,但与第一乐章不同的是,展现出了充满动感、欢快的画面。整体而言,《春》适用于配合叙述情感表现为高兴、开心、积极的文章。

g小调的乐曲时而充满悲伤,时而暴躁易怒,《夏》给人的感受也是如此,在沉重的情感当中展现着悲剧性。三个乐章均为g小调,但是各有不同。在潜藏着激烈情绪的第一乐章过后,转换为充满凝重的第二乐章,随后第三乐章的情感如同狂风暴雨般冲击着听众,使用者可以在需要表现情节冲突感强烈时使用《夏》这首乐曲。

F大调的《秋》,在带给听众明朗欢快的场景的同时,又藏有着些许悲伤。主调为F大调的第一乐章描绘着一幅人们载歌载舞、喜气洋洋的画卷,d小调的第二乐章承接上个乐章,呈现出了人们在欢庆过后休憩的场面,转回F大调的第三乐章展现出的是一幅猎人狩猎的景象,前半段充满猎人追捕猎物的紧张感,而后半段则是体现猎物被追捕的惶恐与最后死亡的哀伤,使得乐曲适用在一些情绪表现为惆怅、怀思,又带有一些悲伤的文章当中。

f小调的《冬》具有非常深刻的情感展现。第一乐章通过f小调的旋律,描绘人们在冰天雪地中瑟瑟发抖的场景,能够使观众感受到寒风的凛冽。降E大调的第二乐章曲风一转,通过柔和的旋律展示人们在屋中烤火避雨的悠扬闲适,第三乐章同样回到了f小调,但通过人们在冰面上游玩却遇到冰层断裂的场景,音乐也会有前半部分的愉悦舒畅转为后半部分仓惶紧张的情绪转换。情感丰富的《冬》适合在表达一段充满戏剧性的文章当中使用。

但就如同《四季》中的《春》《夏》《秋》《冬》四首乐曲,每一首都有三个不同调性的乐章一样,每个不同的乐章当中的调性,也是会随着作者情绪的不同,而采取转调等技巧,变换调性来增加乐曲的厚度。如《春》的第一乐章,就是由E大调到B大调再转为升c小调最后回到E大调。所以并不是说E大调的《春》,整首乐曲就为E大调,而是E大调的旋律占比较大。因此,对于不同的曲目,我们可以通过选定需要表现何种情感的乐曲,再节选相应的段落来判断是否合适。

二、音乐的速度

音乐当中能够左右观众情绪的因素,除了本身的调性以外,乐曲的节奏也与最后呈现出的效果息息相关。同样的曲子,调性相同,节奏不同,都会使得观众产生的情绪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乐曲来配合文稿制作节目时,也应注意了解音乐的节奏是否能够与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相匹配。

在音乐当中,节奏包含了许多的运动形態,音符的长短与强弱和速度都与节奏息息相关。具体而言,节奏一般可以分为节拍与速度两个方面。节拍指的是音乐中强拍与弱拍在一定时间内有规律的进行交替运动,它们的组合称之为拍点。速度顾名思义,就是周期运动当中的速率。

以维瓦尔第《四季》中三个乐章同为g小调的《夏》为例,第一乐章为3/8拍,主要速度标记为Allegro nonmolto.不太快的快板,其中30小节后转为Allegro快板,52小节后又变回原本的速度。3/8拍是由四分音符划分出的节奏的特殊形式,与3/4拍类似,但是却有着细微的区别。这样的节拍情绪较为活泼,但配上Allegro non molto这样的每分钟低于108拍的速度,同时在乐章当中浅尝辄止地转成每分钟在132拍左右的Allegro后又回到原本的速度,使得原本较为激烈的情绪受到抑制,配合前文所提到的调性描绘的画面,营造出激烈的情感埋藏在深层之下的氛围。

《夏》的第二乐章较为简短,没有标注节拍,其速度标记为Adagio柔板,其速度一般在每分钟56-65拍之间。此速度配上g小调,起到了承接第一乐章的作用,让听众能够感受到缓慢、凝重的气氛,并为第三乐章释放情感做好了铺垫。

第三乐章的节拍为3/4拍,其整体的音乐形象是流动的,第一个音因为强拍而带出了有力的音头,充满力量感,后两个弱拍为重音之后的演绎提升了乐句的流动性。第三乐章的主要速度标记为Presto急板,其速度在每分钟168-177拍,极快的速度,将之前所收缩的情绪尽数释放出来,所以第三乐章所带给听众的听觉冲击也最大。

三、音乐的配器

每一首乐曲,当流传到一定程度时,一定会有不同的乐器来进行演奏。同时,伴奏的乐器不同,又会使得不同的旋律乐器演奏出来的风格各不相同,因此,即便是同样的一首乐曲,我们确认其调性、速度、节奏适合想要使用的文章内容,也要在选取的版本上有所了解。

同样是维瓦尔第的《春》,有使用多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与倍大提琴的五重奏版本,也有在五重奏版本的基础上加上羽键琴伴奏的版本,还有仅使用钢琴伴奏的版本,以及通过交响乐队伴奏的版本等等。五重奏版本演奏出来的效果,能够让观众产生身处华丽的宫廷宴会中,宾客们翩翩起舞的感觉,同时可以通过不同声部乐器的演奏,来细致、立体地展现华贵、典雅的旋律,适用于在涉及西方的建筑、民间风俗、文化等节目当中使用。而加上羽键琴后,五重奏版本的乐曲能够让听众感受到这个宫廷宴会所处的时代,充满了巴洛克时期的风情,则让乐曲的适用范围缩小到了特定的时期。若是使用钢琴来伴奏,则是会更有现代气息,并不局限于何种具体的时代,适用的场景与文章的种类也更多。如果是交响乐版本的伴奏,则突出气势上的宏大,多声部、多乐器产生的效果,能够让听众直观地体验磅礴的气势,感受场面的震撼,这样的版本,适合搭配需要强烈表现力的文稿使用。

结语

我们在选用包括古典音乐在内的背景音乐时,可以通过了解音乐的调性、节奏、配器等相关信息,有针对性地选用能够适配自己声音与文章情绪的音乐。一个背景音乐与音效、人声相契合的作品,可以使文章的情感和意境更上一层,也更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同时,背景音乐或者音效在没有使用升华型结束语的作品中,能够帮助制作者对作品进行收尾处理。用好背景音乐与音效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值得广大广播从业人员深入学习与探讨。

参考文献:

[1]范鹏伟,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2]徐唐贵,广播节目片花的制作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8(04):114.

[3]郭建东.广播节目中背景音乐的选用[J].西部廣播电视,2018(10):35.

[4]李倩,音乐的第一要素:节奏[J].戏剧之家,2019(21):47-49.

[5]张可钰,如何制作高水准的广播片花[J],传播力研究,2019,3(17):30.

[6]马婧簖,论音响音乐在广播节目中的功能及运用要领[J].今传媒,2018,26(09):128-129.

[7]沈金华,浅谈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特点[J].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1):77-79.

[8]马成.巴洛克音乐风格时代特征之探究[J].北方音乐,2020(05):18-19.

【作者简介】蔡昕辰,宁德人民广播电台音乐编辑。

猜你喜欢

四季
析柴可夫斯基《四季》的和声用法与风格特点
柴可夫斯基钢琴组曲《四季》之《四月——松雪草》曲式分析
我的“四季”妈妈
“四季”语文,精彩教学
大脑也分“四季”?
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之《十二月·圣诞节》曲式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春》的研究
为什么读不出《四季》的味儿
“四季”风向标
《四季》的原创与改编“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