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柴可夫斯基《四季》的和声用法与风格特点
2017-03-24王斌
王斌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和声学理论,对《四季》中具有代表性的几首作品进行和声分析,从而阐述柴可夫斯基的创作所具有的和声风格特点,总结出柴可夫斯基在创作手法上的共性,对钢琴演奏、音乐欣赏等都有着一定的益处,便于日后的学习与研究。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 《四季》 和声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1-0010-03
柴可夫斯基,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杰出代表。钢琴套曲《四季》中由12首音乐作品组成,以四季变化为线索,生动描画了俄罗斯春、夏、秋、冬美丽的自然风光,以俄罗斯民间音乐为创作风格,表达了柴可夫斯基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一、《四季》和声分析
(一)《一月——炉边》
复三部曲式的抒情小品,以普希金的诗为主题。乐曲旋律柔和抒情,描绘了一幅幽静温暖的画面,忙碌了一天,闲下来围坐在壁炉边,回想往事的过眼云烟。呈示部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祥和柔美,歌唱性的主题,速度平稳,将主题多次重复。随后节奏慢慢加紧,叙述性加强,旋律中小调意味和和声中的Ⅴ-Ⅰ大调进行形成了对比。呈示部A乐段10小节,第一句2+2,为A大调Ⅴ-Ⅰ交替进行,其后Ⅴ56/Ⅱ-Ⅱ,DD7-Ⅴ7,第7小节转入E大调,连续Ⅰ46进行到Ⅴ7,保持主和弦持续音。呈示部B乐段4+6,两句非方整型收拢性乐段。从第15-20小节,六个小节进行了三次远关系转调bA-C-B,音乐逐渐紧张化,最后回到A大调主和弦进入再现。
第21-28小节,为呈示部的完全再现,调性回到A大调上,实现了调性布局的统一。中部是一个复乐段,第29小节的同主音小调e小调的VI级和弦,亦是C大调主和弦上进入,C大调的Ⅰ级和弦既是E大调bⅥ级,其后第三拍进行到#A,和声变为德国增六b3DVII56/D,直接下一小节进行到e小调主和弦,两个和弦织体琶音和柱式和弦形成对比,Ⅵ-b3DVII56/D-Ⅰ这一和声进行连续重复多次,从35小节开始,变为德国增六和弦与Ⅵ级和弦交替进行,这一进行音响柔和,有变格进行意味,德国增六和弦与根音成小二度关系的大三和弦对置,和声色彩对比强烈。这一部分的旋律变幻无常,三连音,琶音和柱式和弦的结合,表现了一种期盼,激动又充满幻想的情绪。
从52-60小节为B大调,连续的Ⅰ-Ⅵ6-Ⅰ-DD2-Ⅴ进行了三次,最后又慢慢回落。再现部调性回归到A大调,强调意味明确,和声仍然是德国增六和弦,Ⅵ级和主和弦的交替进行,也彰显了柴可夫斯基和声用法的特点,最后音乐结束在柔和梦幻的曲调中,回归了呈示部的基调。
(二)《二月——狂欢节》
热烈欢腾的舞曲,复三部曲式钢琴小品。音乐色调明朗、欢快,2/4拍的节奏,展现了节日欢乐的场面。呈示部和再现部奔放活泼,中间以模进方式展开,表现潇洒脱俗的情趣。呈示部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第一主题乐段共26小节,四个乐句,音调的跳进与和声的频繁变化交辉相应,使主题性格更加鲜明。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为4+4平行乐句,第一乐句和声进行采用了辅助的下属四六和弦,第二乐句由D大调转入到了其近关系小下属调g小调上,和声进行从第9小节开始转调模进,进行了一系列的离调:bA-bB-c-C-d-e-#f-G,严格的二度上行,和声进行为属到主进行,最后由G大调小下属和弦回归到主调D大调,并完满终止。
第二乐段的材料用了主题乐段,展开方式也极为相似,每一部分都呈平行关系,两个乐句27-34小节都在b小调上平行发展,变格终止在主和弦上。从35小节开始出现了切分,更具有动力性,赋予了音乐诙谐、机敏的性格。47-50小节是43-46小节的上三度转调模进,调性由b小调转入到了d小调,经四小节扩充,连接呈琶音式上行,最后终止在再现段主调D大调的属音上。
再现第一乐段为原样再现,中部进行了一系列的转调模进,结束在不完满终止上。第三乐段由三个方整性樂句构成的对比性的转调乐段,85-88小节为bB大调,89-92为F大调,93-96由d小调转入A大调,都是一级关系转调。第四乐段是第三乐段的变化组合,使其材料不断发展,调性布局为bB-g-C-a。再现部分为减缩再现,只再现了呈示部的第一乐段。
尾声157-169小节,材料来自于157和158小节。161-164是157-169的移高八度模进,165-166是163-164小节的移高八度模进,力度一次比一次减弱,热闹的群众场面渐渐安静下来,人们渐渐散去,在最后奏响了全曲的最强音,最后终止在主调的主和弦上。
(三)《六月——船歌》
复三部曲式,4/4拍的节奏,如歌的行板,表现了船在水中滑行的样子,体现了人们轻舟荡漾的情景。长音和短音的结合,生动的表现了船在水中摇摆晃动。《船歌》的歌唱性非常强,旋律婉转悠长。开头是两小节的引子,g小调主和弦开始,伴奏平稳舒缓,随后主旋律的每一次出现,都由弱起开始,避免了强拍上突兀的碰撞。呈示部第一个乐段是第3-12小节,主题的和声进行为Ⅰ-Ⅰ6-Ⅱ减56-K46-Ⅴ7-Ⅰ-Ⅴ7-Ⅰ,一直在重复主和弦,第五小节开始出现属和弦,主到属交替进行,旋律来回荡漾。第7小节开始主到属进行中加入了Ⅱ,和声更加丰富。第二乐段从12小节开始,由bB大调Ⅵ级(g小调主和弦)转入新调,与第一乐段调性形成对比,但仍然保持着主属交替进行,中部是一个不带再现的二部曲式。调性从g小调进入同主音大调G大调,节奏加快,旋律和伴奏织体都和呈示部产生了对比,加入了大量的不协和的减七和弦,描绘的场景更加复杂化。从第40小节到51小节是整首曲子的高潮,速度加快,连续的离调、模进,减七和弦的进行,琶音形式的转换,使旋律更加紧张,逐步推向高潮,不协和音程的使用没有丝毫突兀的感觉,反而更加生动、活泼,把周围的场景描绘的更深刻。
再现部调式调性,和声与呈示部没有明显差异,在尾声的时候有所不同,内声部织体加厚,旋律向多声部发展,把情景交融刻画到了极致。最后有很长一部分的尾声,加入主持续音和属持续音,让旋律在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连续的琶音结束了整首乐曲,仿佛小船渐渐远去,波浪拍击声逐渐消失在远方。
(四)《十月——秋之歌》
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如歌的行板,浪漫富有诗意。整首乐曲描绘的是秋季的一种心境,而非景色,音调深沉、悲凉。第一部分8+8方整性乐段,第一乐段,d小调,旋律在上方悠扬,使用了模进,和声平稳进行,基本都是主属交替进行,出现了两次短暂离调,运用副属和弦,第7小节开始,旋律向下进行,完满终止在主调上。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奏,使用了先现音、经过音、和弦外音,下方低音区加入了一个陪衬旋律,复调化了,高音区和低音区对比,调性仍然保持着第一乐段的主调,并完满终止在d小调上。
中段是一个对比性乐段,音乐材料加以变化发展,调性在d小调关系大调F大调上,18小节中音区旋律是对17小节旋律的下三度模仿,低音呈下行级进。19-20小节是对17-18小节的模仿,开放于主调d小调的属功能上。以22小节为模进动机,经两小节下行二度模进后,转入d小调,以正格半终止的进入,然后又回到F大调上。尾声由一系列变格终止构成,旋律是中部结束部分的旋律为基础变奏,下方和声一直使用主音持续音,上方旋律不断进行到下属功能为主的变格终止。音乐最后以pppp极弱的力度,渐去渐远,好似一声叹息。
(五)《十一月——在马车上》
复三部曲式,具有俄罗斯风俗特色,旋律活泼可爱。呈示部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极具民歌特点,平行八度加强旋律,第一乐段1-8小节,E大调,由两个方整形乐句构成,第二乐句是前一句的转调变奏,转入#g小调,最后K46到属到主完满终止。八度叠加的单声部和第三拍主和弦的对比结合,描绘了车夫和马车驰骋的景象。第二乐段由两个平行乐句组成,结束在属。再现乐段18-27小节,低音织体发生变化,引入三连音,高音声部和弦加厚,低音主音持续音。
三声中部(28-40)是歌曲和舞曲的混合,由两个乐句组成,G大调,30小节转入E大调,旋律不断出现倚音和弦,模拟铃铛的声音。32小节又回到G大调,在结束的时候在重属和弦上扩充,为乐段反复转入G大调作准备。再现部旋律移至低音部,织体声部的分解和弦配以十六分音符的连绵变化,让人想到“铃儿响叮当”的雪橇,在雪花漫天的风景中,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白茫茫的雪原上。
二、《四季》中和声的共性特征
在音乐语言和技巧上,都以俄罗斯民间曲调的创作为主,将民族音乐与西欧传统音乐结合起来,把柴可夫斯基爱国的情怀表现得十分充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一)模进,离调与交替调式
在《四季》中,运用了大量的模进、离调。如《二月——狂欢节》中连续的二度上行模进,上三度模进等等。交替调式、平行大小调、同主音大小调都有运用,如《六月——船歌》由g小调到bB到g小调,《十月——秋之歌》由d小调开始,中段频繁离调,最后回到主调,《十一月——在馬车上》呈示部E大调开始,转到#g,最后回到E大调等,几乎每一首曲子中都有运用,贯穿整部作品。
(二)句末和弦句首解决
前一句出现的极其不稳定的七和弦延续到下一句的句首解决。《六月——船歌》结束在31小节的属七,延续到32小节开头才解决到主和弦,50和51小节一连串的重属导七在53小节才解决到属,其后延续到再现部首才解决到主和弦上。使音乐更具延续性、动力性,给人以期待感。
(三)和弦外音的大量使用
在《四季》中,每一首乐曲中都采用了和弦外音。《六月——船歌》中尾声整个部分都在做主音持续,《十月——秋之歌》结尾处的低音也使用了主音持续音,柴可夫斯基把主音持续音常常用在乐曲的结尾处,对主和弦的肯定和扩展。乐曲中间部分常常使用属音持续音,利用了属功能的不稳定性,使乐曲更具倾向性。另外延留音、先现音、经过音、辅助音更是常见,和弦外音的加入,使和弦更具复杂化,和声音色更加饱满,音乐色彩更加丰富。
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从演奏的角度来说难度不大,但音乐性极强,耐人寻味。
参考文献:
[1][俄]柴可夫斯基.四季[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7.
[2][苏]伊·杜波夫斯基,斯·叶甫谢耶夫,伊·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3]高雅莉.关于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音乐性的研究[J].南昌教育学报,2011,(1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