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评估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价值及进展

2020-12-16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4期
关键词:易损易损性颈动脉

杨 波

(华东疗养院物理诊断科 江苏 无锡 214065)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脑卒中已发展为全人类致残率与致死的主要原因,有资料报道,脑卒中在全球范围内属于第二大致死因素[1]。在脑卒中发病的过程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是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斑块成分以及稳定性的评估,可使心脑血管事件的发展情况得到有效预防及早期治疗。颈动脉超声因其检查准确、操作简便、可重复及无创等优点,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评估。

1 颈动脉易损斑块所具备的特征

易损斑块是指破裂风险较高,容易脱落引起血栓的斑块。易损斑块所具备的形态特征固定,因此在实施超声检测时,可依靠回声特点来判断颈动脉斑块的成分。若超声检查显示为低回声,则提示斑块内脂质成分含量高,若回声进一步减低接近无回声,则提示可能具有坏死核心以及斑块内出血,相较之下,当斑块的超声检查结果为低回声或接近无回声时,其所具备的易损性更高。在对斑块易损性进行评价时,斑块内新生血管也发挥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炎症、斑块内基质降解增加以及出血均会受到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影响。有资料报道称,相较于稳定斑块,易损斑块中新生血管的密度达到其2 倍左右[2]。易损斑块所具备的特征主要为溃疡斑块、斑块内出血、低回声斑块、斑块内出现新生血管以及纤维帽厚度小,其均可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

2 颈动脉易损斑块诊断中超声的应用

2.1 常规二维超声

依靠开展二维超声检查,可对颈动脉斑块内部回声情况以及表面特征进行直接观察,对斑块所具备的体积大小以及颈动脉的狭窄情况进行测量,同时可对斑块位置的血流速度进行监测。应用超声对易损斑块进行检测时,图像上通常显示斑块不具备光滑表面以及规则形态,同时存在溃疡斑块。斑块内部回声可对其组成成分进行反映,可用于评估斑块的稳定性。目前在对斑块所具备的易损性实施超声评估时,主要是依靠操作医生来对斑块所具备的形态与回声特点进行评估。而对斑块组织灰阶中位数的测量,可实现成分分析,从而降低操作医师的主观影响。有研究资料报道称,在应用超声对斑块易损性进行评估时,将灰阶中位数(Gray scale median,GSM)=29 作用易损斑块诊断的临界值,特异性为83%,敏感性为77%[3]。二维超声虽可对颈动脉斑块所具备的成分与形态进行评估,但其在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溃疡斑块检测中效果并不佳。

2.2 三维超声

依靠开展三维超声检查可对斑块所具备的立体形态进行全面观察,同时可实现对斑块体积的测量,使颈动脉狭窄度得到更为准确的评估,进而判断斑块易损性。相较于二维超声,三维超声评估斑块易损性的效果更好。有学者在易损斑块评估中应用三维超声联合GSM,结果显示斑块GSM 较低及厚度较大可能为易损斑块所具备的特征性表现[4]。除此之外,三维超声可更为高效的检出溃疡斑块。有学者在颈动脉溃疡斑块测量中应用三维超声,从而评估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结果显示当溃疡斑块总体积在5mm3及以上时,患者出现脑卒中、脑血管事件死亡的几率更高[5]。但尽管在对易损斑块进行评估时三维超声效果优于二维超声,但其仍旧存在明显局限性,包括其对于纤维帽厚度无法有效测量;检查影像可能受到钙化斑块后方声影的影响;若斑块超出探头范围则容易导致斑块体积测量误差大;常规探头无法对斑块新生血管进行有效检测。

2.3 超声造影检查

超声造影检查可对颈动脉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化程度进行直接反映,并且可更为准确的测量颈动脉的狭窄程度。有研究人员选取接受超声造影检查的患者1285 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当颈动脉斑块表现为低回声、出血、表面溃疡时,其检查影像的增强性明显高于钙化或纤维斑块[6]。也有研究人员选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80 例,在手术开展前为其实施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显示超声造影检查的诊断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69%,准确率为87%[7]。在对易损斑块进行诊断时,超声造影虽具备较高的敏感度,但其仍存在不足之处,包括超声造影敏感度可能受到钙化斑块后方声影的影响;开展二维超声造影仅可对斑块的横截面进行纵向分析。

2.4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

依靠实施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可对颈动脉斑块所具备的弹性特征进行采集,由此对斑块易损性实施评估。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以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来进行检查。有学者通过剪切波弹性成像对70 例脑血管事件患者应用杨氏模量以及GSM 来评估斑块回声与弹性,结果显示当混合因素能够得到控制时,Gray-Weale 分类和平均杨氏模量间具备相关性[8]。有资料报道称,应用超声实时弹性成像来检查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参考,结果显示实时弹性成像检查的敏感性为96.0%,特异性为62.5%[9]。脂质核心会直接影响易损斑块的密度,因此超声实施弹性成像可对斑块所具备的易损性进行评估。

2.5 超微血流成像

超声血流成像属于新型超声技术,其可对微循环情况进行有效显示。因此超微血流成像可对机体颈动脉斑块的新生血管进行检测,除此之外,相较于超声造影检查,超微血流成像的操作更为简单,且安全性更高。有资料报道称,颈动脉狭窄评估中超微血流成像的应用效果与CTA 具备良好一致性[10]。超微血流成像检测时斑块内新生血管呈现出细线样低速血流信号,而超声造影检查则显示有微气泡。两种检查方式均可对斑块内新生血管进行评估,但超微血流成像在临床上的应用率较低,同时临床研究不具备足够的样本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应用的优势性。

2.6 斑点追踪成像

斑块易损性检测中应变属于重要指标,斑点追踪成像是依靠成像帧对应变进行估测的匹配跟踪方法。体内研究显示,相较于有回声斑块,无回声斑块的径向与纵向应变更大。也有研究依靠颈动脉斑块短轴数据对斑块应变实施分析。虽然该方法可对斑块特征进行评估,但其仍处于研究的起始阶段,临床应用率较低。

3 小结

颈动脉斑块易损性评估中各类超声技术均具备其优缺点,如三维超声评估溃疡斑块的效果较好,超声造影与超微血流成像可更为高效的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弹性成像可高效分析斑块软硬度,因此临床上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对不同超声技术进行联合应用,从而使颈动脉斑块所具备的易损性得到准确评估。

猜你喜欢

易损易损性颈动脉
低易损性推进剂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及CT的诊断价值分析
基于受体易损性评估的区域环境风险应急管理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直升机易损性指标分配与实现方法研究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浅谈C172飞行模拟机A/P键故障分析与研究
基于多元模糊评定的桥梁综合地震易损性分析
更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