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2020-12-16江苏省如皋市丁堰小学张晓晶
江苏省如皋市丁堰小学 张晓晶
数学新课程鼓励教师努力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以实现数学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最优化”,从而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有效实现数学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创设愉悦课堂环境
数学课堂环境的优化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给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民主的数学课堂环境氛围,学生在这样愉悦的数学课堂上才能兴致勃勃地、热情饱满地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建构之中,才能释放数学学习的“正能量”,数学课堂教学才能更高效。
比如,在教学《小小商店》这节课时,教师在教室里模拟创设一个真实的超市环境,货架上有一些学生熟悉的商品与标价,有的学生主动扮演顾客去购物,有的扮演收银员结账,有的扮演超市推销员宣传自己的商品。师与生、生与生间展开热烈的互动,课堂氛围变得更活跃,学生学习的热情更强烈,这时,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已成为学生迫切的自身需要,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了知识的学习。
二、尊重学生独特需求
教师应尊重学生数学学习的独特需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既可以是基础性学习目标,也可以是发展性的目标,以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发展,实现课堂的高效化。
比如,有这样一个题目:在格子图上分别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它们都和图中的长方形面积相等。到底从哪个角度去引导学生画这些图形呢?能不能提供给他们一个“拐杖”,以后再碰到这类题目就有“章法”可依呢?课堂上,我是这么做的:首先引导学生回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把字母公式对应地板书在黑板上。接着出示画有长方形的格子图,引导学生思考:要画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一样,底和高分别有什么要求?学生很快达成共识:等底等高。接着提问:三角形要与长方形面积相等,底和高又应是什么要求呢?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简单归纳为:①等底,高2 倍;②等高,底2 倍。同时引导学生探究原由:保持一个条件数量不变,另一个条件数量扩大2 倍,利用公式,底和高的积除以2,面积与长方形面积比,保持不变。在梯形的画法上,我同样让学生先讨论,再概括总结为:①等底,高2 倍;②等高,底2 倍。指出:这里的底指的是上底和下底的和。有了这样概括性强又简单明了的方法,学生在接下来的动手操作环节都能很好地根据要求准确地画出相应的图形,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顺利地完成这道题目。可见,正是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教师适时地“扶”了一把,学生学习的效率就明显地提高了。
三、激活学生思维火花
思维能力是学生智力的核心,高效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去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火花,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有思考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的思考贯穿始终,不仅能高效地达成基础性目标,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达成发展性目标。
比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每个环节都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首先,让学生用6 个小正方形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此时引导学生思考:要知道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体验到:要知道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只要知道这个长方形是用几个小正方形摆成的。
接着,教师给出长4 厘米、宽3 厘米的长方形直观图,让学生估一估它的面积,再让学生用事先提供的6 个小正方形摆一摆,验证自己的估测是否准确。学生在操作中产生认知冲突,老师提供的6 个小正方形不够摆满这个长方形。引导学生思考:不够摆,怎么办呢?学生通过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知道每行可以摆几个以及能摆这样的几行,就可以看出摆这个长方形一共需要多少个小正方形,进而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
接下来只给学生一个小正方形,引导思考:你有什么办法准确得出给出的长方形的面积呢?学生通过思考、交流,想到了用小正方形沿着长方形长、宽描点的办法,间接地知道每行可以摆几个,能摆几行,从而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最后,一个小正方形也不提供给学生,只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让学生思考:怎样求出长方形的面积?通过前面极富层次性的操作和适时思考,学生很快发现了规律,思维水平不断提升,以至到后来,学生一看到长8 厘米、宽3 厘米的长方形,不仅能马上算出它的面积,而且能迅速想象出这是一个每行8 个,摆了3 行小正方形的分割图。边做边思,学生的认知更清晰,对知识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总之,高效数学课堂理应彰显学生的主体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激活学生数学学习的“正能量”,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得活泼,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发展,让学生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