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动起来
——谈动手操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的意义与方法
2020-12-16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初级中学
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初级中学 胡 斌
一、动手操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首先,动手操作符合初中生的性格特点,有助于点燃学习热情。初中生具有思维活跃、乐于动手的个性特征,动手操作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解放了学生的手脑,让学生在趣味的数学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生成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其次,动手操作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有助于强化数学认知。动手实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为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提供了最佳平台,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动手实践活动中主动发现、验证推理、总结归纳,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问题解决中的应用方法,提高了初中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动手操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的方法
1.介入游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动手操作活动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在学生乐于参与、主动探究的前提下,因此,教师在动手操作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需要融入趣味化因子,以有趣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以《有理数的乘除法》的教学为例,在课堂导入中,教师可以组织这样的游戏:两人一组,为了游戏学习活动的便利实施,最好是同桌两人为一组,教师给每一组学生分发不同花色的九张扑克牌,说明游戏规则,请同学们将扑克牌的花色朝下,两人同时各拿出一张扑克牌,掀开后的扑克牌图案需要与其他的不同,时间为两分钟,看一看哪个小组可以完成,最后所有扑克牌花色都朝上即为获胜。两分钟后,教师开始询问各组的游戏开展情况,发现所有的小组都没有完成这个游戏,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这个游戏无法完成吗?接下来,我们就通过‘有理数的乘除法’的学习寻找答案。”在这个游戏活动中,学生动手参与、产生疑惑,对新知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
2.介入推导,弄清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在数学动手操作活动中介入推导,可以实现概念、定理的理解性记忆,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以“轴对称”的教学为例,“对称”这一概念较为抽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剪纸活动,模仿教师剪纸的步骤与方法,也可以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给学生创作的机会,在剪纸中发现花纹的对称性,通过多个图形的观察,发现每一个剪纸都有一条特殊折痕,这个折痕的左右两边完全相同,从而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又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教学中,为了引领学生推导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教师可以先采取类比推理的方式,给学生展示几组全等图形的图片,引领学生通过对象之间的类比观察,解释出所看到的现象。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剪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并对两个三角形的点、边、角进行对照,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鼓励学生总结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在观察、对比、推理中认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在动手实践中建构数学概念。
3.介入生活,让“课堂”变成“生活”的考场
在数学动手操作活动组织中必须要介入生活,以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引领初中生发现数学中的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拉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如在讲解“三角形与四边形”的特征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小木棒以及固定物,让学生动手制作三角形与四边形木架,分别对其施加相同的力量,发现四边形很容易散掉,而三角形的稳定性更好,在动手操作之后联想到生活中利用三角形特征的实例,如屋架、桥梁、衣服架等,运用四边形特征的实例有电动拉门、篱笆等。通过生活化的动手操作活动组织,实现初中生数学学习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在手脑并用、说做合一中实践数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又如,在《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布置实践性作业:“这里有红、黄、绿、蓝、黑、白六种颜色的积木,请同学们调查我校的某一个班级中最受学生欢迎的颜色是哪个?”将初中生的数学动手实践走出书本、走出习题,以具备实践性、实用性的任务布置方法,让生活介入数学动手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动起来。
综上所述,动手操作教学活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对于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态度的改善以及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结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科学组织动手操作活动,以动手操作活动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