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知识迁移,打造深度课堂

2020-12-16浙江省义乌市教育研修院许忠平

小学时代 2020年28期
关键词:敏捷性长方形正方形

浙江省义乌市教育研修院 许忠平

数学中的知识迁移是学生在学习某个知识点时,由这个知识点展开联想,把这个知识点的内容放大,深刻研究,引出与这个知识点相似、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区分知识点,思考为什么会将这些知识点混淆。知识迁移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

一、从解题思路出发,运用知识迁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要解决数学问题,学生需要有灵活的思维。做一道题时,学生用一种思路解决不了,就要考虑换一种思路。如果学生只用一种思路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思维就会被堵住。倘若一直在这种思路上徘徊不前,学生不仅解决不了题目,思维也会受到限制。所以,解题时,学生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思路去解题。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的学习,这个版块主要是要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比较两个相似的事物,区分它们。学生在进行比较时,会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思考。学生也可能只从一个角度去观察,这时老师就要给予指导,如,“— 和—— 哪个更长一点?”学生经过观察可以看得出后面的横线比前面的横线要长一点,这就是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初始教学。接下来,老师可以通过知识迁移的方法,将这个教学方式迁移到另一个比较难的问题中,引导学生继续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要与开始的问题相似,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稍微加大难度,引导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和观察。如,老师可以提问:“小红刚好和桌子一样高,小红的哥哥比桌子高一点,小红和哥哥谁更高一点呢?”这时,学生除了可以把小红和哥哥放在一起直接比较得出结论,也可以换一个角度从桌子着手,小红的哥哥比桌子高,而小红刚好和桌子一样高,那么,小红的哥哥就比小红高,量的关系就是:小红的身高=桌子的高度。通过前面问题的学习,学生就会迁移学法,来解决这道题目,如果解决不了,还可以借助题目中其他的事物。这就是换个角度去思考,增强了思维的灵活性。

二、从教学内容出发,通过知识迁移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学生的思维能力除了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还要有一定的敏捷性。如果学生只拥有灵活性,没有思维的敏捷性,说明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还是有很大欠缺的。较强的灵活性可以让学生快速找到解题的思路,但是敏捷性太弱,学生思维的运作速度会变迟钝,这对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是一种阻碍。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对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一定的训练。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顺序与位置》的教学,这一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从不同的顺序和位置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就要学会去思考,不同的位置和不同的顺序得出的答案是否一样。在课本上有一个例题:森林中正在举办旅行运动会,参赛的动物有小鹿、狐狸、蜗牛、兔子和乌龟,从图片中可以观察到位置是这样的,小鹿、狐狸、兔子、乌龟、蜗牛依次排列,老师就可以提问:“谁跑得快一点?”因为小鹿跑在第一个,所以学生从图片中就可以得出“小鹿跑得最快”这个答案,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在跑步比赛时,谁跑在最前面,谁就是第一名。之后,从顺序这个角度,老师也可以用例题来给学生讲解。老师给学生提出一个简单的计算题1+2=3,提问:“现在老师把顺序换一下,写成2+1,那么,2+1 等于多少呢?”学生回答:“2+1 还是等于3,因为在这个例子中,1+2=3,2+1 只是把它们顺序换了,2 换到前面,1 换到后面,所以答案还是一样的。”这个过程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很快能看出这是顺序的改变,而不是数的改变,长此以往,帮助学生养成换位思考、换角度思考的好习惯。

三、从知识的推敲出发,通过知识迁移培养思维能力

在教学某一个内容时,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来推敲出另一个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学生在学习一个知识点时,可以对其他的知识点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提高思维能力。教学中,老师通常会把两个比较相似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做比较,教学生如何从一个知识点迁移到另一个知识点,这是一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方法,学生会主动思考二者的区别,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最开始,老师可以让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体开始,提问:“黑板是什么形状?”“地球是什么形状?”“骰子是什么形状?”在观察立体图形时,学生因为还没学习“体”的概念,只学习了“形”的概念,所以得出的结论是“长方形”“圆形”“正方形”。而从形状上来看,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点相似,圆形和椭圆又有点相似,老师可以在教学圆形的同时引出椭圆。老师可以应用多媒体准备图形资料,在圆的任意两个相对的位置上拉一下,让圆形变成椭圆。教学时,老师可以说:“除了圆之外,有一个图形和圆非常相似。”这时,老师就可以把圆拉扯成椭圆,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了解两者的区别。这就是典型的从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推出另一个知识点的内容。教学中,老师要擅长运用知识转移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从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到另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接下来,老师可以提问:“长方体与什么图形相似,可以进行对比吗?”首先,老师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然后,学生就会思考正方形和长方形很像,但是正方形每条边都是相等的,这就是它们的区别。学生也会以此作为一个关键点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从长方形的知识点学习迁移到正方形的知识点学习。这是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从小学开始,老师就要让学生熟悉这种方式。

总之,思维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小学开始,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有助于学生学习知识,也有助于学生自己的身心发展。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就会自己思考;学习新知识时,也会通过迁移从旧知开始探索新知。教学中,数学老师要巧妙运用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使老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快乐。

猜你喜欢

敏捷性长方形正方形
剪正方形
组织敏捷性研究述评及展望
小长方形找朋友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有多少个长方形
铺瓷砖
巧替换,妙解答
借助选择性注意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供应物流协同与供应链敏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