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能力培养分析

2020-12-14施舒

天津教育·中 2020年8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施舒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深化改革以及信息领域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大大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进程。本文对信息技术背景下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和优势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剖析了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初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几点建议,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学一线工作者带来一点帮助。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3-0042-03

An Analysis of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Literacy Ability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under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ckground

(Hangzhou Wenlan Middle School,Zhejiang Province,China)SHI Shu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my country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field,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process of my country's education reform.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ad‐vantage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mathematics core literac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fur‐th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China,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cultivat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mathematics core literacy with the help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designed to bring a little help to front-line worker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Core literacy

近年來,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学工作强调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即旨在通过常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等。核心素养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能促进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在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下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首要任务。同时,信息技术领域的迅速发展,为我国素质教育带来了一丝新鲜的活力。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构建信息技术与核心素养培养有机融合的高效课堂,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信息技术背景下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2014年,教育部门首次提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为新时期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投身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研究,但是从教师到学生的核心素养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是对数学学科来说,数学作为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学科,是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工具。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还是较深,以考试成绩“论英雄”,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计算能力等应试能力上,而对学生的质疑能力、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则缺乏应有的关注。

我国信息技术领域的迅速发展,为我国人才培养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下,中小学教学工作需要培养学生能够借助信息技术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具有科学的思维。对数学来说,也就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建模能力、符号表达能力等。但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现实状况却是:学生单纯地为了学习而学习,教师灌输什么知识,学生就学习什么知识,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使人才培养工作越来越趋于同质化。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强调数学不再是一门单纯的应试学科,而是一种数学文化,其中蕴含了严密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借助信息技术培养核心素养,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同时还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灵活的思维方式,进而帮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时能够更好地应对。

二、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一)有利于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很多学生对数学提不起兴趣的根本原因就是,抽象的数学知识给人一种枯燥的印象。数学学科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后,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枯燥、呆板的印象,通过对网络中海量资源的收集和调用,有利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向具体化、形象化转变。例如,在三视图的学习过程中,为了方便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三视图是怎样制作的,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下的希沃白板,又或者是网络画板等工具来现场示范,动画效果的制作过程将三视图的静态和动态两种状态进行充分的展示,不同角度、不同状态的三视图制作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视图的画法。借助信息技术创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师生带来了方便,为高效课堂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氛围,为核心素养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在高效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我国初中教学带来了巨大改变。基于信息技术融合下的课堂在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给予了学生更多思考的机会,提升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积极性。基于信息技术下的互联网教学平台、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画板、微课等教学形式,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比如在上“利用三角形全等测量距离”时,学生很难将教材中描述的炸碉堡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师通过视频资源将这部分知识进行直观的展现,有利于拉近学生与教材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打造了高效的课堂氛围。

三、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还采用传统的教学“三部曲”,也就是教师提问—学生作答—课后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无疑是枯燥的,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课堂上难以集中精力,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高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隐藏在数学书本中的奥秘,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而不是帮助学生会做某道题。对学生进行思维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配合,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注意力,积极动脑,不断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方式落后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渗透融合,需要教师能够积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接收新时代下的新兴教育理念。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还是对传统教学模式过度依赖,导致对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成效不高,甚至使一些学生产生排斥学习的负面情绪,难以达成预期的学习效果。基于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教师必须适应的工作,但是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当前还是有一些教师没有将这种新兴的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导致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率降低。

四、信息技术下初中数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建议

(一)借助信息设备,帮助学生学会整体学习

数学学科是一门系统性极强的学科,尤其是进入中学阶段,数学的逻辑性体现得更加明显。因此,在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中,教师应当从整体出发,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常见的信息设备,包括计算机、多功能教学仪器、互联网等,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整体学习思维。在课前,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体融合,使课程教学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制作CAI课件,帮助学生开展学习,降低知识分割为学生带来的学习难度。借助计算机将三维立体图像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几何图形的正面图、侧视图和剖面图,从而帮助学生比较、分析,包括得出立体图形的本质和规律。从表象总结数学规律的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开展空间想象的思维能力,实现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CAI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安排中,在上课时能够通过课件模拟功能,将平面图形改造创作成为立体图形,通过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意识,提高学生对立体图形的掌握程度,达到强化学生思维的目的。

(二)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迎合学生情感需求

多媒体教学设备具备个性化以及创新化这类突出优点,数学教师可以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结合多媒体设备来让传统教学方式及创新教学手段进行融合,对教学结构进行有效的优化,进而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成效。不论是设计相应的课程还是使用相关的技术设备,多媒体教学这一方式都能够充分迎合学生在学习以及成长过程中多变的情感需求。例如在进行《数据与统计图表》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将问题情境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般,拉近了现实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距离,令学生体会到一种较为显著的真切感。

(三)通过网络教育资源,拓宽學生学习渠道

当代多媒体设备不单单具备图片、音频以及视频相关的技术手段,还具备较为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教师可以把现代通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以此完成较为广泛的人机互动。当前我国互联网发展进程较为迅猛,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这类现代信息技术设备来获取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以此来开拓自身的眼界,拓宽学习渠道。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微课这一全新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短视频作为载体,对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进行精准的记录。微课具备较为丰富的功能,主要包含了教学设计、素材可见、教学反思、教师点评以及学生联系等,由此能够看出微课不单单能够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还能够用于学生在课外自主进行学习。同时,通过微课的应用能够给学生营造出一个较为鲜明的主题资源环境,往往是在3~10分钟的视频中进行精细化课程教学,突出本次教学的主题,让教学目标具备更强的针对性,进而满足现代教学的碎片化以及灵活化需求。微课有着较为广泛的传播渠道,能够在手机以及电脑中开展,并且教师在明确最为基础的微课技术后,也能够建立相应的微课教学平台,进而完成对多美教学的创新与延伸,完成一定区域中的教学资源共享,让师生都能够从中获益。

(四)课前基于“互联网+微课”的翻转学习,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较为迅猛,“互联网+微课”这一翻转模式就是传统教学方式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不同需求,通过微课对数学知识进行相应的“碎片化”学习。教师可以在海量的互联网资源中挑选合适的微课教学资源,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再制作相应的“微课”教学资源,并把这类资源在互联网班级平台中进行发布。在这一平台中学生就能够完成自主化以及个性化的数学学习,如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就可以进行标记,进而完成针对性的课前预习。例如在对二次根式这一章节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事先制作好相应的微课视频,并将其发布至班级平台中,让学生在课前抽出时间进行自主预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对二次根式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简易计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效率也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五、结语

总之,在教育领域与信息技术领域深度融合的今天,信息技术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便利,初中数学教育更加多样化、灵活化,能够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在信息技术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得到全面激发,教师应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真正使核心素养课堂落实到初中数学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郭海霞.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

(责任编辑 李芳)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