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职工科“球极式”课程衔接的思考

2020-12-14王小刚

教育与职业(上)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课程衔接

王小刚

[摘要]高职工科专业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当前,高职工科课程显现出衔接不力的问题,即“横向连接不实、纵向连接不畅”。文章遵照“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纵横交错”的衔接原则,建立“球极式”课程衔接模型,表现为“一个中心、两极引领、三维连体、多元互通”。

[关键词]高职工科;“球极式”课程衔接;动作技能;智慧技能

[作者简介]王小刚(1979- ),男,江苏徐州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江苏  扬州  22512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基于最近发展区的高职工科课程思政研究”(项目编号:2019JSJG442)、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校级科研课题“高职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探索”(项目批准号:院科技〔2019〕18号)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以《机械产品课程设计》为例”(项目编号:2019XJJG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20-0092-04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要对高职院校实施扩招,人数是100万人,以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百万扩招丰富了高职教育对象,促使高职办适合的教育。在生源多样化背景下,高职工科专业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探索新型课程衔接模式,优化课程内容,丰富课程实施路径。

一、高职工科课程衔接需求

高职工科专业培養面向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工科课程衔接对进一步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劳动方式与生产力和生产技术条件密切相关,随着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直接体现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性质。笔者对工业变革下劳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如下页表1所示。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2016年,我国成为《悉尼协议》成员国。《悉尼协议》是工程教育与工程师国际互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学制为3~4年的工程技术教育,与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相对匹配。《方案》提出,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可见,高职工科专业要主动适应工业4.0发展趋势,与时俱进,把职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吸纳到教学中,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创新性;要主动对接《方案》,加强学生先进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高职工科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百万扩招丰富了高职生源构成,扩招生源类型不同、文化基础差异对教学内容提出了多样化需求,然而现有高职工科课程应对乏力,难以适应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和终身学习的需求。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当前,高职工科课程显现出衔接不力的问题,即“横向连接不实、纵向连接不畅”。

1.横向连接不实。高职工科现有课程技术滞后,割裂了“行业、企业、职教”的技术共同体,打断了横向连接。

第一,横向连接不实之因。高职院校近年兴建的校企联合学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成立学院,难实际投入”。由于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组织,校企合作必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增加收益是企业关注的焦点;学校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办学水平提高是学校关注的焦点。两者追求的目标并不一致,导致企业参加校企合作不积极,经费投入有限。其次,“互相聘用,难实际履行”。高职院校聘请企业名师、技能大师做兼职教授,企业聘请高职教师做技术顾问,但往往合作效果不佳,最终停留在“聘书”形式上。最后,“互设基地,难实际应用”。高职院校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但企业由于生产任务繁重、接待能力不足,难以安排学生进入现场进行一线实践操作;企业在高职院校设立研发基地,但由于院校教师水平有限,难以给企业提供有效指导和实质性帮助。

第二,横向连接不实之果。横向连接“有名无实”的客观情况,迫使高职工科专业只能根据学校固有资源开发课程,难以紧随行业企业的先进技术,课程内容单一、陈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例如,高职机械专业斥巨资购入高性能机床,但由于缺少工业样件,所以只能进行基本功能演示,无法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无法培养学生高档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保养、应用”能力,无法实现高质量对口就业。

2.纵向连接不畅。2019年前,高职纵向连接对象主要为中职生。中高职课程衔接,路径上有“重建”与“重组”之争,逻辑上有“知识内在”与“能力发展”之辨,分段上有 “一贯制”与“分立式”之异,分担上有“权利基础”与“能力原则”之问,诸多疑问对通道式纵向连接形成阻碍。中高职课程衔接不畅,导致工科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三、高职工科“球极式”课程衔接模型构建

高职“百万扩招、训育结合”对高职工科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人才标准等亟待改革,因此笔者提出高职工科“球极式”课程衔接模型。

1.高职工科“球极式”课程衔接的原则。一是课程横向技术衔接的“兼容并蓄”原则。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促生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变革。高职工科课程衔接既要“兼容”基础工业、新兴工业的技术,也要“并蓄”工业人才职业能力发展需求。

二是课程纵向技能衔接的“融会贯通”原则。工程技术指的是工程实用技术,即人们应用科学知识或利用技术发展的研究成果于工业生产过程,以达到改造自然的预定目的的手段和方法。人们改造客观自然界的活动离不开工程技术,工程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是现代工程技术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然而,现有工程技术人才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总量不足,难以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求。高职工科课程衔接要“融会”专业岗位多项技能,“贯通”单项技能上升渠道,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是课程实施路径衔接的“纵横交错”原则。高职工科课程在实施路径上,要“纵横”连接技术、技能要素,“交错”多种学习需求,生成多元接点,为学习者提供终身学习支撑。

2.高职工科“球极式”课程衔接模型。遵照“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纵横交错”的衔接原则,建立“球极式”课程衔接模型,表现为“一个中心、两极引领、三维连体、多元互通”,如图1所示。

“一个中心”是以“职业技能”为中心。高职工科专业长期以培养“岗位能力”为核心,实践表明存在严重缺陷,培养出来的技术技能人才缺乏可迁移技能。当前,在产业革命的推动下,诸多岗位已经融合,甚至消失,但面向“岗位能力”的高职工科专业对此应变乏力。本模型以“职业技能”为中心,根据职业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动作技能、智慧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

“两极引领”是以“动作技能、智慧技能”为引领,应对高职教育对象的变化,满足学生终身学习需求。当前,高职招生对象发生了变化,增加了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这样一些群体,生源类型越来越丰富。本模型围绕“动作技能、智慧技能”两极,建设工科专业课程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如加强慕课、云课堂等线上资源供给,以及线下菜单式实践技能培训,为泛在学习和弹性学习提供支持。

“三维连体”是从“技术、技能、教育”三个维度,形成技术互连、技能提升、教育互通的课程体系。“球极式”课程衔接,吸纳企业先进技术和创新成果作为教学内容,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同时,使学习者在实际工作情境中,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应对各种实际生产与服务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建立认知范式,获得学习经验,提升职业能力。高职工科专业课程设置不再单纯地强调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更注重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

“多元互通”是落实百万扩招和职教20条的内在要义,是以学习者为中心,重构高职工科课程体系,实施弹性学制,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每位学习者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通道,实现个性发展。例如,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方案》指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订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试点工作要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综上所述,高职工科“球极式”课程衔接的特征是“技术互连、技能互联、路径互通”,有利于激励学习者的内生动力,将学习者引向工作世界,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3.高职工科“球极式”课程衔接的作用。一是丰富教育方式方法。高职工科专业通过“球极式”课程衔接,满足“训育结合、终身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加强课程建设,针对学生个性需求制定成长路线;丰富课程供给,实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提高工科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促进工科专业调整;实行学分绩点制,满足学生泛在学习和弹性学习的需求;进行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设计与开发,并根据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更新。

二是完善评价机制。高职工科专业学生评价以成果为导向,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紧密结合。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通过吸纳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建设和学生评价,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三是促进学生自我提升。高职工科专业通过“球极式”课程衔接,丰富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

四、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对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工科“球极式”课程銜接,与区域发展、产业发展、人才成长需求相适应,遵照“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纵横交错”的衔接原则,吸纳行业企业参与课程体系设计,有利于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东,卢兵.中高职课程衔接难题破解的基本策略再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4(36):115-116.

[2]李秀媚.现代职教体系视域下的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J].教育与职业,2017(8):19-23.

[3]李鹏,石伟平.中国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的政策理想与行动路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内容分析与实施展望[J].高校教育管理,2020(1):106-114.

[4]匡瑛,石伟平.论高职百万扩招的政策意图、内涵实质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9(5):92-96.

[5]师慧丽.工业4.0时代技术技能型人才:内涵、能力与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17(16):29-33.

[6]周晓龙,张忠伟,孙伟清.《悉尼协议》对我国高职工科专业群建设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8(16):97-100.

[7]向文波.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探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9(10):19-21.

[8]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5):69-73+78.

[9]刘晓,梁晨.促进流动性学习: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转换体系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54-59.

[10]胡俊,杜传忠.人工智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机制、路径及对策[J].经济纵横,2020(3):94-101.

猜你喜欢

课程衔接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研究
中高职衔接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衔接相关问题探究
专本协同育人课程衔接探讨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
会计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
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衔接现状及策略研究
中高职旅游专业课程衔接研究
如何顺利和有效做好网页布局和网页编程的课程衔接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中课程衔接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