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中课程衔接问题探讨

2015-01-09汤颖

黑河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课程衔接人才培养

汤颖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中高职一体化也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衔接等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本文试就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课程衔接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课程衔接

近几年,为适应社会需求,许多高等职业院校都加大了扩招的力度,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人数逐年递增,我国的职业教育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求:“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纲要的指导下,各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都开始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既是职业教育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要重视课程衔接问题,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和标准等方面进行适度调整。

一、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课程衔接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大多是相互分离、各自独立的,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往往存在重复性和交叉性。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课程衔接问题,主要表现为目标不明确、体系不完善、内容重复、标准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不利于教育成本的节约和教育资源的优化。

1.培养目标存在差异

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上存在差异,中职院校更侧重专业性,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职院校更兼顾两者的平衡。以汽车维修专业为例,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相比,同专业课程减少了700多课时。许多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后,文化课成绩相对较低,而专业课方面的提升空间又很有限,这无形中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2.专业体系不衔接

中等职业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在许多专业的设置上都不成系统,存在专业不对口的问题。这就使得许多中职毕业生在进入高职院校进行学习时,找不到对口深造的专业,只能选择相关甚至无关专业重新学习,于是出现了学习“零起点”现象。这种专业体系的不协调造成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荒废,既不利于系统学习,也不利于专业水平的提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教育资源。

3.课程内容重复

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在教育模式、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等很多方面都存在一致性。高等职业院校在招生时所面对的对象不仅有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还有普通高中毕业生,这就给其课程的设置和内容的选择造成了困难。中职毕业生的专业课素质较高,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文化课素质更强,但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将两者作区分,而是以统一标准进行授课,这就使得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设置和内容与中等职业院校重复,尤其是专业课程方面。据调查,许多院校和专业中高职课程设置的重复率高达60%,有的甚至超过了80%。

4.评价标准不合理

中职和高职院校在课程评价标准方面缺乏区分度和层次性。对人才的专业评价标准包括资格标准和职业标准两个方面,职业标准是对职业进行分类划分,但并不在层次性上进行区分,而资格标准主要是对资格框架进行分层。这种分类和分层的不同划分标准导致中高职院校出现了课程评价不统一、课程设置重复等问题。

二、对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中课程衔接问题的建议

在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如果在课程衔接这一核心问题上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影响职业教育的质量,既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也不利于教育培养的连续性和贯通性。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合理优化,建立一体化的教育培养体系。

1.统一培养目标

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都要有统一的教育培养目标,要严格遵守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从学生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岗位和专业的要求为重点来设置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来构建职业教学体系。要将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注重社会实践,根据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开展具体的教学指导,为需所学,学为所需,实现专业学习和职业需要之间的统一。

2.建立层次化体系

要根据专业评价的标准,建立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课程衔接的层次化体系。根据岗位和社会的需求,按照职业标准进行职业分类,并按照资格标准进行层次划分,再将两者统一起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专业技术人才从初级到高级的层次分类划分标准。构建层次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有利于明确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标准,避免出现专业不对口和教学内容重复等问题,还有利于分阶段实现职业教育目标,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

3.划分教学任务

为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必须对教学任务进行合理的划分,制定并执行好教学计划。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包括中高职院校的教师、职业教育专家、企业岗位培训人员等)进行座谈,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要求,研究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和任务分配标准,并对中职和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进行有效指导和划分,以避免重复教学。中职和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教学任务开发专业课程,形成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4.采用“3+2”学制模式

现行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主要采用五年制高职的学制衔接模式,这种模式对办学主体和专业的设置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和约束,不利于职业教育范围的扩大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根据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现状,我国的教育部门鼓励发展两年制高职教育,在此基础上如果采用“3+2”的学制模式将更具有普遍性和可行性。此外,我们也可以结合教育实际,借鉴德国的“师傅培训模式”,对“3+2”学制模式进行进一步创新,允许中职毕业生在工作两年后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这样的学制模式更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

5.加强职业教育合作

中职和高职院校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进步与发展。一些联系较为紧密并有合作意向的中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附属中学的方式进行合作办学,这样有利于教学目标、体系、课程设置等方面的一体化建设。也可以将职业院校与企业单位联系起来,通过定向培养、签订协议的方式,为企业培养和输出专业技术人才,这样既可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又有助于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竞争力,有利于推进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满足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教育的需要。在推进中高职一体化的过程中,要将课程衔接放在重要位置,充分认识其存在的问题,并经过多方努力、采取多种措施加以解决,真正实现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长山.加强校区党建工作,促进中高职一体化发展[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1,(1):18-20.

[2]闫林德,刘国军.加强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立交桥”建设,推动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4):35-38.

[3]区颖,杨厦,裴鼎鼎.浅议河北省中高职教育发展一体化建设[J].青春岁月,2011,(9):298-299.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课程衔接人才培养
专本协同育人课程衔接探讨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