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视野下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构建的主线、问题与出路
2020-12-14洪月明胡炜骏
洪月明 胡炜骏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视野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应遵循横向拓展、纵向延伸、多元发展、育训结合的逻辑主线。审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发展现状,仍存在普职贯通滞后、学历层次偏低、教育形式单一、校企合作不畅等问题。鉴于此,应从打破普职壁垒、升格学历层次、创新教育形式、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推进,确保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有序构建。
[关键词]终身学习;职业教育与培训;育训结合;普职贯通;学历层次
[作者简介]洪月明(1986- ),女,蒙古族,辽宁锦州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浙江 义乌 322000)胡炜骏(1989- ),男,广东揭阳人,德国弗伦斯堡大学劳动、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在读博士。(德国 弗伦斯堡 D-2494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重点课题“终身学习视野下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构建主线、问题与出路”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D2020CJ501-01)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21-0036-08
进入新时代,面对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学习需求,我国迫切需要建立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需要。终身学习是人们接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与统一。职业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应以构建终身性教育与培训体系为导向,推动职业教育朝着现代化、优质化的方向发展。对此,基于终身学习视野,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一、终身学习时代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构建的主线
构建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首先应从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结合终身学习的特点和民众需求,厘清其建设主线。具体来看,终身学习视野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应遵循以下四条主线。
(一)横向拓展,充实职业教育与培训内容供给
通常看,“终身学习”往往是作为一个时间跨度概念被人们所认知和理解的,但实际上,“终身学习”理念照进现代教育体系的现实,首要的支撑条件不是学习时间的长度,而是教育内容供给的宽度。如果没有充实丰富的教育内容供给,受教育者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学习就很难找到与自身学习需求相匹配的学习资源,终身学习也就无从谈起。对每一位受教育者而言,职业教育与培训内涵的横向拓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终身学习视野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首先要注重横向拓展,充实职业教育与培训内容的供给。
一方面,能够确保具有不同学习需求的职业者都能匹配到适合的教育内容。终身学习的本质是在迅速变化的时代条件下,个人通过不断学习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社会整体的变化从宏观层面的产业、中观层面的行业、微观层面的职业三个层面影响着所有职业者,而每个职业者个体要实现终身学习,不仅需要随时了解产业行业的变化和创新动态,更需要不断更新自身在特定岗位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储备,持续提升自身的职业综合素养,由此便衍生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要满足这种需求,必须大力拓展教育内容,让每一种学习需求都有与之匹配的教育内容供给。
另一方面,能够确保处于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职业者都能匹配到适合的教育内容。所谓终身学习,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持续学习。每一位职业者个体在职业生涯中的不同阶段,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都不相同,职业者基于不同的职业发展规划,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更是大相径庭。例如,部分职业者沿着“技术员→技术骨干→技术专家”的职业成长路径发展,其终身学习的主要方向就是专业知识和技术的积累、进阶,讲究的是专业学习的深度;部分职业者沿着“基层员工→管理者→高级管理者”的职业成长路径发展,其终身学习的主要方向就是综合素质、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讲究的是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宽度。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要满足这种需求,同样需要大力拓展教育内容,让处于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学习需求都有与之匹配的教育内容供给。
(二)纵向延伸,延长职业教育与培训层次链条
终身学习视野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旨在推动教育时间的延伸,延长层次链条是应有之义,其价值主要体现在:
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受教育者的专业积累,提高人才培养规格。广义的终身学习是个体终其一生,持续不断地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狭义的终身学习则是特指个体在自身所从事的专业领域持续“深耕”,不断深化专业积累,厚植专业素养。终身学习视野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延长人才培养的层次链条,就是为有志于深入钻研专业的职业者创造深造的机会和条件,从而激发职业院校学生、社会劳动者终身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吸引、激励更多受教育者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逐步成长为高素质人才,从而从整體上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规格。
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职业再教育的层次,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职业再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者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不论是接受过系统学校教育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还是未接受过系统学校教育的劳动者,在长期的从业过程中,随着从业经验的积累和实践技能的进步,很容易出现专业知识水平落后于实践技能水平的情况,此时他们就需要重新回到学校,接受更高层次的继续教育,这也是广大职业者进行终身学习的主要方式。很显然,如果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层次过低,无法满足职业者高端的再教育需求,将不利于劳动者的终身学习,也不利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可以说,延长职业教育与培训层次链条,提升职业再教育的层次,是建设终身性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必然要求。
(三)多元发展,丰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方式途径
终身学习作为一种持续性的学习活动,除了需要充足、高质量的教育内容供给支持以外,还需要丰富的学习途径和方式,建立足够丰富多样的学习渠道,保障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所追求的终身学习能够落到实处。终身学习视野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丰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方式和途径必不可少,其重要性在于:
一方面,为广大职业者终身学习创造必要的机会和条件。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开放化、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职业教育明显表现出从单一的学历教育向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大职教体系演进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随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深化、1+X证书制度以及“学分银行”建设的全面推行,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性生源进入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接受教育,学习新知。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层次的生源基于个人条件以及生活工作条件的差异,所能采取的学习方式、学习途径也千差万别,这就需要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方式和途径,为职业者终身学习创造必要的机会和条件。
另一方面,为职业教育与培训内容传达到学习者提供必要条件。终身学习视野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不能只依靠学习者个体自觉,被动等待生源前来报考,而是要抓住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机遇,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向潜在受教育者推送教育服务,承担起职业教育主体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公民终身学习等方面的职责和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丰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方式和途径,为职业教育与培训内容传达给学习者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四)育训结合,健全职业教育与培训构成要素
育训结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涵盖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活动的核心构成要素,集中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和根本特征。终身学习视野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应契合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走育训结合的发展道路。
一方面,推动知行合一,坚持专业知识教育与技能实操训练相结合。兼具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区别于其他人才类型的主要特点,也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核心竞争优势所在。终身学习视野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应强化专业知识教育与技能实操训练,夯实实用型人才能力素质结构的“基本面”,需要特别注重两者的结合,在完成一定阶段的专业知识教育以后,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实操训练,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融入实践训练,在实践训练中深化专业知识理解。
另一方面,落实德技并修,坚持职业精神培育与技术能力培育相结合。职业精神与技术能力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成才的核心支撑。加强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执着追求的精神,强化对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心理认同感,激励他们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加强学生技术能力教育,要关注新时代赋予“技”的新内涵,从单纯的技能传授转变为使从业者具备技术技能、职业资格,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生存就业以及长期职业成长做好准备。构建终身型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职业学校要强化德技并修,坚持职业精神培育与技术能力培育相结合,这不仅是为学生的生存就业做准备,更是为学生未来长期的职业成长打基础。
二、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构建的问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人们自我成长的重要方式。然而,与社会大众的终身学习需求相比,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还存在一些局限和问题,表现如下。
(一)普职贯通滞后,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延展性差
贯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终身学习视野下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横向拓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健全我国人才培养渠道、充实教育内容供给的重要形式。然而,当前我国普职贯通的进程仍然滞后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需要,导致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延展性差,社会吸引力偏低。具体表现在:
第一,普职贯通共识仍待形成,“壁炉现象”难以破除。近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明显加快,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更加凸显。但是,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仍然存在资金资源投入不足、教育质量不高、社会认可度偏低等一系列问题,在落实普职贯通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职业教育师生热情高涨而普通教育师生态度冷淡甚至拒绝的情况,在短期内这种“壁炉现象”还难以得到改观。
第二,普职贯通缺乏可行的制度安排和措施,相关工作推进缓慢。早在2010年,我国教育界就提出了“普职融通”的概念和思路,一些地方逐步进行了相关探索。但由于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教育制度、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方式等差异较大,全面推行普职贯通面临诸多体制机制障碍和实践层面的难题,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成熟可行的普职贯通模式和路径,由此造成各地的普职贯通政策提倡多,制度安排和具体措施少,相关工作推进缓慢,短期内还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
第三,区域普职教育资源统筹层次低,协调性差。实施普职贯通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地方政府统筹规划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实现两者之间的一体化建设。但在现实实践中,很多地方并没有打破普职教育之间的体制障碍和制度壁垒,区域内普职教育资源统筹层次低,建设发展协调性差,难以支撑普职全面贯通。
(二)学历层次偏低,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上升瓶颈明显
终身学习视野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建设完善的学历层次“阶梯”是基本要求。从国外建设发展经验看,完善职业教育学历层次是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激励技术技能型人才不断成长和持续深造的根本性措施。目前,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尚未建立起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规格的学历层次体系,使得职业教育深造遭遇“天花板”,不利于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
众所周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参照国际通行的学历层次设置规则,分别建立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相互衔接的高等教育学历层次,各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制度,都已经较为成熟。与之相比,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僅有专科学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试点工作于2019年刚刚启动,硕士层次的职业教育尚处于空白。高层次职业学历教育的缺失,导致短期内我国无法提供高规格的高职教育资源,由此衍生出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弱化技术技能型人才终身学习的动力。终身学习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和口号,它是时代发展对劳动者提出的客观要求。倡导终身学习,不仅要大力宣扬终身学习理念,更要有完善的社会制度、教育制度来予以保障。在高层次职业学历教育缺失的现状下,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持续学习就只能依靠自觉,相关学习成果无法得到教育体制的认证,学习成果无法直观地呈现给用人单位,这无疑会弱化技术技能型人才终身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高层次职业教育资源建设乏力。由于我国过去没有本科层次以上的职业学历教育,因而无论是民办职业教育机构,还是公办职业院校,都没有开发本科层次以上职业学历教育资源的经验,也没有相关教育资源的积累,这就造成高层次职业教育资源建设乏力,职业院校毕业生、社会劳动者都无法系统地接受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不利于民众践行终身学习理念。
(三)教育形式单一,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覆盖面狭窄
长期以来,我国在教育建设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重正规教育轻非正规教育的倾向。尽管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已经开始了夜间大学、社区教育等非正规教育形式的探索,在普及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数十年来,非正规教育始终没有摆脱边缘化的地位,以全日制学校教育为代表的正规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一直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当年度全国本专科毕业生人数达到758.53万人,而成人本专科毕业生仅有213.14万人,自学考试学历教育取得毕业证书的人数更是只有48.98万人。成人本专科招生面向的是所有年龄超过18周岁的公民,其潜在受众数量远高于本专科统招面向的学生群体,而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成人本专科的毕业生数量却远低于统招本专科毕业生数量,自学考试毕业生人数只相当于统招本专科毕业生人数的“零头”。可见,非正规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程度还很低,与建设终身性国民教育体系的要求相比,还有巨大差距。
在职业教育领域,教育形式单一带来的负面影响便是职业教育与培训覆盖面狭窄,大量有终身学习需求的劳动者难以找到适合自身的學习途径和方式,也难以享受到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服务。例如,现代社会中很多职业者都有“充电”的自我成长需求,但在较快的城市生活节奏和较大的工作生活压力下,职业者不可能脱产进行长期的系统化学习,只适合碎片化或半工半读的学习模式。但由于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形式较为单一,针对非正式学习的师资建设、课程开发、教育内容打造、教学渠道建设等各项工作还比较滞后,职业者进行碎片化学习、半工半读时往往难以寻找到优质的师资和学习资源,也难以寻找到合适的学习渠道,进而导致终身学习缺乏现实条件支撑。
(四)校企合作不畅,职业培训体系基础薄弱、作用有限
职业培训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实际上,在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岗位从事各项工作的劳动者中,大部分个体的终身学习主要是通过持续接受职业培训来实现的,因此大力发展职业培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是终身学习视野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根本要求。然而,在我国职业教育建设发展的历程中,职业教育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并没有明确自身的类型定位,在办学模式、教学体系建设上模仿普通教育,把大量资金资源都投入到了学历教育建设中,导致职业培训发展程度较低,不仅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职业培训专业能力不足,开展职业培训所需要的软硬件条件和教学资源建设也比较落后,无法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职业培训需求。
为了补足职业教育领域职业培训基础薄弱、能力不足的“短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广泛开展合作,实施校企“双元”育人,借助行业企业的力量来充实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以及其他教育教学资源。从实际效果看,最近几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新气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培训能力欠缺的问题。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很多基础性、根本性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如校企合作“一头热”“两张皮”“双元”育人机制不畅、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程度不深、行业组织的作用尚未有效发挥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呈现出表面繁荣,实际成效不彰的两极分化现象。职业教育领域的职业培训发育程度不足,让很多职业者践行终身学习理念时有心无力,找不到与自身学习需求相匹配的培训资源和途径。
三、终身学习视野下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构建的出路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需要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育形式,打造开放、灵活、多元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教育教学体系,引导民众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实现持续学习和自我成长。
(一)打破普职壁垒,促进普职教育体系横向贯通、融合发展
普职贯通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终身学习视野下横向拓展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内涵和容量,要下大力气打破普职壁垒,促进普职教育横向贯通、融合发展。
第一,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新时期构建终身型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必须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国家在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上,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基于职业教育办学成本高于普通教育的客观现实,应加大对职业教育领域的财政投入,引导社会各界以及普通民众重视职业教育,支持职业教育事业发展。
第二,加强顶层设计,提高普职贯通相关政策和措施的针对性。普职贯通不仅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发展趋向,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终身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国家对于普职贯通的政策和措施供给,不应停留在指导、建议、鼓励、提倡的层面,而要针对普职贯通过程中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从顶层设计层面加以解决。一要全面审视、科学规划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教学体系,改革高中阶段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供给,促进中职与高中融合发展。二要改革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赋予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同批次录取的权利,探索普通高校面向中职学校学生招生考试的办法,建立高等教育领域普职贯通的“立交桥”。
第三,加大区域普职教育统筹协调力度,促进普职一体化发展。在目前我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属不同职能部门管理的体制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人社部门应加强沟通,立足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协调地方普通教育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校园建设、师资建设、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实现统一规划、协同发展,促进区域教育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与此同时,地方职业学校与普通学校要加强校际沟通与合作,联合开发实用型强、适应性广的课程、教材等,从中观和微观层面促进普职一体化建设。
(二)升格学历层次,大力发展本科及以上的高层次职业学历教育
职业教育学历结构不完善、学历层次偏低客观上引发了社会民众对职业教育的歧视,这已经成为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主要障碍之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截至2020年6月,全国已有21所高职院校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本科职业教育试点院校,掀开了高职教育向更高层次和水平迈进的新篇章。终身学习视野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要大力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的职业学历教育,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层次结构。
第一,要加快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地方性普通本科高校要深刻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大势,积极贯彻国家教育政策方针和要求,实施人才培养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按照“学科为体、专业为用”的思路,改革专业建设和运行的机制和体制,推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由学科导向转变为需求导向,逐步向应用型高校转型。
第二,要加快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资源的建设进度。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缺失,相关教育资源建设完全没有积累,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难免会遇到优质师资短缺、教学内容匮乏、课程资源不足等問题。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支持本科职业教育建设发展的力度,从教育经费投入、师资培养、人才招聘、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内容打造等各个方面给予政策和资源上的倾斜,加快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资源的建设进度。
第三,适时开展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的探索。健全职业教育学历结构和学位体系,绕不开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我国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时间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了,因此更需要及早开展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探索工作。教育部门应适时组织产业界资深人士、教育界专家学者共同研究探讨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总体规划、建设蓝图等,增强顶层设计和理论研究积累,确保条件成熟时能够及时启动试点工作。
(三)创新教育形式,注重各类非正式学习成果的积累和认定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过度依赖全日制学校教育这一种形式,非正规教育、非正式学习的渠道和方式明显不足,延缓了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进程。新时期构建终身性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必须创新教育形式,打破全日制学校教育“一家独大”的传统格局,推动形成各种非正规教育、非正式学习“百花齐放”的局面,鼓励、吸引更多人进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第一,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要重视非正式学习的作用,加强非正规教育资源的建设,拓宽非正式学习渠道。随着人类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民众获得的信息和知识会更加便捷,成本也更低,非正式学习将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主要形式。终身学习视野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各级各类职业学校都应转变教学理念和方式,重视非正式学习的地位和作用。首先,职业学校要加强非正规教育资源建设。依托于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社会教育资源的重要一极。职业学校理应紧跟教育发展的时代趋势,配置资源、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丰富职业教育资源的载体和内容,提高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其次,职业学校要拓展新兴学习渠道,融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互联网、智能设备的高度普及为人们开展各种形式的线上、线下学习开辟了广阔空间,提供了便利条件。职业学校应根据社会大众生活、学习方式的变化,提升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探索信息化、碎片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拓展新兴学习渠道和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选择。
第二,大力推进学分银行建设,促进各类非正式学习成果的积累和认定。学分银行是构建全社会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发挥效用的关键。终身学习视野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推进学分银行建设,促进各类非正式学习成果的积累和认定尤为重要。首先,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承担起主体职责,明确学分银行的建设方向和路径,搭建制度机制建设框架,提供充足的资金资源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其次,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建立与学分银行相衔接融通的学分获取标准和兑换标准,深化课程建设改革,建立多样化、高质量的课程模块系统,供学习者产生可以交换的学习成果。最后,行业组织要根据行业、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结合企业岗位(群)技能需求,提供学分建设标准、审核标准,会同教育主管部门、职业学校共同完善学分银行制度体系。
(四)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健全以训为主的职业再教育学习体系
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培训,除了满足在校学生的实践教学需要之外,更主要的是面向社会劳动者提供职业再教育服务,而接受职业再教育则是社会劳动者进行终身学习的主要方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学校要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同时要求各级政府积极支持职业培训。终身学习视野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建立健全以训为主的职业再教育学习体系是重要环节。在当前职业学校普遍缺乏职业培训能力,并且职业培训教学资源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由校企双方联合开展职业培训,是建设职业再教育学习体系的重要之路。在具体实施层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促进校企共建职业培训体系。深化校企合作,首先要解决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不深的问题。一方面,各级地方政府要贯彻落实好国家关于支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大力扶持产教融合型企业发展;另一方面,职业学校要更加注重内涵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自身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职业学校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系改革,把职业培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来,优化完善职业培训机制和制度建设,加强与企业的资源互补、人才交流以及信息共享,打牢校企共建职业培训体系的基础。
第二,推动校企资源融合,打造高水平职业培训基地以及优质教学资源。职业学校可以和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投资建设集生產实训于一体的综合型职业培训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共享基地生产与职业培训所产生的经济收益。此外,职业学校和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针对社会劳动者和在校学生的不同培训需求,联合开发职业培训教材和课程,打造“职校教师+企业师傅”的“双导师”制职业培训体系,融合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建立高水平、高质量、高规格的职业再教育培训体系。
第三,建立学习成效跟踪反馈机制,引导受教育者持续学习。终身学习视野下的职业培训,不应是“断头教育”、终结性教育,而应当关注职业培训的持续性、可成长性。职业学校在与企业共同建设职业培训体系的同时,也应建立针对受教育者学习成效的跟踪反馈机制。当一名学员接受完整的职业培训并顺利结业以后,职业学校应跟踪关注该学员的就业情况,以及相关学习成果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表现,由此获得职业培训内容、方法、形式优化改进的依据,并在一段时期以后适时提醒和引导其再次接受职业再教育,帮助其职业生涯的持续进阶,促进劳动者进行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赵萱.终身学习之泛在理论基础[J].成人教育,2020(5):15-19.
[2]刘克勇.明确职业教育战略地位 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学习体会[J].职教通讯,2019(3):17-22.
[3]徐国庆.确立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根本需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1):1-11.
[4]刘鸫根,张春晗.当前高职院校改革发展需把握好的五个问题刍议[J].高教探索,2019(10):82-88.
[5]彭小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1+X证书制度实施的意义、难点与方略[J].教育与职业,2020(3):5-12.
[6]籍献平.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N].河北日报,2019-11-08(7).
[7]丁晨,闫玮.本科职业教育建设的时代诉求、现实困境与适切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9):13-19.
[8]教育部.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0-05-20)[2020-07-12]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005/t20200520_456751.html.
[9]邢承设,何少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视野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制度体系架设[J].成人教育,2020(6):35-40.
[10]王旭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促进高质量教育公平[J].中国高等教育,2019(21):13-15.
[11]别敦荣.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必须大力推进高等教育普及化[J].终身教育研究,2020(2):3-7+18.
[12]李桃,赵伟.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发展路径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0):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