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研究

2017-01-12邢江勇王力群

黑河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课程衔接电子信息工程

邢江勇 王力群

[摘要]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衔接实现了学制的接轨和专业的对接,但课程的衔接问题尚未解决。因此,推进高职与本科教育衔接,核心是课程的衔接。针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的课程衔接现状,争取做好公共基础模块课程的衔接、专业基础模块课程的衔接、专业必修与选修模块课程的衔接、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构建高职与本科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有效实现高职与本科课程的衔接,提高高职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职与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电子信息工程

为建立、完善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满足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江苏省从2012 年起启动了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 “3+2”的全新试点项目,旨在有效实现高职与本科课程衔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现状分析

由于高职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由不同层次的学校制定实施,高职与本科学校缺少沟通与交流,缺乏高职与本科课程一体化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1.高职与本科课程存在重复或雷同现象

许多本科院校参照本科四年制的教学计划来设计高职毕业生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的教学起点按普高毕业生要求,没有体现本科教育的提升作用。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有些专业课程如《电子线路》《单片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测量技术》和《数据通信网》等在高职已学过,学生升入本科后还要学习这些课程;一些公共课在高职中已经修过,在本科要再修一遍,既造成学习时间的浪费,又影响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学校教学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2.高职与本科文化素质要求存在脱节现象

许多高职院校为了加强专业和技能课程,削减了必须的公共文化基础课程,忽略了学生的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高数和大学物理基础薄弱,尤其是高数只开一学期约50 课时左右,只学习一元函数微积分的简单内容;90%的学校不开设大学物理,不知道电磁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差,高职阶段的文化基础不扎实。

3.高职与本科职业资格考证不衔接或断档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实行“双证书”制,强化实训教学、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要求学生必考无线电装接工,选考单片机技术、电子CAD等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证书。本科学段还是按照学科体系,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升入本科后,课程体系设置没有职业资格考证与技能训练的内容,造成高职与本科职业资格证书不衔接或断档。

二、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的设计与构建

2014年《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国务院文件对课程衔接提出明确意见,高职与本科院校应共同研究,对课程体系进行一体化设计,使高职与本科两个学段的学习内容真正实现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设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职与本科一体化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必修或选修和专业综合实践与毕业设计四个模块组成。各个模块在高职与本科的课程设置层次分明,课程和技能培养有递进衔接。

1.公共基础模块课程的衔接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应体现在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和基础性上,为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和接受本科教育打好基础。《高等数学1》的主要内容有函数和极限、一元函数微积分及应用和微分方程初步,使学生会运用数学方法和技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大学英语1》要求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为学习专业英语、继续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参加全国普通高校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取得证书;大学物理的《电磁学及其应用》为学习专业课程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本科《高等数学2》的主要内容有多元函数微积分及应用、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矢量分析及场论初步、级数、广义积分,意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工程数学》有复变函数、概率与统计和线性代数等内容,为学习相关专业课及以后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必要的基础;本科《大学英语2》意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着眼于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技术人才,获得全国英语四级或六级证书,为继续学习和考研打好基础。

2.专业基础模块课程的衔接

专业基础模块课程由培养该专业相对应的岗位、职业基本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组成。高职开设主干课程《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电子测量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通信网络》,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本科无需开设这些课程,避免重复,可开设《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和《数字系统设计技术》等课程与高职课程衔接,使学生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基本能力。

3.专业必修与选修模块课程的衔接

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生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和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实现培养目标起决定性作用。高职开设《传感技术》《单片机技术》《PLC技术》《电子CAD》和《EDA技术》等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工作原理、编程方法、设计、调试方法,初步具备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能力。本科开设《DSP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与应用》《Matlab语言及应用》《Labview程序设计》《图像处理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课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软硬件的基本工作原理、编程方法、设计、调试方法,提高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的能力。

4.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

专业综合实践课程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和创业就业能力,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所设。高职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课时占总教学时的50%以上,所开设的专业课程都有实训课程,如传感技术实训、电子CAD实训、无线电装接工实训等。学生必考英语应用能力证书、计算机应用技能证书和国家中级(四级)无线电装接技能证书,电子CAD和单片机技术中级技能证书。

本科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课时约占总课时25%,开设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训、通信原理与通信电子实训、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和信号处理综合设计等。其中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涵盖了电子技术、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DSP、嵌入式系统、智能仪器与虚拟仪器等多门课程内容,使学生系统掌握电子信息领域所需要的绘图、运算、实验、测试、表达、工艺设计技能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必考大学英语四级选考六级证书,可以选考计算机二级证书和C语言初级程序员证书 。

建立和完善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强高职与本科教育衔接,试点项目有关高职与本科学校共同研究设计与构建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一体化模块式课程体系。高职与本科各个模块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本科课程在高职课程中建立基础,高职课程在本科课程中延伸,避免重复、断档与脱节,实现高一层次的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充分发挥高职本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作用,建设好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0.

[2]张新安.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04).

[基金项目:2014年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项目编号:交教研1402-86]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课程衔接电子信息工程
专本协同育人课程衔接探讨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
安徽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保障机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