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教学模式下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实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实践

2020-12-14王伟毅顾至欣

教育与职业(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评价指标混合式教学

王伟毅 顾至欣

[摘要]文章在分析在线开放课程的源起与发展、内涵及使用特点的基础上,对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实效评价进行了研究综述,发现已有的学习实效评价存在全面系统性不足、客观可测性不够、关联指导性欠缺、动态发展性滞后等问题。文章依据在线开放课程混合式教学理论学习理念,搭建了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的“三阶段”“十二点”教学流程,“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学习实效评价的结构框架以及相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具体课程为例介绍了该评价体系的应用实践。

[关键词]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学习实效性

[作者简介]王伟毅(1984- ),男,甘肃通渭人,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助理研究员;顾至欣(1985- ),男,江苏南京人,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江苏  南京  211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重点课题“基于课程体验调查法的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学习体验研究与改进”(项目编号:2019JSJG109)和2018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行为新样态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8SJSZ2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21-0085-07

2012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引起了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支持政策。基于在线开放课程能够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呈现共享、开放等特点,越来越成为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抓手之一,也成为高职院校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效载体。

一、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与特性

1.在线开放课程的源起与发展。早在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起了开放课程计划项目,成为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象征性标志,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也紧随其后,一时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开放课程的热潮。面对全球各国教育的竞争,各国的教育部门都重视针对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旨在突破固定空间思维理念,建设门类齐全且多元化的线上课程。如在2003年我国教育部立项建设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精品课程项目”,标志着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正式开启;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还专门成立了中国开放课件联盟(CORE);201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文件出台,为我国的在线开放课程兴起奠定了基础;计划到2020年底完成“国家精品在线课程”认定3000门。足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成为衡量、检验各院校办学成效的标志性成果之一。2020年初,据专门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线上学习平台——“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的统计,在该学习平台上已完成在线开放课程6000余门,多媒体资源总数近300万条,注册用户达800多万,这也充分彰显了我国高职教育自2012年以来全面关注在线开放课程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2.在线开放课程的内涵及使用特點。在线开放课程作为课程学习形式的一种新形态,在发展兴起的近20年中,由于其课程门类的广泛性、教学组织的灵活性、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和评价方式的多元性等特有属性,革命化地改变了传统“教”与“学”的形态,教育的模式由以往的“灌输讲授型”向“主动学习型”转变,实现了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蜕变,引起了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基于在线开放课程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虽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教育公平与学习供需矛盾,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何确保在线学习效果、如何降低学习成本、如何提升课程实效性等成为近几年教育界最为关心的焦点问题。此外,由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大量涌现和其本质属性特点,从而催生出的学习时间密集、空间多样、考核尺度多维的教育大数据,成为教育者和学习者利用人工智能等新型科学技术从这些海量数据中深层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为改进学习评价、优化“教”的过程和提升“学”的实效提供可靠支撑。尽管教育部近年来在关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管理、认定等文件制定中,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原则、评价原则等方面都做出了指导和顶层设计构想,但由于受高职教育课程属性、特点、学习环境、学习者对象不同等因素影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于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实效评价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

二、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实效评价研究现状

1.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实效评价研究综述。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本质属性与混合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其教学实施过程与学习实效评价一般由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组成。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对现有的在线课程学习实效评价研究总结如下:其一,对教学实效的监管研究。许俊生专门针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特征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就绩效管理理念的构建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开展了实践探索;Laura Czerniewicz、陈波等人基于MOOC的视阈范围系统分析了课程的具体建设制作、数字化运行平台的管理、教学资源的呈现与应用、学习者体验感知等方面内容,旨在提高在线开放课程管理水平和使用实效。其二,课堂实效评估研究。李聪从构建课堂教学实效提升评价指标体系的视角出发,以“教”“学”的基本活动行为为切入点,对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在线开放课程运用学习实效评价体系展开深入探索。其三,教学实效评价研究。吴兆明分别从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三个维度出发,以实际“获得感”程度展开不同层面的教学实效诊断与改进研究;黄利文从各方利益关联者的视角出发,采用“六何分析法”展开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有益探索,并根据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其四,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刘洪海从高等职业教育的“课证赛融通”视角,通过资源配置理论和协同理论构建出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的理论依据,并从六个维度对教学质量整合优化给出了建议;丁澍、王艳等人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两方面入手,对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其五,教学评价体系研究。杨浩等人基于混合式教学实施流程的分析,深入研究其教学实效评价体系指标的现状,构建出混合式教学实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般模型并进行了实践。

2.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实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基于以上文献梳理分析,很多学者已经从质量监管、实效提升、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等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诸多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索和研究,尽管如此,也还存在一些研究内容不全、前瞻性不够等问题,主要体现在:其一,全面系统性不足。针对教学活动组成的因素和多角度全方位评价之间的联系性不够紧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兼顾不足。其二,客观可测性不够。评价指标的含义界定不够明确,对一些先进的测量手段和统计方法应用欠缺,不能定量处理,评价结果的主观性比较明显。其三,关联指导性欠缺。在课程评价的过程中对多维度的因果关系分析不够深入,评价与指导呈现“两张皮”,表面化评价比较突出。其四,动态发展性滞后。对课程学习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三者之间结合不够紧密、科学,故而会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准确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鉴于此,如何将“教”“学”评价的各环节有机结合,使过程评价科学化、结果评价可视化,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实效评价寻求的理想结果,也成为今后一段时间高职教育研究的重点问题。

三、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实效评价体系建构的理论研究

1.混合式教学理论的学习实效评价。混合式教学一般指由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核心教育理念是通过“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进行对“适当的学习者”传播“适当的知识能力”,即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教学场所、教学内容,通过网上学习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便利的媒介为传播载体,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合理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力求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让学习者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所以,混合式教学不仅是对原有教学模式的一种丰富,更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不足的有效补充形式,教师可以通过线上教学资源丰富、优化教学设计,并能够借助于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引导、启发、监管的作用,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评价中不仅要兼顾好教师、学生两者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还需兼顾在课堂学习团队、小组中学生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评价形式,避免片面化;评价内容上重点考查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和个性化发展能力,以避免评价视角的单一化。

2.协作学习理论的学习实效评价。协作学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习者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有效协作学习的一种策略方法,学生之间分工合作,呈现出“利益共同体”形态,达到团队成员共同进步、共同收益的全方位学习实效提升目标。最大特点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角色扮演,通过角色配合和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此来达到教学目标。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扮演”的角色不同,在学习评价的切入点上也有所区分,往往采用“协作评价”和“个体评价”两种方式,力求实现学习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通常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

3.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学习实效评价。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在1981年由Spady等人最先提出,倡导“教为不教、学为不学”的教育思想,致力于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归还”学生,让教师从原来的“演員”转变为“导演”、学生由原来的“观众”变为“演员”。坚持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强调学习者技术与能力同步提升,具有较鲜明的可测量性、可观察性和可应用性,并将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以满足社会和行(企)业对人才“耦合性”的需求,成为当前高职教育中运用较广的一种教育方式。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实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还需适当加强对学习成果评价的权重。

四、高职院校在线课程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在线课程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运用的基本流程。根据高职教育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属性,将具体教学过程分为三个教学流程,具体概括为“三阶段”和“十二点”(见图1):其一,课前导学(线上课堂)。教师有效利用已有的线上教学资源,基于其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和学习方式将学生引入课前导学阶段,让学生能够提前了解知识内容,也让教师能够提前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状态,使课中教学设计更有针对性,实现教学实效最大化,有效对课堂教学知识拓展提供依据,有效“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宽泛,对一些难疑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向教师寻求个性化指导。其二,课中研学(线下课堂)。此阶段为“教”“学”者通过线下课堂,在明确重难点注意事项后,组织学生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本堂课程内容的学习任务,针对此前线上学习阶段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指导和学习,并以学习成果展示的形式,完成学生学习实效检测和课堂教学达标测评等任务。其三,课后拓学(线上、线下并举)。此阶段主要基于学生对前两个阶段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以完成项目(任务)的形式对所学知识、技术技能应用实践的巩固,教师利用教学信息管理平台获取学生线上线下学习的综合行为数据,分析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并向学生发布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学习方法。这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达到“教”的精准化和“学”的个性化,使教学评价体系更加全面科学。

2.在线课程学习实效评价的结构框架。基于混合式教学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基本流程和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各个环节,其学习评价采取“线下线上并重、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式,精密监测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和“结果性学习”(见下页图2),具体为:其一,课前(学情预测)。为使教师能够更精准地判断学生即时的学习状态,教师通过智慧化信息教学管理平台,有针对性地抓取学生课前学习行为的相关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预测出学生在课中学习时可能面临的疑难问题,进而反驱教师及时准确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学习成效。其二,课中(迭代监测)。依据课前学情分析,通过课堂实时测评、教室智慧信息传感等手段,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偏好、学习进度和学习实效达成度情况,促使教师以“寓教于研”的态度实时改进和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本着“因材施教”的理念展开精准化教学和个性化指导。其三,课后(提升改进)。此阶段以项目的形式开展学习知识的迁移和拓展,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掌握,从“学习产出评估”和“学习增值评估”两个方面对学习预期满意度和实际完成度等学习结果进行系统化的发展性评估,进行归因分析,实时发布学习预警,促进“教”与“学”的改进,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3.在线课程学习实效评价指标的构建。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有属性和在线开放课程的固有特点,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既严谨又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基于在线开放课程混合教学流程、实效评价结构框架的基础,采取线上与线下并重、定性与定量结合、过程性与总结性结合的方式,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维度分别就评价观测点、评价主体等多个方面对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实效进行评价指标的构建(见下页表1)。该评价指标共由14个一级指标和33个指标观测点构成,着重对每个教学阶段学生学习的投入度、参与度、贡献度、学习能力、协作创新能力、知识迁移和自我提升能力等进行监测,旨在形成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状态的有效掌握和科学评价。

五、高职院校在线课程学习实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实践

1.研究的过程实施。由于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过程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本研究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为例,以“爱课程”教学信息管理平台和校本“信息智慧化教室”为教学基础,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检验。研究样本择选了旅游管理和导游专业大二年级的30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他们此前都有不同程度的线上学习经历,对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流程有一定的认知和体会。为确保研究的实效性,笔者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状态数据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采集,并严格依据表1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课前(30%)+课中(50%)+课后(20%)=考核总成绩”的计算量化公式,并植入影响学习结果实效评判的14个可能性因素为研究对象,分别是课前导学阶段(4个)、课中研学阶段(6个)和课后拓展阶段(4个),通过SPSS 23软件从学习“过程性数据”和“结果性数据”两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三个阶段的“连续变量和有序分类变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克隆巴赫系数分别是0.843、0.803、0.828,总成绩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854,这就表明基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阶段的在线开放课程混合式教学实效评价体系指标构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科学性。同时,为进一步验证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准确性,笔者还通过KMO检验和Bartlett's球形检验进行了验证,其KMO的结果值为0.746,大于建议值0.5,与SPSS 23软件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也充分表明本研究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实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2.研究的实践结果。为分析学生的投入度、参與度、学习能力、协作创新与学习总成绩的关联性,笔者采用皮尔逊相关性检验,得出学习投入度与总成绩、学习参与度与总成绩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779、0.735,这表明两组关系都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同时显示,投入度成绩与参与度成绩两者间的关联系数均为0.715,且均在0.01水平显著,这表明学习投入度与学习参与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习总成绩的优劣,即学生的学习投入度与学习参与度越高,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就越好,反之亦然。故而表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在开展基于在线开放课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怎样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协作性是确保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实效提升的前提和基础。

此外,笔者还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创新能力两个角度分析与学习总成绩之间的关系,两组关系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858、0.649,均在0.01水平显著相关,均具有较高的关联性,说明学生的学习能力越强,其学习成绩通常也就越好,但也存在一些意外,其实际原因是学习者学习偏好和学习目标的偏移所致;在学习能力与协作创新能力关系分析中,显示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452,相关性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协作创新能力方面不一定强,这也提示在线开放课程在实施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升,还需注重学生协作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能够得到均衡性发展。

质量与实效是教育的生命线,在线开放课程本身的建设质量和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实效性会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本研究提出的基于高职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实效评价是集大数据、物联网和学习分析等新型信息技术于一体,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根植于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能够有效对混合式教学活动中的信息数据和行为轨迹进行监测、解释、反馈等,对过程性学习数据进行多元评价,既有助于对学习者学习过程评价的实时化、精准化和科学化,也有助于在线开放课程在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中运用实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波.职业院校全在线慕课运行现状及策略研究——以爱课程中国职教MOOC频道23门课程、运行85期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8(32):29-33.

[2]成亚玲,谭爱平.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J].当代职业教育,2020(1):62-69.

[3]杜文军,孙斌.慕课背景下高职教育在线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7(9):93-96.

[4]丁澍,王艳.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7(6):1039-1048.

[5]黄利文.基于六何分析法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探析[J].江苏高教,2016(5):152-155.

[6]景丽英,宗诚.重视学生学习产出——强化高等教育评估核心价值取向[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2(1):60-63.

[7]邱皓政.量化研究与统计分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8]王伟毅,周春林,顾至欣.高职院校“金课”建设:要素、特性与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0(5):19-22.

[9]许俊生.基于绩效管理理念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2):23-26.

[10]夏远利.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6):33-36.

[11]杨浩.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1):69-75.

[12]杨启光,唐慧慧.从CLA到CLA+:美国高等教育高阶思维能力增值评估模式论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9(2):119-124.

[13]杨沛,陈勇,张晶.基于翻转课堂的学生学习多元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2):50-52.

[14]Czerniewicz L,Deacon A,Glover M et al.MOOC-Making and Open Educational Practices[J].Journal of Comput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17,29(1):81-97.

猜你喜欢

在线开放课程评价指标混合式教学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基于CRP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
从“3号文件”看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