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

2017-03-02熊艳王雅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互联网+教育制约因素

熊艳 王雅娟

摘要:“互联网+”为传统教育模式变革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在线开放课程将成为未来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从教学理念、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学分认定以及教材和受众范围等方面对高校在线开发课程建设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改变教学课程、强化技术培训、加强财力支持、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促进高校在線开放课程建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1003802

一、引言

2015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这对我国大规模地推动在线开放课程走上“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爱课程网”的“中国大学MOOC”、武汉大学“在线课程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好大学在线”以及清华大学“学堂在线”等多个高校、互联网企业开发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纷纷上线,促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了重大变革,也为发展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当前推进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制约因素

回顾我国现行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中国教学制度和模式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的教学模式依然难以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高素质与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传统的教育思想把传承性教学置于教学的中心位置,偏重于知识传承,教师授课方式比较僵化,以讲授知识为主,并尽量忠实于基本教材,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索性,使学生缺乏批判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传统的教育模式与当前社会对人才在管理、创新、职业判断以及社交、沟通、执行等创新能力的强烈需求是严重背离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把学生从课堂上解放出来,利用“在线开放课程”改变目前仍然占主流地位的以及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三中心”现状,以及“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

相对于传统教育,在线开放课程作为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一种形式以及在线教育的重要延伸,存在诸多优势。在线开放课程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促使名师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向社会共享。全球各地的学员,只需要一个鼠标、网线即可实现专业化知识的获取,同时无须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在发展过程中这种新型教育方式也面临着一些因素的制约。

1教学理念制约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强调“教”,以教为主,以学为辅,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强调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只需要在课后,根据教师的讲授完成作业即可。在线开放课程充分体现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教学视频并设计出相关知识点的小试题;另一方面,学生需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前通过观看视频自主学习课程的主要内容,并需要积极参与网上在线课程的小组讨论环节,进一步理解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最后在课堂上汇报自我学习成果,教师负责答疑解惑。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要求实现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固化的教—学模式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这成为由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转向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重要障碍。

2经济制约

各种类型的在线开放课程,在设计和制作上都有具体的形式要求。在线开放课程作为一种网络课程,首先,要求所有的课程都是内容、练习、反馈、讨论、评估为一体的结构设计。其次,要求所有的视频资源呈现出碎片化特征。在线开放课程从资源搜集到视频录制及反馈,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智力和体力劳动。在线开放课程一旦上线,还需要一定的维护和管理成本来保证在线开放课程的完整建设。整个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经济成本,因此,财力往往成为一些院校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重要障碍。

3技术制约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向形成性评价为主转变。学生在线学习后会形成学习时间、学习频次、在线讨论、在线测试等丰富的大数据资源。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大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依据不同指标对学生进行分类,针对学生的不同偏好设计异化的教学模块,并能及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为此,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在线开放课程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4“学分认定”制度制约

获得在线学习学分认定是多数学习者选择在线开放课程的重要原因。目前只有上海交通大学的中文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好大学在线”对上海西南片区19所高校的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进行互认,但其他高校的学习者学习在线开放课程获得的学分能否转换成大学教育下的对应学分,以及在线开放课程提供的证书是否能获得普遍承认还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因此,在线开放课程能否实现“学分认定”成为扩展在线开放课程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5教材及受众范围制约

在线开放课程是大数据时代的产物,变革了人类的学习方式,在线开放课程是否区别于传统课程的配套教材?与在线开放课程相适应的教材该如何设计?教材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是应变薄还是变厚?这些都是“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课程平台,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此外,针对不同的课程,需要合理界定在线开放课程的受众群体只是学生还是包括企业人员以及其他社会人士。只有明确界定受众范围,才能在在线开放课程中推动教学模块的差异化,从而提高受众群体的学习效率。

三、优化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主要对策

目前我们尚缺少条件,将“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风向标,通过总结这一教学模式的经验,把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改革方案落到实处。拟解决的途径是用典型专业做试点,通过设计具体的激励机制和鼓励措施,充分挖掘和调动采取“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的教师的教学潜能,促使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深入改革,力图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创新型、实效型方法;其次,将学分制改革与“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从而可以实现积极、主动的学习。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在平等的交流中分享共同研究的成果,发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加大对高端在线开放课程的支持力度

缺乏平台与经济激励是当前一些高校缺乏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热情的重要因素。为此,建议通过教育部、省教育廳两层机构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纳入国家和省市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对其获批立项的平台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从而建立国家和省市两级平台,通过竞争机制激励有能力的高校参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过程,从而提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水平,促进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变革。

2改变教学过程

改变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改变教师角色。教师应该从课程教材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在课堂角色中应该摒弃对课堂的控制意识。第二,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教师应该从单一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转变为引导、讨论和合作研究等新型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教师应该积极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积极开发相应课程资源,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拓展能力。

3强化教师现代技术能力的培养

在线开放课程时代需要加强教师的现代技术培训。对学校教师、技术与管理及行政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全员培训,注重培养教师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教师自己设计制作课件与网上操作能力。通过现代技术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将互联网技术密切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从而实现教学的信息化,迎接“在线开放课程”时代的挑战。

4创建立体化教材体系

在大数据时代,传统教材难以适应在线课程需求,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建议建设立体化教材体系,从而克服现有教材形式单一的缺陷,提高教材的适用性,满足现代学习者的学习要求。立体化教材不仅包括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试题库等,还可以匹配纸介质教科书、音像制品和电子、网络出版物等。并且可以把受欢迎的二维码技术与教材多种资源广泛结合,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用快捷的信息识别和反馈机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方式改革。

参考文献:

[1]贺斌.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J].江苏教育研究,2014(1):3—7.

[2]邓宏钟,等.慕课发展中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9):212—215.

[3]劳瑞·约翰逊.对于慕课的质疑——在线学习变革引发的社会反响[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21—24.

[4]李春,金毅.颠覆抑或融合:慕课与高校传统教学的关系探讨——基于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的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15(1):6—9.

[5]曹继军,颜维琦.“慕课”来了,中国大学怎么办[N].光明日报,20130716.

[6]王秋月.“在线开放课程”“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8):15—18.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在线开放课程互联网+教育制约因素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的思考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从“3号文件”看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