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蒂肌瓣治疗慢性脓胸的临床疗效

2020-12-14王磊何忠良陈国兴刘志军

浙江实用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脓腔胸膜游离

王磊,何忠良,陈国兴,刘志军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 杭州 310012)

对于慢性脓胸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改进引流术、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胸廓改良成形术等[1-2],该疾病是一种难治之症,若同时合并支气管胸膜漏、骨坏死等并发症,局部感染的治疗更棘手。患者往往伴有慢性消耗和全身中毒症状,并有咳嗽、贫血、低蛋白血症甚至咯血等症状。目前,手术方式的选择对于难治性慢性脓胸复张具有重要作用[3]。纤维板剥脱术是传统治疗慢性脓胸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易留残腔,复发率较高,因此,如何消灭胸腔残腔是降低复发的关键。目前多种消灭残腔的方法均有缺点。现采用带蒂肌瓣术消除残腔,近期和远期疗效均较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20年5月经本院心胸外科治疗的慢性脓胸患者40例,其中男35 例,女 5 例,年龄 30-83 岁,平均(58.2±17.3)岁,其中单纯脓胸9例,肺叶术后并发脓胸8例,肺部分切除术后并发脓胸6例,胸壁窦道6例,肺叶切除后支气管残端漏并发脓胸5例,全肺切除术后并发脓胸3例,肺囊肿术后支气管胸膜漏3例。脓液微生物培养阳性34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铜绿假单胞菌8例,奇异变形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各6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鸟肠球菌、格氏链球菌、阴沟肠杆菌、棒状杆菌和曲霉菌各1例,病理诊断结核杆菌4例。所有患者术前评估均适合行带蒂肌瓣切取移植填塞残腔术。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行胸部CT或MRI检查,同时予以胸腔闭式引流术或开窗引流术等对症治疗,常规标本送检培养,根据细菌培养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初步控制感染。若为胸壁窦道患者,则予创面换药,为一期手术做好准备。

1.2.2 手术方法 38例手术分为一期和二期进行,2例因全肺术后遗留残腔较大,手术期限适当延长,并进行了胸廓改良术,使残腔尽可能缩小。一期手术:主要以部分肋骨切除+脓胸清创引流为主,部分病例行开窗引流,以达到切除脓苔及坏死组织的目的,同时积极予以大量生理盐水、双氧水、特殊灭菌液等冲洗胸腔或窦道。(1)切口选取:根据术前胸部CT或MRI检查评估脓腔体积、大小、深度等,在充分保护有效肌瓣的基础上合理设计切口范围。(2)术后治疗:一般留置2根胸腔引流管,其中一根作术后冲洗用。部分开窗患者行负压吸引引流术(VSD),术后均予敏感抗生素及营养支持治疗,积极改善慢性消耗性病症。二期手术:一期术后(术后5-14天)如患者脓性引流液明显减少,则在无其他合并症的基础上行二期手术,以(联合)带蒂肌瓣切取移植术为主。(1)切口选取:一期手术前对脓腔进行评估(图1),考虑患者胸背部肌群中背阔肌为全身最大的阔肌,胸大肌游离制作简便,一般以带蒂背阔肌或(和)胸大肌为主肌瓣来设计填充脓腔。沿背阔肌外缘作切口,始于近腋顶点处,依次游离并充分显露背阔肌的近侧及远侧端,谨慎保护胸背动静脉,最后形成一个带胸背神经血管束的背阔肌肌瓣[4](图2)。(2)术后治疗:给予抗感染、补液等,密切监测肌瓣活性,同时关注切口周围变化(如皮色、皮温等),术后动态监测血常规、CRP、血生化、凝血功能,留置皮下引流管,必要时外加胸管。肌瓣填塞处皮外切口给予适当加压包扎,待术后患者胸腔引流量<100mL/d,皮下引流液<50mL/d,引流颜色变淡或接近正常时,则可分阶段拔除引流管[4]。观察术后 1、3、7天 WBC和CRP指标及患者发热、切口处皮肤脓性渗出、红肿等感染征象,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40例术中获取游离的肌瓣大小4cm×4cm×3cm~26cm×18cm×16cm,血管蒂长 5cm,手术时间(156.0±33.8)分钟,术中出血量(160±45)mL,术后住院(36.8±14.2)天,术后均未出现肌瓣危象、坏死等,出现并发症2例,均为脓胸局部复发,通过开放引流、长期带管冲洗后好转,其中1例因支气管胸膜漏仍有残腔,闭合欠佳,再次行介入封堵治疗后好转,1例因切口感染,术后清创开放引流并定期换药后好转,治愈38例,治愈率达95%。术后第1、3、7天WBC和CRP指标均逐步好转,详见表1。本组随访(25.1±18.2)个月,复查胸部CT或MRI脓胸残腔完全或基本消失切口愈合良好(图3-4)。恢复后所有患者均能参加活动和工作,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表1 术后WBC及CRP指标水平(±s)

表1 术后WBC及CRP指标水平(±s)

与术后1天比较*P<0.05,与术后3天比较△P<0.05

时间 WBC(×109/L) CRP(mg/L)术后 1 天 13.6±2.0 62.4±12.1术后 3 天 12.2±1.9* 54.3±10.2*术后 7天 9.1±2.4△ 22.1±9.8△

图1 术前(一期清创后)评估脓腔。

图2 术中游离背阔肌,胸大肌联合带蒂肌瓣,充分保护带蒂血管。

图3 术后患者切口愈合可,恢复良好。

图4 术后复查胸部CT或MRI,肌瓣完全填塞胸腔,脓腔消失。

3 讨论

脓胸的传统治疗如开窗引流、闭式引流、胸廓改良等,目的在于清除脓腔、控制感染,但顽固性慢性脓腔往往迁延不愈、无法根治[5],患者生活质量极低。近年来,自体肌瓣移植术延伸至多学科后,可以达到一期治愈[6],慢性脓胸的治疗重现曙光。转移的肌瓣不仅能清除残腔,还能保持胸廓外形基本不变,同时活性肌瓣组织抗感染能力较强,对防治支气管胸膜瘘再发也是一种理想的自体组织[7-8]。

随着临床上各组织瓣的不断应用与尝试,如肌皮瓣、肌瓣、大网膜等,组织瓣单纯用于慢性脓胸的治疗也越来越广[6,9-10],总结其优点如下:(1)因胸大肌其内侧肌肉较外侧薄,且其与胸壁之间层次结构清晰,掀翻简便,又无胸小肌的间接干扰,血管蒂的定位更加简便安全;在选取的切口中,因术前已充分评估了残腔的深度及广度,所以备用了前锯肌、腹外斜肌、大网膜等其他肌肉组成联合肌瓣、网膜瓣,可彻底填塞脓腔;(2)在患者无初始手术创伤的基础上,因切口周围肌瓣大部保存完好,切取游离相对容易,同时供养肌瓣的血管解剖变异较小;(3)带蒂肌瓣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对固定的感染胸腔有独特的优势;(4)充分游离的带蒂肌瓣只要宽度和维度足够,可充分填补残腔及其死角,可塑性较强;(5)由于肌瓣活性较强,与残腔内胸壁、胸膜的结缔组织易产生激活、修复作用,从而易生成新的血管网,进一步促进炎症的消散;(6)在肌瓣制备过程中,保留了胸大肌的大部分肌纤维,胸廓功能和稳定性受影响较小。对于一般情况较差,特别是部分伴有支气管胸膜漏或脓腔较大者,如何消灭残腔显得格外重要,而充分运用带蒂肌瓣,甚至包括联合带蒂肌瓣填塞,充分游离后形成足够容积,避免了血管牵拉或扭转等因素,使其血供正常,真正达到了治疗慢性顽固性脓胸的目的[11]。

本组40例术后均未出现肌瓣危象、坏死等,出现并发症2例均为脓胸局部复发,通过开放引流、长期带管冲洗后好转。术后第1、3、7天WBC和CRP逐步好转,脓腔炎症逐渐消退,手术疗效较好,随访复查胸部CT或MRI脓胸残腔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能正常活动,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故作者认为带蒂肌瓣切取移植术治疗慢性脓胸是一种安全有效、治愈率高的方式,特别是伴有胸膜瘘、顽固性脓腔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脓腔胸膜游离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游离股外侧肌皮瓣治疗合并巨大脓腔的慢性脓胸疗效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康复新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颜面部软组织多间隙感染脓腔破溃愈合1 例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陶珊珊作品
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介入置管的保守治疗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