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切向气道相异气门稳流试验与燃烧分析*
2020-12-08王应肖彭益源陈朝辉蒋倩昱
张 韦,王应肖,彭益源,陈朝辉,蒋倩昱
(1.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内燃机重点实验室,昆明 650500; 2.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昆明 650224)
前言
发动机缸内气体运动对燃烧室内混合气的输运和燃烧有重要影响,对改善发动机油耗[1]、动力性[2]和排放特性[3]有重要意义。 对于四气门、双进气道的发动机而言,通常采用双进气门的对称布置,利用同一根轴驱动两个型线完全一致的进气凸轮,控制气门运动[4]。 而对称双气门会使在相同凸轮轴转角[5]条件下,两进气门的进气量和进气速度几乎相同,造成进气流在缸内相互剧烈碰撞,气体的运动能量相互抵消[6],从而导致涡流运动被大幅度削弱,最终影响空气与燃料混合。 随着可变气门技术的发展[7],各国学者对于利用该技术改善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与排放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8-10]。 相异气门是在同一凸轮轴转角下,两个进气凸轮的升程不同,使得气门运动过程中的两个进气门开度不同[11],可对四气门发动机缸内气体运动进行调节,达到使涡流比和流量系数提升的目的。
本文中以配备螺旋/切向双气道的D19 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搭建气道稳流试验台,以AVL 定压差测试方法,进行相异气门稳流试验。 稳流试验过程中,在气缸内布置用于获取缸内涡流的叶片计数器,叶轮布置在距缸盖1.75 倍气缸直径位置,进行涡流比的测量;通过层流流量计对实际进气流量的测量,并与发动机的理论进气量进行对比,获取流量系数;利用涡流比和流量系数,评价相异气门的流动性能。 同时,基于CFD 仿真,分析穿过螺旋/切向气道相异气门缸内的流场和燃烧特性。 本研究可为螺旋/切向气道相异气门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1 相异气门的气道稳流试验
1.1 相异气门气道稳流试验台的搭建
以D19 型4 气门、螺旋/切向双进气道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发动机结构性能参数见表1。 气道稳流试验所用气缸长度为2.5 倍气缸直径,叶轮布置在距缸盖1.75 倍气缸直径的位置。 根据AVL 气道评价法[12],搭建气道稳流试验台,如图1 所示。 将D19 气道芯盒模型导入3D 打印机,打印气道芯盒,通过压差法进行气道稳流试验。
表1 D19 柴油机主要参数
稳流测试过程中,控制罗茨风机,调节进气量,使气道的进气口与稳压箱入口压差为2.5 kPa,在此条件下可保证缸内的气体流动状态为充分发展的湍流,气门升程L与气门座内径R之比为0.1 时的雷诺数Re大于 6.0×104,此时气道-缸内形成稳态流动。
图1 可视化气道稳流试验台
1.2 相异气门气道稳流试验方案
为评价相异气门与相同气门的进气流动特性,需分别选取螺旋、切向气道气门升程为 8、10 和12 mm 的6 个组合,采用 AVL 气道评价法,进气压差为2.5 kPa,进行稳态流动的流量系数和涡流比的对比测试,本文中为描述方便,将螺旋气道气门升程12 mm、切向气道气门升程12 mm,简称为“螺切12/12”。 以此类推稳流测试方案的不同气门升程组合分别为螺切8/8、螺切12/12、螺切8/12、螺切12/8、螺切8/10 和螺切10/8。
图2 为相异气门升程示意图,通过图1(b)的气门调节装置来调节螺旋/切向气道进气门开度,使其达到所需的气门升程。
图2 相异气门升程
1.3 相异气门流动特性分析
通常评价进气道性能的指标有无量纲的流量系数μσ和涡流比SR两个参数。
流量系数μσ为
式中:Q为试验中测得的空气质量流量,kg/s;ρ为空气密度,kg/m3;A为气门座圈内截面面积,m2;v0为气门出口气流速度,m/s。
涡流比SR为
式中:nD为叶片风速仪转速,r/min;nE为发动机虚拟转速,r/min;Vh为气缸工作容积,m3。
图3 为相同气门升程条件下,流量系数和涡流比随气门升程的变化情况。 由图可见,随气门开度增大,进气流速加快,进气流量随之增加,此时流量系数和涡流比均会不断增加。 螺切12/12 在流量系数和涡流比方面,两者均高于螺切4/4 ~螺切11/11。 因此,在相同气门升程条件下,想要得到更大的进气流量系数和涡流比,只需在气门不与活塞发生运动干涉的前提下,尽量增大气门开度即可实现。
图3 相同气门升程流量系数与涡流比
图4 为不同气门升程条件下的流量系数和涡流比。 对比6 组不同气门开度可以发现,螺切8/8 由于两个气门开度最小,并且开度相同,因此其流量系数和涡流比均处于最低状态。 与相同气门条件下的流量系数和涡流比最大的螺切12/12 相比,在相异气门升程条件下,螺切8/12 的流量系数有所下降,但涡流比略有提升;而螺切12/8 的流量系数和涡流比则全面得到提升。 从相同气门的试验数据上来看,在低气门开度条件下,受气门节流的影响,不论是涡流比还是流量系数都难以提升,而高气门开度超过10 mm后,则受相同气门气流运动能量相互抵消的影响,导致涡流比和流量系数提升缓慢。 而对比相异气门的数据可知,螺切8/10、螺切10/8 也无法在涡流比和流量系数两个方面达到螺切12/12 的水平。 因此,相异气门策略须围绕气门最大开度进行设计,采用恰当比例的相异气门,可显著增强涡流比,对进气量也有促进作用。 这是因为在相异气门升程条件下,两进气门的进气量和进气速度不相同,在两气门进气能够相互协同的条件下,气体的运动能量并不相互抵消,可使缸内气体流速上升,缸内旋转角动量增加,达到使流量系数和涡流比提升的目的。
图4 不同气门升程流量系数与涡流比
2 相异气门的CFD 模拟及缸内流场分析
2.1 气道-气缸CFD 模型的验证
CFD 数值模拟的工况选为发动机转速2 200 r/min、100%负荷。 该工况的单缸循环供油量为44.2 mg,进气门开启持续期为 374°~128°CA BTDC,气门升程 0 ~12 mm。 气道-气缸 CFD 模型如图5 所示。
图5 气道-气缸CFD 网格模型
缸内压力和放热率的试验值与模拟值对比如图6 所示。 由图可见,模拟计算值与试验测量值曲线的重合度较好。 因此,本文所构建的柴油机CFD 模型计算结果较为准确,能够满足仿真需求。
图6 缸内压力与放热率
2.2 相异气门的缸内流场分析
图7 为相异气门升程曲线,可分别实现螺旋/切向气道的最大气门升程在8、12 mm 的调整。 利用8和12 mm 气门升程曲线,组合为“螺切8/8”、“螺切8/12”、“螺切 12/8”和“螺切 12/12”4 个相同和相异气门升程组合。
图8 为相异气门条件下,缸内涡流比与湍动能的变化曲线。 由图8(a)可知,缸内涡流比第1 个峰值出现在247°CA BTDC 时刻,该峰值是由进气运动所形成,在0°CA TDC 达到第2 个峰值,该峰值是活塞上行将气体压入燃烧室凹坑,气体旋转半径减小,涡流强度增加所形成的。 相异气门螺切12/8 的涡流比最大,其与螺切8/12 的涡流比都比螺切12/12大,而螺切8/8 最小。 由图8(b)可知,缸内湍动能在247°CA BTDC 时刻达到最大值,这是由于进气气流穿过气门导致湍动能的大幅增加,在上止点附近,受活塞运动的影响湍动能会达到第2 个较小的峰值。 湍动能呈现螺切12/8>螺切12/12>螺切8/12>螺切8/8 的现象。
图9 为相异气门条件下缸内进气量。 缸内进气量峰值出现在 178°CA BTDC 时刻,在 128°CA BTDC时刻,进气门关闭,进气量不再变化。 进气量大小表现为:螺切12/8>螺切12/12>螺切8/12>螺切8/8。
图9 进气量
为更加直观地分析相异气门的缸内流场变化过程,选取进气行程中螺旋/切向气道相异气门最大开度时刻251°CA BTDC 进行对比分析。
图10 为 251°CA BTDC 时刻缸内速度场。 螺切8/8 由于两个气门开度最小,受气门节流的影响,进气流量和流速均有所降低,并且由于气门开度相同,使穿过螺旋气道和切向气道的两股气流在缸内形成对峙,大大削弱了涡流比。 螺切12/12 由于两个气门开度相同、并达到最大,螺旋气道的气流会过度侵入切向气道的气流在缸内的流场,造成严重的进气干涉,螺旋气道的气流与切向气道气流的相互碰撞,同样导致进气能量的损失,这将限制涡流比和流量系数的提升。 由于采用相异气门控制,螺旋、切向气道两进气门的进气量和进气速度不相同,螺切8/12通过两进气道气流在缸内形成相互交错的流动,可使气流在穿过气道后,在缸内流经不同的通道,从而避免双气道间气流的严重干涉,达到提升涡流比的目的。 螺切12/8 虽然通过相异气门避免了气道间气流的严重干涉,但是依然形成了气道间气流的对峙,使得螺旋气道与切向气道间气流相互挤压,限制了流量系数的进一步提升。
图10 251°CA BTDC 时刻缸内速度场
3 燃烧与排放分析
为准确分析相异气门燃烧与排放的变化过程,采用三维Converge 仿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 SAGE模型为相异气门的燃烧模型,该模型为燃烧模拟中使用的详细化学动力学模型,能详细描述整个化学反应。 排放模型是燃烧模型的一个组成部分,能够预测废气中各组分的浓度,本研究拟采用的排放模型为NOx模型与碳烟两步经验模型(Hiroysau)。
3.1 燃烧分析
图11 为缸内压力曲线。 由图可知,在供油量和供油规律不变的条件下,缸内的压力主要受进气量的影响,进气量的增加,不论是在上止点的压缩压力,还是燃烧后的最大爆发压力都将增加。 缸内压力呈现:螺切12/8>螺切12/12>螺切8/12>螺切8/8。 图12 为累积放热量曲线。 累积放热量大小为:螺切12/8>螺切 12/12>螺切 8/12>螺切 8/8。 与相同气门条件下螺切12/12 的放热量相比,螺切12/8的进气量更多,可使大部分燃油与空气进行更充分的混合,且其涡流比更大,因此油气混合也更加均匀,燃烧更充分,从而导致放热量的增加。 而螺切8/8 的进气量和涡流比最少,因此其燃烧不充分,放热量也最低。
图11 缸内压力
图12 累积放热量
3.2 排放分析
图13 为 NOx生成特性。 由图13(a)可见,NOx生成量大小排序为:螺切12/8>螺切12/12>螺切8/12>螺切8/8。 NOx的生成条件主要由燃烧温度、氧含量和高温持续时间三者决定。 与相同气门螺切12/12 的 NOx生成量相比,螺切12/8 的进气量较多,氧含量也随之增加,燃烧更充分,放热量增加,从而导致缸内温度升高,因此NOx的生成量最多。 螺切8/8 的进气量最少,涡流比最弱,放热量最低,因此缸内温度低与氧含量减少共同抑制了NOx生成。由图13(b)可见,与相同气门条件下螺切12/12 的NOx终值相比,螺切8/8、螺切 8/12、螺切 12/8 的终值分别减少4.8% 、减少2.0%、增加3.0%。
图13 NOx 生成特性
图14 为Soot 生成特性。 由图14(a)可见,Soot生成量大小排序为:螺切8/8>螺旋8/12>螺切12/12>螺切12/8。 Soot 的生成量大小顺序与 NOx的生成量大小顺序正好相反,显示柴油机在这两者的排放上出现此消彼长现象(trade off)。 由于Soot 的生成主要受高温和缺氧的影响,在缸内只要不出现失火或低温燃烧的条件下,进气量越低,则氧浓度越低,也就意味着Soot 的排放会越高。 与相同气门螺切12/12 的Soot 生成量相比,螺切8/8 的缸内进气量较少,并且其涡流比最小,从而导致油气混合不充分,同时伴随缺氧的状况,燃烧不充分,生成的Soot最多;而螺切12/8 的进气量和涡流比最大,可保证大部分燃油与空气的充分混合与燃烧,因此其Soot的生成量最少。 由图14(b)可见,与相同气门条件下螺切12/12 的 Soot 终值相比,螺切 8/8、螺切 8/12、螺切 12/8 的 Soot 终值分别增加 23.2%、增加9.6%、减少8.0%。
图14 Soot 生成特性
图15 为 CO 生成特性。 由图15(a)可见,CO生成量大小顺序为:螺切8/8>螺切8/12>螺切12/12>螺切12/8。 CO 的生成量大小顺序与Soot 的顺序一致,主要是两者都是受缺氧影响而生成的产物。 由图15(b)可见,与相同气门条件下螺切12/12 的 CO 终值相比,螺切 8/8、螺切 8/12、螺切 12/8 的 CO 终值分别增加 13.8%、增加 7.4%、减少10.6%。
通过对燃烧和排放过程分析可知,相异气门可对发动机缸内气体运动进行调节,使流量系数和涡流比得到全面提升,进气量的增加可使大部分燃油与空气进行更充分的混合,涡流比的提升使油气混合更加均匀,燃烧更充分,使缸内放热量增加,污染物的排放降低,从而实现发动机高效清洁燃烧。
图15 CO 生成特性
4 结论
(1)基于AVL 评价法的气道稳流试验结果显示,低气门开度条件下,过小的气门开度会显著影响进气流量,难以发挥相异气门优势,相异气门策略须围绕气门最大开度进行设计,采用恰当比例的相异气门可明显增强涡流比,对进气量也有促进作用。
(2)在相同低气门条件下,受两进气门开度较小的影响,穿过螺旋气道和切向气道的气流在缸内形成对峙,使涡流比与流量系数均难以提升;而随气门开度增大,螺旋气道的气流会过度侵入切向气道气流在缸内的流场,形成严重进气干涉,导致进气能量损失,限制了涡流比和流量系数的提升。
(3)恰当的相异气门,可使双进气道气流充分利用气缸内空间,在缸内形成相互交错的流动,避免双气道间气流的严重干涉,降低气体运动能量损失,达到提升涡流比与流量系数的目的。
(4)在螺旋气道气门开度最大、切向气道开度为最大气门升程2/3 时,与相同气门最大气门升程相比,由于进气量和进气涡流比的增加,使油气混合更加均匀,燃烧更充分,缸内放热量增加,发动机排放的Soot 和CO 大幅减少,NOx略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