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海工匠人才培养中的素质教育实践路径探析

2020-12-07刘波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龙舟竞渡龙舟航海

◎刘波

航海类专业具有鲜明的水上运动色彩,并开设有精通艇筏等系列课程,将龙舟课程与精通艇筏、基本安全训练课程有机融合,不仅可以完善航海类专业基本技能课程体系还能将龙舟文化较好的融合到人才培养中,从而提升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构建融航海类专业特色的龙舟运动训练体系

基于航海类专业与龙舟运动的相通相融特征,在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中加入龙舟运动相关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不仅可以丰富课程内涵,还可以作为海员基本技能培训的补充课程来实施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和职业素养。在学校层面,设立龙舟运动协会,吸纳热爱此项运动的学生参与其中,广泛宣传其文化特性;将龙舟课程融入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中,丰富体育类基础课程的层次;将龙舟课程设置为学校选修课程,拓宽课程的服务领域,从而形成“学校— 院系—社团”为载体的三级教学训练体系。

二、构建 涵盖 龙舟课程的船员公共素质课程体系

(一)开设龙舟文化系列课程

开展依托龙舟运动的航海特色校园文化系列活动,课堂教学渗透龙舟文化、航海文化意识培养,使龙舟文化和航海文化相结合,打造“龙舟竞渡”特色文化品牌,培养学生“乘风破浪、不畏艰险、同舟共济”的航海精神和献身国防建设的荣誉感。

(二)深化国家化龙舟竞渡人才培育模式改革

基于龙舟竞技项目逐步走向国际化的特征,模拟船员岗位工作中英语使用情境,实施以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结合STCW 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船员提出的新要求、国际龙舟竞渡标准与规范和IMO 示范课程新标准,完善龙舟课程渗透到航海类专业的英语课程网站资源建设。利用航海类专业的英语社团,开展英语类龙舟传承演讲比赛、英语类龙舟竞渡情景剧比赛等系列活动,打造形成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的英语在实际龙舟竞渡中的应用能力,提高国际化龙舟竞渡人才的国际竞争水平。

三、开发 基于“精通艇筏”课程的 龙舟课程系列资源

(一)完善航海类基础教学资源

根据人才培养方向和就业岗位特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进行资源开发,依托“互联网+”开发教学资源,构建以科研项目、竞赛项目、课程教学项目、综合实训项目、生产性船舶实践项目为框架,以微视频、专业教材、试题、教学课件等碎片化资源为基础的专业群教学资源平台。在航运企业、学校、生产性船舶广泛开展技能学习、仿真训练和技术培训等,满足学生、社会船员学习需要。

(二)开发龙舟课程教学资源

以龙舟竞技项目为导向,充分发挥航海类专业的海员培养特色优势,在课程改革中融合龙舟课程和海员职业教育的特点,完善基于“精通艇筏”课程的龙舟课程。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进一步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法制教育的比重。构建并完成以科研项目、竞赛项目、课程教学项目、综合实训项目、生产性船舶实践项目为框架的龙舟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

四、提炼形成“同舟共济、领航四海”的龙舟文化品牌

(一)丰富龙舟精神文化内涵

利用校园墙面传播航海文化,让墙壁说话,用环境育人,采用信息化技术,在所有文化静态渲染的实物中均设计二维码,通过扫码的方式使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做进一步了解,加深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进而发挥物质文化引领性、教育性。

(二)丰富龙舟物质文化内涵

运用清晰而简洁的视觉传达沟通技术,以标准化、系统化、统一化的手法,精心设计航海系的各种内外宣传标识,包括宣传栏、校园网、设备等。在文化静态渲染方面,广泛使用救生艇、螺旋桨、灯塔、罗盘等各类实体模型,舷梯、桅杆、跳水台等各种航海技能训练器械等航海特色符号,将宽广博大品质融入龙舟文化中。

猜你喜欢

龙舟竞渡龙舟航海
屈原 端午 龙舟
挥桨逐浪观音湖 龙舟竞渡展雄风
大航海争霸
龙舟
《金娃——龙舟》
古代航海有多牛
湖南汨罗江龙舟竞渡的发展研究
航海博物馆
对潮汕传统龙舟竞渡运动发展的审思
沅陵传统龙舟竞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