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压花艺术实践课程融入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研究

2020-12-07肖云吴涛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美术材料教学模式

◎肖云 吴涛

压花艺术实践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将压花艺术融入中小学美术教育中,不仅可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提升其动手实操能力和设计能力。对此,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对融入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压花能力,采取有效的授课手段,激发其参与压花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审美力与鉴赏力得到有效培养。

一、压花艺术实践课程与教材知识相结合

教材是教师授课以及学生学习最主要的依据,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符合中小学生学习以及发展的需要。将压花艺术实践课程融入中小学美术教育,不仅可以使其感知大自然风景的壮丽,同时也能使其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资源依据开展丰富的想象,对压花制品进行制作。对此,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对二者融入的重要性有充分地认识,依据相关的知识内容,将压花艺术进行巧妙渗透。可以在上课时,将所要绘画的作品采用压花的形式进行呈现,从而使其感知此项艺术的神奇魅力。教师在对知识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将压花艺术进行巧妙渗透,比如此项艺术是通过将植物材料,包括根、茎、叶、花、果、树皮等经脱水、保色、压制和干燥处理而成平面花材,然后经过巧妙构思,最后制作成装饰画或卡片等,从而使其对此项艺术的操作流程有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后任务,使其依据自身的喜好,对压花的材料进行收集,比如:好看的树叶、花瓣等,并通过书籍压制等方式,完成对材料的准备,从而为制作压花艺术品做铺垫。在学生们收集好制作材料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依据绘画的主题,完成艺术品的制作,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作品放置在班级的走廊或是主题墙上,使其通过制作收获成就感,提升设计与审美能力。

二、信息化动态教学,激发压花兴趣

教师对美术知识的讲述以及对作品的展示,是传统美术课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单一的教学模式使美术知识变得枯燥乏味,既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互联技术的最大特点就声、像、形的完美结合。在美术课堂中运用互联网技术展开动态化的教学模式,则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同时也可以使图形更“活灵活现”。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播放压花艺术作品,并让学生猜测一下,作品是怎样完成的,需要什么样的工具,学生可能单纯以为是普通的美术绘画作品,这时教师可以呈现自己制作的压花作品,使其感知压花的神奇魅力,从而激发其学习压花艺术的兴趣,在学习中更积极主动,从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完成对所需材料的收集,为作品的制作做准备。

三、组织学生户外写生,收集压花材料

美术学科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力与鉴赏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绘画与图像是美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观看是“识别”与“解读”图像最好的方式,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对此,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改变以知识讲解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可以在授课时组织学生开展户外写生活动,使其对大自然风景的壮丽有更直观地感受,教师适时进行引导,使其通过在写生的过程中,将压花艺术品进行呈现,使其能对压花艺术品有直观的认识,从而在完成写生作品时,开展对压花材料的收集,为制作做铺垫。

四、创设压花情境,优化教学氛围

兴趣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路灯塔,是其努力学习的不竭动力源泉。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感兴趣,才会在听课时积极配合老师,主动回答问题,提升课堂的参与度。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本学科不是中小学阶段主要的学科,教师对本学科的重视程度不高,在授课时着重于对绘画基本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课堂授课氛围低下,教学质量与效率停滞不前。对此,在授课时,可以结合 所要教授知识内容,为学生提供压花的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动手实操,完成对作品的制作,从而优化教学氛围,使二者充分融合。

五、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学科虽然不是中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但是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力与鉴赏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美术教师,要对本学科的重要性有充分地认识,并对压花艺术实课程融入美术教育的策略进行深入挖掘,通过对压花艺术地融入,提升中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设计能力,使其在操作与设计中体会学习美术的乐趣与价值,同时使其通过学习,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得到提升, 学科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猜你喜欢

美术材料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美术篇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材料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