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 循环在非内分泌科胰岛素注射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020-12-06胡美凤
胡美凤
(江西省进贤县人民医院 进贤331700)
关键字:胰岛素;非内分泌科;注射;质量管理;PDCA 循环;血糖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之一,受人们生活方式等多因素影响,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注射胰岛素是临床治疗糖尿病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也是血糖控制的最佳方式[1]。在非内分泌科室中,有关胰岛素的管理也有较大差异,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确保胰岛素注射的管理质量非常关键。目前,已有学者报告称,将PDCA 循环方式应用到胰岛素注射中,可明显提升其质量管理,更好地控制患者血糖[2]。本研究旨在分析PDCA 循环在非内分泌科胰岛素注射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 年3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128 例胰岛素注射患者临床资料,按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 例。对照组女30例,男34 例;年龄45~68 岁,平均(61.3±1.2)岁;病程5.2~16.7 年,平均(9.2±0.4)年。观察组女31 例,男33 例;年龄44~69 岁,平均(61.5±1.1)岁;病程5.4~16.9 年,平均(9.6±0.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满足糖尿病诊断标准[3];接受胰岛素治疗;病历资料齐全;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妊娠糖尿病者;合并脏器功能异常或衰竭者;因精神、智力等原因无法配合者;中途转其他方式干预者;合并其他疾病者,如心脑等功能异常。
1.3 干预方法
1.3.1 对照组 接受常规胰岛素管理,护士遵医嘱指导患者使用胰岛素,包含胰岛素注射部位、注射时间、注射方法、注射剂量等,每日早晨空腹时,以及早饭、中饭、晚饭后2 h 时测量血糖指标,并指导患者自行测量。
1.3.2 观察组 接受PDCA 方式管理胰岛素注射质量,包含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理(A)等四个阶段。(1)计划(P)。加强各医护人员胰岛素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包含胰岛素药物作用、使用方法、注射部分、注意事项等,分析胰岛素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制定干预措施,并在科室设胰岛素泵问题记录本。糖尿病教育护士在巡视过程中,及时解答登记本所更新的问题。(2)实施(D)。大部分患者均未完全掌握胰岛素使用方法,需加强此方面健康教育,明确告知患者药物使用剂量,以免出现低血糖。制定就餐食谱,确保患者三餐均定量、定时进餐,指导其餐后适当运动,利于消化,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定点定时检测血糖,按照血糖指标调整运动和饮食。制定佩戴胰岛素泵告知书:糖尿病教育护士针对非内分泌科室护士遇到的问题进行健康宣教,确保告知书内容清晰明了,包含正确处理低血糖的流程、胰岛素泵报警基本处理方式、餐前注射注意事项和方法、佩戴胰岛素泵的注意事项等。完善非内分泌科室胰岛素泵登记本:增加登记记录内容,包含患者床号、科室、名字、餐前大剂量、胰岛素泵基础率、剩余胰岛素剂量、胰岛素泵植入部分皮肤状况、电池状况、监测血糖状况等,以便糖尿病教育护士巡视时全面、及时掌握状况。确定各成员工作职责:糖尿病教育护士负责组织协调护理会诊、指导胰岛素泵管理、处置低血糖方法、培训胰岛素知识点等。非内分泌科室护士需加强学习相应知识,每日完成胰岛素登记本记录工作、协助护理会诊。(3)检查(C)。非内分泌科室护士长需定期临床督查、定期考核各护士的掌握状况。糖尿病教育护士每日检查培训质量,随机检查护理部质控组,评估胰岛素泵注射管理状况。(4)改进(A)。针对临床检查所发现的问题做出相应改进,如执行中护士欠缺慎重的意识、督促人员未明确统一的掌握考核标准、监测血糖不到位、胰岛素泵操作不熟练、护士预防和处置低血糖的方法不统一、处理泵报警方式不及时等。针对此次PDCA循环完成后,再开始下一个PDCA,持续改进质量。
1.4 观察指标 干预前、干预后采用血糖仪测定血糖指标,包含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 血糖(2 h PG)、空腹血糖(FBG),正常指标:2 h PG≤7.8 mmol/L,FBG 为3.9~6.1 mmol/L,HbA1c<6%。干预前、干预后采用我院自制的胰岛素相关知识掌握问卷评估患者胰岛素知识掌握状况,包含注射部位、胰岛素注射方法、胰岛素知识等方面,各项评分为0~100 分,评分越高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FBG、2 h PG、HbA1c 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FBG、2 h PG、HbA1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BG、2 h P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FBG、2 h PG、HbA1c 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FBG、2 h PG、HbA1c 水平比较(±s)
干预后FBG(mmol/L) 2 h PG(mmol/L) HbA1c(%)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干预前FBG(mmol/L) 2 h PG(mmol/L) HbA1c(%)64 64 t P 7.68±0.65 7.69±0.67 0.085 7 0.931 8 8.65±0.58 8.66±0.59 0.096 6 0.923 1 6.98±0.65 6.99±0.66 0.086 4 0.931 3 5.62±1.24 6.52±1.23 4.122 3 0.000 1 6.02±2.02 7.95±2.01 5.418 2 0.000 1 3.75±1.24 5.99±1.23 10.260 1 0.000 1
2.2 两组胰岛素知识掌握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胰岛素知识掌握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胰岛素知识掌握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胰岛素知识掌握度比较(分,±s)
表2 两组胰岛素知识掌握度比较(分,±s)
干预后注射部位 胰岛素注射方法 胰岛素知识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干预前注射部位 胰岛素注射方法 胰岛素知识64 64 t P 56.32±2.02 56.35±2.03 0.083 8 0.933 3 59.68±1.21 59.67±1.22 0.046 5 0.962 3 52.32±1.02 52.33±1.01 0.055 7 0.955 6 81.35±1.65 74.20±1.25 27.632 5 0.000 1 82.69±1.20 73.02±1.21 45.395 2 0.000 1 84.62±2.32 75.62±2.01 23.455 7 0.000 1
3 讨论
临床发现,患者对自身病情的管理能力、胰岛素的使用和认识度等均会直接影响血糖控制效果,尤其是非内分泌科室,对胰岛素的认识均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选择管理方式非常重要。有学者提出[4~5],PDCA 循环方式在非内分泌科胰岛素注射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显著提升管理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HbA1c、2 h PG、FBG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胰岛素知识掌握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PDCA 循环模式对提升非内分泌科胰岛素注射质量有积极作用。分析原因为:在实施PDCA 循环干预前,首先对非内分泌科室各医护人员进行胰岛素相关知识的培训,并查找所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制定详细计划,督促检查,再提出整改措施[6~7],以在下一循环中避免再次出现上次所发生的问题,有助于纠正胰岛素不正确使用方式,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胰岛素相应知识,提升血糖控制水平和患者自身的信心、治疗依从性等。同时通过长期专业、有效的交流和随访干预,进一步确保了患者在家治疗时期可正确持续使用胰岛素,不仅可确保医疗安全,且可保持血糖稳定[8~10]。此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推广意义较大。综上所述,可更好控制患者血糖指标,提升患者对胰岛素注射的认知,进而确保注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