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STEMI 行PCI 后合并HFrEF 观察

2020-12-06赵喜刚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4期
关键词:醛固酮库巴缬沙坦

赵喜刚

(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鹤壁458030)

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是老年急性前壁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常见并发症,若不予以积极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临床多在PCI 术后1 周给予缬沙坦治疗,以阻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血管收缩反应,提高梗死部位灌注血流量[1]。但利钠肽系统过度激活在该疾病发生发展中至关重要,予以缬沙坦无法有效抑制内源性内啡肽酶降解,进而影响心功能恢复[2]。沙库巴曲缬沙坦是由脑啡肽酶抑制剂前体沙库巴曲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缬沙坦组成的药物,具有抑制内源性内啡肽酶降解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RAAS)双重作用,用于STEMI 行PCI 术后合并HFrEF 老年患者中值得研究。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STEMI 行PCI 术后合并HFrEF 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9 月~2019 年9 月我院老年STEMI 行PCI 术后合并HFrEF 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61 例和观察组62 例。对照组男40 例,女21 例;年龄60~75 岁,平均年龄(68.36±2.29)岁;心功能分级:Ⅳ级10 例,Ⅲ级20 例,Ⅱ级31 例。观察组男39 例,女23 例;年龄60~74 岁,平均年龄(68.21±2.35)岁;心功能分级:Ⅳ级12 例,Ⅲ级20 例,Ⅱ级3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STEMI 并HFrEF 诊断标准[3];均为首次PCI 术;心功能Ⅱ~Ⅳ级;术后生命体征稳定。排除标准:出现严重心律失常者;既往接受过外科搭桥术者;既往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病史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于PCI 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予以饮食、活动指导,并进行抗血小板、稳定斑块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术后1 周给予缬沙坦(国药准字H20040217)口服,初始剂量20~40 mg/次,1次/d,每2 周递增用药剂量,直至个体耐受最大用药剂量。观察组术后1 周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国药准字J20190002)口服,初始剂量25~50 mg/ 次,2 次/d,每2 周逐渐增加用药剂量,直至个体耐受最大用药剂量。两组均连续治疗6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心功能分级改善2级及以上或达到Ⅰ级为显效;心功能分级改善1 级且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为有效;心功能分级及临床症状未改善为无效[4]。(2)心功能指标。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及心脏指数(CI)。(3)血清因子水平。 测量血浆 N- 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醛固酮(ALD)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SPSS22.1 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38 例,有效20 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为93.55%(58/62);对照组显效30 例,有效17 例,无效14 例,总有效率为77.05%(47/6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6.732,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LVEF、CI 高于对照组,LVESV 及WMSI 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LVESV(m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LVEF(%)治疗前 治疗后WMSI治疗前 治疗后CI(L/min·m2)治疗前 治疗后62 61 37.23±6.04 37.95±6.32 43.28±7.43*#40.02±7.41*2.59±0.52 2.61±0.49 1.95±0.42*#2.18±0.53*1.89±0.29 1.91±0.27 3.21±0.57*#2.42±0.43*73.82±20.06 74.79±20.10 62.85±17.06*#69.68±18.52*

2.3 两组血清因子比较 两组治疗前ALD、NT-proBNP 及ICAM-1 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ALD、NT-proBNP 及I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因子比较(±s)

表2 两组血清因子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ICAM-1(ng/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ALD(pg/ml)治疗前 治疗后NT-proBNP(ng/L)治疗前 治疗后62 61 233.76±32.54 235.58±31.95 160.24±25.48*#186.86±26.58*30 216.52±853.26 30 243.17±851.72 240.12±76.48*#351.24±89.93*68.89±5.22 68.91±5.29 31.23±3.57*#42.42±3.63*

3 讨论

老年STEMI 行PCI 术可改善心肌供血和心功能,但仅能暂时性缓解冠状动脉机械性狭窄。STEMI发生后,受前降支近端闭塞及梗死面积较大影响,心室收缩功能降低而引发PCI 术后HFrEF,HFrEF 发生后进一步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导致RAAS 过度激活,而加重心肌细胞损伤[5]。因此,PCI 术后的合理治疗是关键。缬沙坦因能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醛固酮释放,改善梗死部位灌注血流量,缓解机体再灌注损伤[6]。但该疾病发病原因复杂,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与利钠肽系统过度激活有关。缬沙坦治疗无法有效阻断利钠肽系统,难以有效改善循环血液中神经内分泌激素的不平衡状态,进而影响治疗效果。为此,探求合理的治疗方式是关键。

沙库巴曲缬沙坦是由沙库巴曲和缬沙坦组成的复合制剂,具备抑制内源性内啡肽酶降解和抑制RAAS 双重作用,其中缬沙坦能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以减少体内醛固酮释放,抑制心肌纤维化;增加循环中利钠肽含量,扩张血管,改善局部微循环,逆转血管壁结构,抑制心室重构,以提高治疗效果[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提高老年STEMI 行PCI 术后合并HFrEF 患者的治疗效果。沙库巴曲缬沙坦能通阻断AT1 受体抑制醛固酮分泌和血管收缩,同时通过抑制内源性利钠肽降解,逆转心肌重构,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LVEF、CI、LVESV 及WMSI 均为反映心功能的超声参数。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LVEF、CI 较对照组高,LVESV 及WMSI 较对照组低,说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改善老年STEMI 行PCI术后合并HFrEF 患者的心功能。沙库巴曲缬沙坦能通过阻断AT1 受体,进而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反应,抑制促心肌肥厚及心肌纤维化因子的表达;同时增加循环系统中脑啡肽酶水平,诱导细胞膜上脑啡肽酶水解失活,间接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引起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避免大量钙离子内流,抑制心肌细胞死亡,进而改善心功能。

ICAM-1 在心肌细胞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ALD 可维持组织灌注,其水平升高将加剧心功能损伤;NT-proBNP 为心衰特异性标志物。上述指标均为反映心脏损伤的血清因子。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ALD、NT-proBNP 及ICAM-1 水平较对照组低,说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改善老年STEMI行PCI 术后合并HFrEF 患者血清因子水平。沙库巴曲缬沙坦能通过提高循环系统中脑啡肽酶含量,激活cGMP-PKG 信号转导通路,增加一氧化氮含量,减轻炎症反应和心肌细胞损伤;同时通过抑制局部组织RAAS 活性与微循环,降低心肌耗氧量,以避免心衰进一步发展[8]。综上所述,沙库巴曲缬沙坦可通过改善老年STEMI 行PCI 术后合并HFrEF 患者血清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猜你喜欢

醛固酮库巴缬沙坦
高醛固酮血症与代谢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醛固酮可通过NLRP3炎症小体诱导小鼠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肝纤维化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芥末糖
跳伞极限运动摄影
瑞舒伐他汀对北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醛固酮水平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