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库巴曲缬沙坦与雷米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比较

2020-12-06甘玉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4期
关键词:雷米库巴缬沙坦

甘玉虎

(河南省息县中心医院心内科 息县464300)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为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心脏功能及结构异常造成射血能力受损或心室充盈的临床综合征,临床多表现为乏力、体液潴留、呼吸困难等,是造成患者死亡主要因素[1~2]。临床治疗CHF 不仅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心排血量、调节神经内分泌、改善心肌收缩功能更为重要。雷米普利、沙库巴曲缬沙坦均为临床治疗CHF 的常用药物,雷米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拮抗剂,具有延缓心室重塑等效果;沙库巴曲缬沙坦具有抑制血管收缩等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154 例CHF 患者,旨在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与雷米普利辅助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54 例CHF 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 组和B 组,各77 例。A 组男43 例,女34 例;年龄41~78 岁,平均(59.51±6.36)岁;病程1~10 年,平均(5.21±2.01)年;原发病:高血压心脏病29 例,扩张型心肌病6 例,冠心病42 例;心功能NYHA 分级:Ⅲ级27 例,Ⅱ级50 例。B 组男46 例,女31 例;年龄39~77岁,平均(58.63±6.02)岁;病程1~11 年,平均(5.71±2.38)年;原发病:高血压心脏病31 例,扩张型心肌病5 例,冠心病41 例;心功能NYHA 分级:Ⅲ级26 例,Ⅱ级51 例。两组基线资料(年龄、原发病、性别、病程、心功能NYHA 分级)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经超声心动图、心衰标志物、心电图等检查确诊为CHF;无精神病史;患者及其家属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对本研究涉及药物过敏;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流动力学紊乱;心律失常;合并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恶性肿瘤。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制剂、螺内酯等常规基础治疗。

1.3.1 A 组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国药准字H20170362)治疗,口服,起始剂量为25 mg/次,若可耐受,于2 周后缓慢增加剂量至100 mg/次,2 次/d。持续治疗6 个月。

1.3.2 B 组 采用雷米普利(国药准字H20060766)治疗,口服,起始剂量为1.25 mg/次,若可耐受,于2周后缓慢增加剂量至2.5 mg/次,1 次/d。持续治疗6 个月。

1.4 疗效评估标准 两组均于治疗6 个月后实施疗效评估。无效:乏力、体液潴留、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心功能NYHA 分级无明显改善;有效:心功能改善1 级,上述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显效:心功能改善2 级及以上,上述临床症状消失。将有效、显效计入总有效。

1.5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2)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经(LVESd),以改良Simpson 法检测LVEDd、LVESd、LVEF。(3)对比治疗前后两组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以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醛固酮、AngⅡ、NE 水平。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神经内分泌因子、心功能指标)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疗效)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A 组无效6 例,有效27例,显效44 例,总有效率为92.21%(71/77);B 组无效18 例,有效32 例,显效27 例,总有效率为76.62%(59/77)。与B 组相比,A 组总有效率更高(χ2=7.108,P=0.008)。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LVEF、LVESd、LVEDd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Sd、LVEDd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LVEF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A 组LVEF 水平高于B 组,LVESd、LVEDd 水平低于B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

组别 n LVEDd(mm)治疗前 治疗后LVEF(%)治疗前 治疗后A 组B 组LVESd(mm)治疗前 治疗后77 77 tP 57.27±7.63 56.81±6.95 0.391 0.696 43.46±3.51*47.16±2.69*7.342<0.001 43.14±2.67 43.51±2.13 0.951 0.343 37.25±1.48*41.31±1.63*16.182<0.001 36.26±6.15 35.81±7.32 0.413 0.680 50.29±7.63*43.24±6.23*6.280<0.001

2.3 两组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ALD、AngⅡ、NE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D、AngⅡ、NE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A 组低于B 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对比(±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

NE(pmol/L)治疗前 治疗后A 组B 组组别 n ALD(ng/L)治疗前 治疗后AngⅡ(ng/L)治疗前 治疗后77 77 tP 309.34±19.47 303.87±18.21 1.850 0.074 247.86±16.71*283.56±18.43*12.592<0.001 221.04±8.65 218.41±8.16 1.941 0.054 98.24±7.58*113.61±7.72*12.884<0.001 2 520.45±302.51 2 462.63±295.22 1.200 0.232 1 582.35±114.34*2 169.29±198.17*22.511<0.00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CHF 发病率、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生机制多与心室重塑及神经体液因素激活有关,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会造成心脏衰竭发生有害效应,通常多表现为神经内分泌紊乱、左室功能异常、体液潴留,甚至会造成寿命缩短等,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4]。

雷米普利为第3 代长效非巯基ACE 拮抗剂前体药物,在机体吸收后可水解为雷米普利拉,其不仅能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AngⅡ生成、降低ACE 活性、减少激肽酶降解,同时还可作用于内皮细胞,对抑制心肌重塑、扩张血管、延缓心力衰竭发生、发展具有良好效果[5]。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总有效率为92.21%高于B 组的76.62%,治疗后LVEF 水平高于B 组,LVESd、LVEDd 水平低于B组(P<0.05)。可见,与雷米普利辅助治疗CHF 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效果更优,对心功能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原因分析为沙库巴曲缬沙坦为脑啡肽酶、AngⅡ受体双重拮抗剂;沙库巴曲为前体药物,其进入机体后,可代谢成为脑啡肽酶抑制剂,且活性较高,通过抑制脑啡肽酶减少脑啡肽降解;缬沙坦能阻断AngⅡ中Ⅰ型受体;两者均能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状态、减少肾素-醛固酮释放,进而产生扩张血管,阻断心室重塑,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效果[6]。

CHF 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会导致大量ALD、NE、AngⅡ等神经内分泌因子产生,促使病情恶化。有研究显示,心力衰竭早期时,患者即使无明显症状,但机体已激活交感神经系统(SNS),大量NE 通过肾上腺能神经末梢释放,进入机体血液循环,从而使血清NE 水平急剧升高,导致能量消耗加快、心脏负荷加重等,其水平可反映SNS 激活状态;ALD、AngⅡ水平升高,早期可利于维持组织灌注,但长期过度激活会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血管张力升高、血管负担加重,同时,ALD 过度分泌还会诱发细胞凋亡、心功能衰竭等[7]。本研究治疗后A 组ALD、AngⅡ、NE 水平低于B 组(P<0.05)。表明与雷米普利辅助治疗CHF 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更有效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状态。综上所述,与雷米普利辅助治疗CHF 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效果更优,改善心功能效果更显著,能更有效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雷米库巴缬沙坦
第一个穿越大瀑布的人
第一个穿越大瀑布的人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复制爱因斯坦
芥末糖
跳伞极限运动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