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涪陵地区中小学课堂乐器现状调查与思考

2020-12-02黄超平

黄河之声 2020年24期
关键词:器乐民族音乐乐器

黄超平

随着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对艺术教育的逐渐重视。国家教育机关对中小学生的“美育”课程提出了要求及颁布了相关政策法令,近年来,渝东南地区的中小学课堂音乐教育也逐渐在中小学中丰富起来,重庆市教委颁布了2+2 政策,即中小学生利用在校期间学会一门乐器,具体包括葫芦丝,巴乌,口风琴等。掌握一个音乐爱好普遍成为重庆地区在校小学生一种常态。为了切实掌握目前渝东南地区中小学开展和学习并提高行之有效的科学学习研究方法,笔者在长江师范学院大力配合下对涪陵地区的八所中小学进行了调查及合作。进行了关于开展器乐进课堂教育的相关开展。共计5504 份,其中包括涪陵城七校,实验小学,涪陵城三小,涪陵城十校,江东凉塘小学,李渡小学等。

本次调查依托长江师范学院横向课题项目,本着真实性与可行办法,调查步骤为:确定开展方式——明确开展项目——学校科研立项——明确开展方式——与家长衔接——教委报备——中期调查——结题分析等步骤。

就现实意义来说,尽管地域受限,活动能力组织有限,这样规模不大的合作与研究不一定有绝对说服力和权威。但几年的合作发现,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热爱音乐,首先我引用弹子石小学校长的一句话“小学阶段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让学生学会一种正确学习音乐的方式,二是让学生感到美,美从何来,那就是体会旋律,体会强弱,学会表现,从而体会文化”。

调查发现孩子从初中开始就喜欢港台、韩流等音乐而缺少了文化认同感及高雅文化的培养,所以中小学阶段美育从器乐尤其是民族器乐入手显得尤为有着重要意义。

一、音乐教师

音乐教师是学校美育的灌输者,是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音乐教师的是学生学习音乐文化的播种者,开发者。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重要来源,音乐教师同样是保证课堂高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对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起着阻碍或是推动作用。笔者通过调查涪陵区器乐进课堂中小学教师队伍走访调查,了解了多所小学开展情况,器乐教师队伍基本情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艺术团体专业演奏人员。这其中各有所长,各有优势与劣势。首先艺术团体从业者的演奏技能水平是最高的,往往是具有多年学习,演奏经验。但是存在的问题是艺术团体演奏者往往缺乏对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艺术大课教学手段,也普遍不具备教师资格。所以在艺术课堂教学时往往缺乏正确的教学手段。

二是培训机构从业者,这类教师往往具有一定教学手段,但教学能力存在参差不齐。另外由于教学人才的单一性往往限制于开展一两种类别的乐器普及。商业行为的培训机构进校园是不被允许的,所以作为管理者的领导对此采取慎而缓的方式。尤其是对校外教学人员资质的认定,行为目的的辨别等,从而加强对学生的安全保障。

三是本校专职音乐教师,利用本校音乐教师是目前教学的主力军。优势在于对学校开展具有良好的动员性,能够比较顺利的开展学校的乐器普及相关工作,能够让活动的环节加以实施及推广,并对艺术展示,比赛等相关活动的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而保证普及工作的顺利进行。但其自身也存在一定的短板。首先,在职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大多由师范专业毕业,但是我国目前的师范专业对于课堂器乐方面的教学才刚刚起步,据笔者了解以重庆市高校为例,开展中小学课堂乐器相关课程的高校目前仅有长江师范学院与重庆文理学院。所以目前在职的中小学课堂器乐教师还是比较缺乏的,大多老师是凭个人爱好及半路出家来完成相关课堂乐器相关任务。所以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目的不清——到底怎样才能达到灌输“美育”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不明显——主要是受限于音乐教师器乐的水平大多半路出家。演奏水平还未能达到中高级别作品的完成。笔者认为解决这样的问题有两个方面的思考。一是当地教委应该做出一些政策支持。帮助开展器乐学校举行一系列的教学促进活动。如联合相关有资质的单位举办一系列的面向中小学教师教学辅导。如高校面对中小学开展的国培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普及机会,二是多举办一些校园,地区层次的器乐比赛,考试活动等等一系列行为笔者认为有助于目前在职教师的器乐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是聘请高校在校老师及学生作为临时器乐老师。高校在校教师及学生依托高校相关平台与当地中小学进行合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首先,高校学生普遍为艺术专业一定演奏能力的音乐表演人才,具有专业能力,其次高校专业比较全面,避免了中小学开展的单一性方式,并可以在教委认定的乐器种类上做一定的延伸。但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存在如何让具备师范教师资格的学生迅速具备良好的课堂经验与交流能力。二是高校如何管理好学生的阶梯化培养。因为学生在校只有四年,而频繁的换老师势必影响教学效果。笔者认为,高校尤其是师范类高校在开展中小学课堂乐器具有三个方面积极意义首先对高校而言,依托课题,研究的学术目的进入中小学有利于学校认清当前中小学的实际教学需求,对于高校培养计划的制定和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对学生而言,大学生往往缺少社会教学实践,而大四的实习也往往与器乐教学不相干。所以,在校学生依托高校平台服务与当地中小学有助于学生认清自身水平,提高教学能力,从而明确发展方向。对当地中小学而言首先高校进入中小学由于是教育单位合作是学术目的而不是商业目的,所以往往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与学校的运营成本。再次,高校往往是产学研的综合体,服务于当地中小学有助于开展多种艺术形式的教学普及。以涪陵城七小与实验小学为例,学校依托长江师范学院的学生开展教学,达到了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从而开展不同的艺术门类,既完成了艺术教学的要求和规律,又兼顾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由于生理发育不同从而选择不同难度的适合乐器。低年级孩子普遍学习葫芦丝巴乌口风琴,中高年级可开展专业乐器的学习,如笛子,吉他等。

二、学生接受

在中小学生最感兴趣的音乐类型这一个调查问卷中,学生选择“抖音神曲”“大众口水歌”的占91%,原因是流行歌曲往往好听,时尚,选择西洋古典乐器的站7%,而在一系列推广活动中当笔者展示中国民族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二泉映月》时只有2%。认为是爷爷听得歌,觉得民族音乐好听。但不熟悉,这一结果让我们感到意外,由于课堂器乐教学是作为兴趣和爱好而不是硬性要求,所以学校,教师,家长对器乐课程存在淡漠与轻视。以应试和升学作为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接受音乐教育意识淡漠,虽然喜欢但往往不能坚持。中小学校方感到新奇但当问及“如果把器乐纳入考试科目中”时,又几乎不能得到肯定的答复。有少数学生表示支持。喜欢音乐是青少年儿童的天性,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尤其到了高年级繁重负担的学习下还要参加一系列补课辅导班。在高年级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参加的为数不多。中学生们就基本没有器乐课堂的开展,笔者去年参加了由重庆教委举办的中小学课堂器乐比赛担任评委时发现,小学低年级段的艺术成果往往高于初中年龄段的孩子,这说明中小学器乐发展还在发展不平衡,不科学的现象。原因是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及中学生们能够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已不多,一头钻进题海里,对音乐课开始变得轻视。通过访谈还了解到“音乐课只是唱歌而缺少器乐及其他教学形式”“对学习内容不喜欢但缺乏专业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中小学喜欢音乐但逐渐感到枯燥的原因。

以上种种现象体现出学校,家长,教师,学生在器乐教学中还是作为可有可无的一种态度,普遍学习过程是二,三年级。四年级开展就有些困难了。有些短的甚至学一个学期就草草了事。这对于器乐学习是极不科学的,往往只知道皮毛。个别现象甚至反目成仇,从此对音乐无兴趣而放弃。笔者认为除了老师应提高相应教学水平外,教育管理者与家长也应从一开始明确学习的目的与目标。部分学校对器乐的教学重视不足或者存在功利思想,认为短时间能演奏个校歌或者完成礼仪迎宾任务即可。家长认为只是兴趣,了解一下就算了。在家长,学校的影响下小学生在高年级对器乐课程开设持模棱两可的态度。县城乡村的中小学很明显,初中就基本全部放弃了,使学生三年内体验器乐课堂的从火到冰,这是学生的普遍现象。当然也有部分学校坚持的科学的发展及正确的年级规划,在这方面做的比较成功。如城七小和实验小学,凉塘小学,城三校等。

三、教材选编

目前器乐教学的教材鱼龙混杂,基本没有统一的要求。对“美育”要求存在认识不清与概念混淆。在“同学们对演奏歌曲喜不喜欢”的问题调查中,教师们普遍认为教学内容应更加贴近学生年龄段的认知,还需要一定的改进。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对民族乐器不感兴趣;所以多演奏一些流行歌曲贴近生活;还有的教师认为由于器乐老师对音乐相关知识掌握不够。种种现象说明当前的器乐教材对高雅音乐,民族音乐部分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这再一次反映了当前音乐教材缺乏特色,没有制定相应的标准,无法满足音乐学习的需要。

从1991 年起,全国推行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基本目的是要与国际相接轨,但我国地域幅员辽阔,各地文化经济水平不均,教学设施与师资存在不均衡,即使同一个地区的不同学校也存在差异。所以难以适应各地的教学实际需要。笔者认为器乐教学教材应该以所在省市为单位编写民族特点的课堂乐器教材,并满足几个基本的要求。首先民族乐器教材的编写比其他乐器进入课堂有着更重要的意义,民族音乐学习能增强文化认同感。更有益民族文化的传播,作为小学生从小树立民族自豪感,统一的教材更能够明确学习的主题,从而进行正确的风格导向。第二,统一器乐教材有着现实意义。民族乐器通常比较便宜而易于普及,如葫芦丝,巴乌等。第三,统一地域民族音乐更能够深入人心,让小学生更容易理解对音乐之美的认识,这个其实很好理解。西洋乐器不可否认西洋人玩的更好,欧美国家学生也极少来我国留学学习西洋音乐,同理,我认为既然要普及课堂乐器首先还是让小学生理解民族音乐的美感,所谓没有传承就没有发展,教材中也应因地制宜的加入当地特色的音乐形式,如通过器乐来演奏当地其他传统音乐形式,如渝东南地区有着丰富特色的山歌,小调,吹打等都能融入进教材的编写内容中,调查中普遍认为要胜任这些教材的教学必须是高素质的音乐专业毕业生甚至是硕士毕业生。

四、教学条件与开展形式

音乐教学条件好坏直接影响音乐教学质量的高低。我国目前音乐教学器械仍处于严重的缺乏状态。重庆东部地区处于山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导致学校高雅文化,民族音乐的器乐教学比重庆,成都等城市的中小学器乐课堂有一定差距。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音乐教育教学总体上虽逐年上升,但是器械配备达标率仍然很低,学生所学乐器基本上是通过自己购买和学校采购两种方式。

调查发现,渝东南地区中小学配有钢琴的并不多,主要在教室中完成教学,大部分没有专门的器乐排练厅,主要是存在以下教学方式。(1)采取兴趣社团的形式,即全校组成一只课堂乐器演奏队伍。这样的形式不能代表全校课堂乐器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片面性。(2)全校普及一种课堂乐器的形式,往往几千名小学生同时学习一种课堂小乐器,如葫芦丝,陶笛,巴乌,口风琴等。这样的形式优点是方便于学校教师的聘请,成果的打造,模式及教学目标等方面的统一,便于学校管理,易出教学成果。缺点是忽视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学习要求以及相对缺乏器乐学习的多样性。(3)条件好些的学校开展以年级为单位,组建不同特色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器乐社团,这是比较科学的一种方式,既尊重了学生的自我乐器种类的选择又兼顾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器乐组成,如班级为单位的民族弹拨乐团,民族吹打乐团,西洋电声乐团,民族乐器与打击乐团等,方便了班主任的管理,又实现了学校中多种特色的发展,实现班班有不同,人人有特长的综合发展。从而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多样性,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校应加强管理,科学发展,强调规划,也不能班级想搞什么就搞什么,应从学校特色角度与不同年级科学发展角度考虑学什么的问题,从而实现学而有别,班级之间相互融合,体现学校的整体特色,如以涪陵区实验小学为例,班级与班级之间学习的种类并不相同但又相互影响。1 班是弦乐(古筝,琵琶,二胡)2 班是管乐团(笛子,笙,唢呐)3 班是打击乐团。这样就既有班级特色,几个班组合起来就是一个保准的民族交响乐团。以此类推,其他年级也可开展电声乐团,西洋管乐团等等。

五、器乐进课堂的其他可行性建议

我国2001 年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弘扬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从文化视野和审美观点上对高雅音乐加以认定,并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继承优秀艺术与传承当地其他文化艺术形式的作用,前文对渝东南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进行了呈现,分析了多种器乐课堂的开展方式及存在的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还有以下方面提出建议:

(一)思想观念

器乐进课堂必须以树立文化传承为主导的音乐教育观念为前提。重视音乐文化与“美育”相结合的重要性,使得教育工作者把音乐教育从“应试教育”和盲目的“素质教育”转化为爱国弘扬正气的文化教育。强化观念,教育法确立了保障学校音乐教育以民族音乐为基础的政策法规一定程度起到了强制作用,教师教育观念对其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有着显著影响。

(二)政策扶持

目前以升学率,装门面为教学目标的学校比比皆是,器乐课让位给其他学科也是常有的事情,导致器乐教学在有些学校还不够重视,即使有乐团,特色班级的学校也应加强器乐社团的宣传,展演,比赛活动,重视以教学为主的相关社会实践,学生才能体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用。2007 年,山东,广东等地器乐科目成绩加入了中考成绩,直接推动了山东省普通音乐教学提高,显然,逐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重视器乐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器乐课发展得以延续的关键。

(三)学校环境

可以利用学校广播站,宣传栏,报纸等窗口设置器乐课堂专栏,学校广播站也可以通过器乐音乐专题知识讲解和所开展器乐展播等形式,播放一些优秀的器乐音乐作品,山歌,戏曲,课堂教材规定曲目等。通过听觉使学生领略所学习乐器的高水平作品、听觉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又明确了教学目标导向。宣传栏可以介绍一些乐器知识,搜集器乐音乐素材,通过问答,图片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器乐的优美,高雅。

通过聘请专家,演奏家的形式,不但能使学生学到丰富的知识,还能激发学习热情,让专家到学生身边,多角度让学生对器乐全面深刻了解,从而热爱所学的课堂乐器艺术。

定期举办一系列课堂乐器比赛,可直接推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可由教育管理者制定不同层次,内容的器乐比赛形式,如校内的比赛,城市内范围的比赛,省会范围的比赛等。

结 语

总之,课外音乐教育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挥在那的重要途径。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和培养音乐人才的摇篮。器乐课程良好的开展扩大学生音乐视野,丰富音乐经验,正如李岚清同志曾经讲过,“做好民族音乐的普及工作,是发展民族音乐中的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大事。普及民族音乐教育要从小抓起,让青少年通过民族音乐了解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猜你喜欢

器乐民族音乐乐器
学乐器
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研究的理论建构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意”在器乐演奏中的作用分析
乐器
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