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分类管理的对策研究
2020-11-28窦磊李厥瑾
窦磊 李厥瑾
摘要:专业与学科建设是衡量一所高职院校办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增强高职院校综合实力与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一流的高职院校依赖于一流的专业建设,随着职业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高职院校纷纷对专业实施分类管理,成效显著。本文重点探讨高职院校专业分类管理相关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分类管理;研究
全面素质教育理念下,高职教育需要不断更新观念、转变思路,专业分类管理是符合高职院校发展战略的重要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增强师资力量,最终提高高职教育质量与水平。接下来,谈谈对高职院校专业分类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高职院校专业分类管理具体内容
首先,在充分调研我国高职院校专业分类建设的开展情况的基础之上,从专业定位与规划、校企合作与国际交流、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效果系统构建国家重点、省级重点、院级重点、院级合格专业的建设标准。
其次,专业分类建设与管理,是落实学校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的一件全校性大事,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在制定不同类别专业遴选方案时,应从学校专业整体发展规划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出发,系统研究按照专业分类遴选条件对各专业进行遴选论证的方案。学校在各院系初步分类遴选的基础上,组织校内外专家对全校的学科专业进行进一步的分类遴选论证,提交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审核,由学校院长办公会决定。
另外,注重研究制定专业分类评价办法和专业分类考核实施方案。按国家重点、省级重點、院级重点、院级合格四种类别的专业,制定分类考核评价办法,对专业实施定期考核、动态评级。建设到期后,将对各类专业按照不同的建设要求进行验收,各类别专业在申请验收时,对专业改革、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提交专业建设的自评总结报告。通过研究,使各类别专业建设的验收程序应规范化、制度化。
二、高职院校专业分类管理具体对策
(一)创新专业分类管理办法
基于专业分类管理模式下,高职院校应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各类专业建设实行负责人制度和滚动淘汰制度。具体来说,由学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领导教务处具体负责专业建设的指导。加大对专业分类建设的宏观管理,对不同类别专业在招生计划、人才引进、师资培训和教学条件方面采取不同的政策倾斜。校院两级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加强对不同类别专业的指导与支持,保证各类专业明确专业分类建设目标,理清专业建设思路,制定和完善具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加强师资队伍、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材、实验实训实习基地以及教学管理方面的改革与建设,落实专业建设经费,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专业建设预期目标。各类专业建设周期为3年,在专业建设中期,学校将组织专家对各类专业进行中期检查,对未取得明显成效的专业提出警示意见并要求建设专业限期提交诊改报告,及时进行诊改。
(二)加强学科与专业的整合
专业建设、学科发展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所在,国内很多高职院校都拥有丰富的传统学科,具有自己的专业特色。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外来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都新办了一些新兴专业与学科,但整体实力偏弱,人才培养质量不佳。基于此,高职院校要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与水平,提高专业分类管理成效,就应充分发挥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注重优化高职院校专业与学科,集中精力做好专业建设,办好优势学科,确保人才质量与水平。首先,对于一些实力较差的高职院校,不应当随大流去办一些非传统专业与学科,尤其是文科类院校不应办工科专业与学科,综合类院校不应办师范专业等。其次,支持高职院校立足于实际情况做大做强优势专业,在积累大量的资源与资本之后,再考虑开设新专业与传统专业形成互补关系。
(三)实现对教师的分类发展
师资力量是保证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与水平的基础和前提,在专业分类管理模式下,也要实现对教师的分类管理,以为专业建设夯实基础。支撑评聘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建设教师队伍时,要从不同的角度着手,如,基于能力与特长层面而言,有的教学能力突出,但科研能力较差,这样的教师应专职从事教学工作;有的科研能力突出,则应从事科研工作;有的科研与教学能力都突出,那么可同时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再如,对于工学专业而言,更加看重教师的实践能力与教学经验,有条件的院校应外聘一些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承担教学任务。值得一提的是,对教师的分类管理要基于专业分类管理基础之上,主要为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服务,根据专业教学要求设置不同的职称,明确评审标准,制定完善的考核管理办法,如此不仅能保证教学质量与水平,还能为教师谋取更好的发展空间。
结束语:
随着职业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高职院校发展呈现多元化、特色化发展态势,实施专业分类管理则是重要体现,也是高职院校发展新趋势。作为高职院校,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与思路,全方位、多角度做好专业分类管理工作,进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推动高职院校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庆.高职院校专业竞争力的分类评价[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22):26-29.
[2]马成荣,孙杨.“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路径与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4):99-100.
[3]周平.高职院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探析[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8,7(01):61-62.
[4]李莹.高职院校专业培养课程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
作者简介:
窦磊(1979年-),男,汉族,山东肥城人,硕士,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学管理
李厥瑾(1974年-),男,汉族,山东章丘人,硕士,副教授,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0年度科研课题项目《高职院校专业分类建设与管理的研究和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JXH2020Y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