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失眠患者的证素分布规律及相关性研究

2020-11-26边菁哲陈秀娟樊明爽闫丽伟孟彦华

河北医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心肝病性证素

边菁哲, 陈秀娟, 樊明爽, 李 珺, 闫丽伟, 孟彦华

(1.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2.河北省滦平县中医院, 河北 滦平 068250 3.河北省平泉市中医院内科, 河北 平泉 067500 4.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压力日趋增大,导致原发性失眠的患病率快速攀升。西医治疗此病以镇静催眠药物为主,不良反应较多,易产生耐药和成瘾,故不宜长期使用;中医治疗此病有其独到的优势,根据辩证采用中医药治疗有较好效果[1],但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地域、气候、专家经验、患者体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辨证论治缺乏统一的标准,本研究主要探讨原发性失眠患者的常见证候要素及证型的构成特点,为临床治疗原发性失眠提供理论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承德市中医院脑病科门诊、脑病康复科门诊就诊的原发性失眠患者12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86例;年龄20~78岁,平均(45.16±14.15)岁。病程1月至37年,平均病程(62.98±71.10)月。主要临床症状有:入睡困难,易醒,神疲乏力,健忘,头晕,急躁易怒,心烦,多梦,思虑多,心悸,月经血块多,口干,胃胀,早醒,胆怯易惊,头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嗳气,腰痛,夜尿多等。纳入标准:①符合美国睡眠医学研究会1997年制定《睡眠障碍国际分类》(ICSD)的心理生理性失眠的诊断标准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试验指导原则》中的诊断标准;②以难以入睡或维持睡眠困难为第一主诉患者;③起病至少持续一个月;④患者意识清晰能够配合本研究;⑤匹斯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超过7分;⑥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愿意参与本课题研究自愿参与并签字同意。排除标准:①排除年龄小于20岁患者;②排除发作性睡病、与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患者;③排除生物节律睡眠障碍患者;④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患者;⑤排除重性抑郁症、广泛性焦虑患者;⑥排除各种躯体疾病、酒精或药物的心理作用患者;⑦排除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病、内分泌代谢疾病患者。

1.2研究方法:根据《中医诊断学》(新世纪第四版)及《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二版)中所涉及失眠的症状、体征,结合临床并参考有关失眠证素文献制成四诊信息表,包括一般情况、既往病史、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等,对四诊信息进行综合判定,得出原发性失眠的证候类型,并分解为病位、病性证素。

2 结 果

2.1年龄分布:根据年龄将120例患者分为6组:21~30岁(7例)、31~40岁(25例)、41~50岁(16例)、51~60岁(43例)、61~70岁(18例)、>70岁(11例)。不难发现各年龄组相比,51~60岁组患者人数居多,占35.8%,21~30岁组患者人数相对偏少,占5.8%。

2.2病程分布情况:根据病程将纳入本研究中120例患者分为四组:1~6个月(21例),6~12个月(25例),13~24个月(21例)及>24个月(53例),其中病程>24个月组患者人数最多,占44.2%。

2.3四诊信息情况:纳入本研究120例患者中,各常见主诉及症状出现频数汇总,见表1。

表1 120例患者症状频数分析

2.412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中,舌脉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120例患者舌脉分布

根据《中医诊断学》(新世纪第二版),结合以上四诊汇总结果,分析得出12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证候类型,参考朱文锋《证素辩证学》,将复合证候分解为证素,如肝郁化火分解为肝、火热、气滞,痰热扰心分解为心、痰浊、火热,等等。最终研究发现入组12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主要病性证素为:火热、气滞、痰浊、气虚、血虚、阴虚,主要病位证素为:心、肝、胆、脾、胃、肾。

2.5原发性失眠不同证素组合分布情况:本研究纳入的12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不同证素组合中,以双证素组合及三证素组合为主。其中双证素组合中火热+气滞组合的肝郁化火证患者数量多于其余证型的患者数量。120例患者中,原发性失眠不同证素组合分布情况见表3。

表3 120例原发性失眠证素组合分布情况n(%)

表4 120例患者病性病位证素分布

2.6证素分布:根据临床辩证结果,提取12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病性证素,以火热、气滞、痰浊为主,气虚、血虚、阴虚少见。同样据辩证结果及证候分解结果提取的病位证素,以心、肝、脾为主、心肝常同时存在同一证型中,胃、肾、胆较少见表4。

2.712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不同证素的性别分布差异:本研究34例男性患者中,居于前三位的病性证素分别是火热24例(70.6%)、痰浊20例(58.8%)、气滞16例(47.1%)。86例女性患者中居于前三位的病性证素分别是火热59例(68.6%)、气滞47例(54.7%)、气虚32例(37.2%)。其中气虚、痰浊二者存在性别上的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原发性失眠不同证素分布见表5。

表5 患者性别-原发性失眠证素分布

3 讨 论

祖国医学认为,睡眠与脏腑功能状态密切相关,脏腑功能的异常可直接引发夜不成寐。《灵枢·本神》云:“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说明睡眠与五脏功能息息相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阴液逐渐减少,以致阴阳失衡,阳不入阴而发为本病,而本研究中更多患者分布于51~60岁年龄组。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病程>24个月组患者人数高于其他3组,分析原因与其起病隐匿,短期多无明显躯体症状,故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少与干预,从而病程迁延,甚至长达数十年。12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为71.7%,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年龄40岁以上女性,随年龄增长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从而导致女性雌激素分泌逐渐减少,反馈调节致使垂体促性腺激素增多,由此出现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候,如急躁易怒,心悸,焦虑不安、情绪低落等;另一方面,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更愿意主动就医,再者与其特殊的生理特点有关,女性个性阴柔怯懦,善思易怒,心肝之气郁结,日久化热生火,扰乱心神而发生不寐,故而女性患者所占比例略高于男性[2]。

在多个证型组合中,肝郁化火证所占的比例最高,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工作生活压力日趋增大,精神紧张,心情烦躁,致肝气不疏,气机不畅,气化失司,郁而化火,火为阳邪,易损伤阴液,肝血暗耗,肝魂失养,母病及子,心神被扰而导致不寐。其次是痰热扰心和痰热内扰、心肝不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高,饮食和生活习惯逐渐发生改变,饮食不节,劳逸失调,嗜食肥甘厚味,脾胃运化失司,津停成痰,日久化热,痰热内生,痰热为阳邪,阳盛则阴病,阴阳失交,阳不入阴而发生不寐,痰热内扰,心神失养,而引起失眠。

病性证素中以火热、气滞和痰浊为多,病位证素中以心、肝、脾多见,“气有余便是火”,“五志过极皆能化火”,气郁日久化火生热,肝郁气滞,日久化热,影响气机运行,肝郁脾虚,脾虚运化失司,脾虚生痰,日久化热,痰热扰动心肝而引起失眠,故失眠以火热、气滞和痰浊者多见,病位证素中以心、肝、脾多见。孟意琳教授[3]认为,失眠多由气、痰、火三者导致,三者可相互转化,相互影响。辨证时以气、痰、火为纲,肝、脾、心为目,治疗上多从调气、化痰和清火等方面着手。刘雅倩教授[4]认为,情志内伤是失眠的主要病因。情志内伤,作用于心肝二脏,致心肝受损。失眠病机为心肝受损,心神不宁,营卫失调。从五行关系看,脾与心肝的关系较为密切,心为脾之母,脾与肝相克,心主神明,肝主疏泄,二脏与人的精神意识活动关系最为密切,从而引起失眠。

不同病性证素在性别方面比较,列于女性失眠第一位的病性证素是火热,女性以肝为先天,更易受情志的影响,情志所伤,肝失调达,气郁不舒,郁而化火,火热扰心而导致不寐;另外,当今浮躁的社会状态,加之不良的饮食结构,均易导致阳热偏胜。男性患者中位于第一位的病性证素亦是火热,男子属阳,易生火热之邪,加之男性工作生活压力大,嗜食烟酒、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等诸多方面有关更易化热生火。气虚和痰浊证素在性别方面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以痰浊多见,女性患者则以气虚居多,相对于女性,男性患者参加社交应酬频率高,加之饮食不节,日久脾胃运化功能受损,痰湿内生,日久化热,痰热扰乱心神而发为本病;并且男性肥胖患者较多,《石室秘录》中有云:“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运行,故痰生之”,因此痰浊在男性失眠中较多见[5]。女性心思细腻,多愁善感,忧思伤脾,脾伤则气血生化乏源,血虚不能荣养心神,而引起心脾两虚型失眠,加之失眠多病程较长,久病伤气,而导致气虚。

朱文锋教授通过三十余年的不懈研究,创立了证素辨证体系,主要包含病位和病性两方面内容,简化了中医辨证学,证素辨证体系认为临床疾病无论其外在证候表现得如何复杂、多样,其本质为证素的不同[6]。证素辨证体系深刻、具体地揭示了中医辨证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中医辨证更加规范化、数字化。证素辨证体系通过将不同证候程度量化为证素贡献值,最终组合形成疾病证型[7]。本研究中主要以双证素和三证素为主,这说明失眠是一种多种病机证素相互作用而发的复杂疾病,与患者体质因素、饮食起居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同时原发性失眠多种病机相通,可以互相转化,因此患者不是单一证素而是双证素、三证素居多[8]。

由于本研究所收集的患者主要来自承德地区,且样本量较小,所以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倚,今后还需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丰富原发性失眠的中医辨证规律。

猜你喜欢

心肝病性证素
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医证素及证型分布特征研究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中医证素分析
脾系藏象病位与病性特征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及证素研究
基于证素辨证探析围绝经期肥胖症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素特征与临床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
原发性胃癌中医证候病性分布特点研究
同谋
爱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