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提升初中体育“课课练”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2020-11-26尹继远

读与写 2020年36期
关键词:课课练课课弱项

尹继远

(江苏省泗洪县曹庙中学 江苏 泗洪 223900)

前言

“课课练”作为初中体育课堂的一项基本内容,在拓展教材内容、增强学生纪律意识以及补足学生体能弱项等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为了发挥“课课练”活动的作用,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提升初中体育“课课练”活动的教学效率,基于此,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例谈提升初中体育“课课练”教学效率的一些有效策略。

1.“课课练”内容不可一成不变,应该灵活多变

因为“课课练”旨在拓展教材内容,补足学生的弱项等,所以“课课练”的内容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灵活多变的。教材内容不同,“课课练”的内容会有所不同;学生弱项不同,“课课练”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为了提升“课课练”的实效性,初中体育教师一定要在“课课练”的内容选择方面多花一些心思,真正选择一些能适度拓展延伸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补足学生弱项的内容。“短跑”是八年级体育教材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学生短跑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掌握各种短跑技巧,还需要具有较强的体能素质,如,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和腰腹力量等。因此,围绕“短跑”这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择“单脚跳、蛙跳、立卧撑、引体向上、斜身引体、仰卧起坐”等“课课练”内容。此外,教师在确定“课课练”内容的量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量不足,起不到发展学生体能的作用;量过大,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归因于教师能够围绕教材内容以及结合学生体能状况,灵活多变、适度适量地选择“课课练”的内容,所以“课课练”的作用也就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2.“课课练”形式不可千篇一律,应该形式多元

既然“课课练”的形式不可千篇一律,那么,“课课练”究竟应该怎么练呢?在“课课练”内容一致的前提下,有些教师采取的“课课练”形式,备受学生喜爱,学生在“课课练”活动中表现得兴趣浓厚、积极主动。而有些教师采取的“课课练”形式,却让学生非常反感,部分学生甚至还会对“课课练”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显然,如果学生对“课课练”活动有了反感、抵触情绪,那么,“课课练”活动的效率也就会不尽如人意。基于此,为了着力提升“课课练”活动的教学效率,教师要在紧扣“课课练”内容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采取一些有趣的、多元的“课课练”形式。

以“队列队形训练”这项“课课练”内容为例,如果教师采取常规的形式开展训练,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训练效果也会不尽如人意。但是,倘若教师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开展此项“课课练”训练活动,那么,学生就会对“队列队形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在“队列队形训练”活动中表现得积极主动。具体如下: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分组,之后,让学生分小组训练,最后,组织各小组开展一次“队列队形”大比武活动。在集体荣誉感的驱动下,学生参与此项“课课练”活动的积极性自然也会高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融入游戏等途径循序渐进地提升“课课练”训练活动的实效性。

3.“课课练”评价不可一概而论,应该彰显个性

评价在调动学生参与“课课练”活动的积极性以及提升“课课练”活动的实效性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部分初中体育教师在“课课练”活动中,对学生采取一概而论的方式进行评价,所以使评价在提升“课课练”活动效益和调动学生参与“课课练”活动积极性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价在“课课练”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教师不可对学生采取一概而论式的评价,而应该在评价过程中彰显个性,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

比如,笔者曾设计了这样一项“快乐大闯关”——“课课练”组合训练项目,首先,学生要蛙跳10米;然后,再做30次仰卧起坐;紧接着,再进行50米加速跑;最后,再做20个俯卧撑。因为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所以他们完成这项“快乐大闯关”游戏所耗费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甚至有些体质较弱的学生根本无法完成此项“课课练”活动。因此,笔者在此项“课课练”训练活动中,依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采取了个性化的评价方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只要初中体育教师能够在“课课练”内容选择方面、“课课练”形式选择方面以及“课课练”评价实施方面多花心思、巧做文章,那么,“课课练”活动的效率就会显著提升,“课课练”的各种作用也就会全面发挥。

猜你喜欢

课课练课课弱项
聚焦短板弱项 精准发力施策
哪些弱项拖累“冲刺”——心态跑偏、数字不准、督多战少
“课课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课课练”:增强学生体质的催化剂
城市喊撑,乡村挨饿 农村教育弱项待补
身体素质趣味课课练
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优化体能“课课练”的研究
《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结项总结报告会在京举行
重新认识“课课练”的重要性——兼谈常态课提升学生体质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