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设计
——以2019人教版必修一Welcome Unit Listening and Speaking为例

2020-12-05林滟欣

读与写 2020年36期
关键词:问候语场合听力

林滟欣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中学 浙江 杭州 310000)

1.听力材料研读

三段对话均以Amy为核心人物展开。具体内容为Amy在登记处、食堂、教师办公室等不同场所就登记学生信息、最喜欢的学科和该选择的课程等话题与他人进行对话。在内容上,对话1、2、3互为基础与前提,循序渐进,对话1发生在初入校园时,Amy去登记处登记信息,获取学生证;对话2发生在食堂遇到好朋友Max,互相谈论起最喜欢的课程及理由;对话3发生在教师办公室,向咨询师Ms Li咨询该选的课程,Ms Li给出相应的建议。从篇幅看,对话1共12句,对话2共6句,对话3共4句,篇幅均不长,属于短对话范畴,也符合刚进入高中的高一学生的听力水平与能力。从题目类型看,课本上所涉听力题目均以事实细节题为主,旨在培养和锻炼学生根据题干关键词抓取事实信息的能力,为之后更高层次的听力培养更高水平打下能力的基础。

2.教学目标

学生在完成3个听力任务后,应该能够:

(1)在听听力之前,根据书上P2的图片预测对话的地点、人物与内容;

(2)在听听力之前,研读听力问题的题干,找到并划出题干中的关键词;

(3)在听听力时,根据所划出的关键词能抓住所要填写或选择的事实信息,并填出或选出正确答案;

(4)在听完听力之后,能对3个不同场合下人物所涉及到的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进行区分,并对两种场合下问候语进行归类;

(5)在完成听力和归类问候语之后,运用这些问候语在指定情境中进行运用和对话编排。

3.主要学习活动

3.1 学习理解类活动。

第一步,围绕主题“Get to know new people”创设情境,铺垫语言。

教师创设相关情境,提出问题:What did you see on the first day of your senior high school?并引导和要求学生用who、where、what三要素来回答,从而在情境中激活在学期伊始遇到不同人群的各类情形,并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如The headmaster gave us a lecture in the lecture hall. 并为后续活动进行铺垫,构建框架。

第二步,根据第一步的铺垫与框架对书本P2上的三幅图片进行who、where、what三要素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名新学生正在教师的陪同下在讲台上自我介绍,其他学生则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讲。根据who、where、what三要素,我们可以串联起如下句子:A boy is standing and introducing himself in 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 with a teacher standing by. And some students are sitting by their desks. 通过活动,学生们可以获取图片和对话的几大关键信息,并学会用完整的句子和with复合结构将信息整合起来。

第三步,将这三幅图片与书本P2上的三句在不同场合下的发言进行连线,如图1所需连线的发言是“B. Hi, I’m Max Jackson. I’m an exchange student from the UK.”这一步骤将为后续学生判别不同场合下的问候语构建框架,提供一定的意义支撑。

3.2 听力理解活动。

第一步,根据题目前的背景Amy is getting her student ID card.预测对话可能发生的内容。根据题目与题干预测内容是高考听力应试技巧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帮助考生节约时间,提升效率,更好地为做题服务。

第二步,学生听第一段录音,听出Amy相应的个人信息,并将正确答案填入表格中的空格处。

第三步,学生听后进行同桌讨论,在对话的最后,他们在做什么?你是如何推断出来的?根据对话中的最后一句“stand over here,smile!”及对话最后的快门声和图片3桌子上摆放的相机,我们可以推断出最后Amy是在进行学生证照片的拍摄。这种根据对话细节和关键信息推断人物活动的能力也是高考听力技巧中的必备技能,通过平时课堂的练习能有效提升这一技能。

第四步,听第二段对话,在表格中将Max和Amy最喜欢的科目勾选出来。勾选完后教师询问学生所知道的其他高中开设科目,补充高中阶段学生会学到的课程,贴近学生生活,并积累一定的词汇量。

第五步,听第三段对话,回答两个事实细节性问题:1. What does Amy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2. What course will Amy probably choose? 通过这两个问题答案的听取,进一步巩固事实细节的截取能力。

3.3 应用实践类活动。再听一遍三段录音,将录音中所有涉及问候的话语都听出来并写下来,归类哪些是正式场合下的问候语,哪些是非正式场合下的问候语。由此,学生可以推断,在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下,人们应根据场合选用不同的问候语,并适当补充拓展这些问候语,为下一课堂活动做前提准备。

3.4 迁移创新类活动。实践与内化所获得的不同场合下使用不同问候语的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教师创设三种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情境:①A boy meets a girl during a break. ②An exchange student is talking to a teacher on campus. ③A boy and a girl are at the airport to meet a visiting group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England. 其中情境①是非正式场合,对话中需采用较随意的问候语;情境②③为正式场合,对话中采用的问候语需正式。学生分小组进行情境模拟与创建,综合运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所提及和补充的问候语,以此为基础,创设对话的具体内容和双方反应。例情境①,学生创设了如下对话:

conversation 1 (informal)

Mike: Hi! My name is Mike.

Jenifer: Hey. I'm Jennifer.

Mike: Say, aren't you in Ms Lin's 10:00 English class?

Jenifer: I sure am! I always sit at the front.

Mike: I thought I saw you there. Oh, class is about ready to start.Catch you later!

Jenifer: Catch you later!Bye!

通过对话的创设,不仅巩固了非正式场合和正式场合在选用问候语的区别,还能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性,自主添加对话的具体内容,从听促说,从输入到输出。

4.案例说明

本案例展示的是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2019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Welcome Unit Listening and Speaking教学设计。遵循这一活动观,教师需整合课程的六要素,以主题“认识新人群”为引领,以三段循序渐进的听力材料为依托,将语言知识学习、听力技能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策略运用融合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三类互相关联的语言与思维活动中。为此,教师在听力练习与材料的基础上,围绕“认识新人群”这个主题,设计了以下的学习活动:首先,作为刚刚开学的高一新生,学生置身于“认识新人群”这一主题的语境中,思考运用who,where,what的三要素整合与描述出不同情境中的场景;然后,学生依托搭建的语境,按照教师的指导完成各项听力任务,并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和找出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下人们的不同问候语,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应的补充。最后是迁移和创新类活动,学生根据所给的不同情境自己创设对话,并运用上一活动中所涉及的不同场合问候语,达到知识巩固与运用、迁移与创新的作用达到语言学习从输入到输出的目的。

听说课教学活动设计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或顺序,教师应基于单元主题、听力内容与难易度、教学目标和对相关学情的把握,灵活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听说课的教学活动。比起以往的人教版旧教材,在2019版新人教版高中英语的课本中,每个单元均开设了Listening and Speaking和Listening and Talking两课时的课堂内容,说明教育部比以往更重视高中学生听与说的能力。不论采用什么方式组织教学活动,教学都应体现出基于听力材料的学习理解类活动,深入听力材料的应用实践类活动、超越听力材料的迁移创新类活动。在每类活动中有机融入学生的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运用、学习策略应用、思维品质发展和文化意识培养,帮助学生以课堂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探究主题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学会运用所学语言和框架表达自己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

猜你喜欢

问候语场合听力
论问候语的历时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常见问候语的汉外对比考察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不同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