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位助产干预对初产妇分娩后盆底功能的影响

2020-11-25李倩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31期
关键词:肛提胎头裂孔

李倩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产科,河南 商丘 476100)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护理水平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阴道分娩是一种遵循自然规律的生理过程,自然分娩不仅花销少、恢复快,且并发症较少[1]。故在产妇各项指标都符合阴道分娩的条件时,应首选自然分娩。在自然分娩中,产力、产道及胎儿大小是影响分娩关键的三大因素,产妇的产力不足、产程时间过长均有可能导致盆底肌功能降低,会导致患者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等并发症,不仅不利于产妇产后预后的改善,还会影响其正常的生活质量水平[2]。自由体位指的是在产程当中,产妇根据自己的舒适程度和身体情况选择不同的体位,通过姿势的转换也能够影响宫缩、产力、产道、胎位,增加骨盆下口径线等因素,让分娩更为顺利。本研究旨在探讨体位助产干预对初产妇分娩后盆底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23~33岁,平均(25.12±1.31)岁;孕周37~41周,平均(39.31±0.27)周。观察组产妇年龄24~32岁,平均(26.34±1.24)岁;孕周38~42周,平均(39.27±0.11)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产妇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干预方法给予对照组产妇基础助产体位,常规仰卧位。观察组产妇接受体位助产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第一产程。产妇进入待产房等待时,在产妇实际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采用自由体位,如对侧侧俯卧位、开放性膝胸卧位、不对称体位。指导产妇平躺于产床上。①对侧侧俯卧位。左侧俯卧位,在左侧垫1个枕头,产妇的身体趴向左侧,侧卧,下面的手臂置于身体后面,注意左腿伸直,右腿尽量屈曲90,保持15 min。右侧俯卧位,在右侧垫1个枕头,产妇的身体趴向右侧,侧卧,下面的手臂置于身体后面,注意右腿伸直,左腿尽量屈曲90,保持15 min。②开放式膝胸卧位。产妇双腿打开,基本与肩部同宽,跪在床上,头部及肩部趴在枕头上面,全身放松,让上半身的重心落在枕头上面,臀部高于头部,保持15 min。③不对称体位。将椅子(也可以采用其他支撑物)固定牢靠,产妇站在椅旁,身体侧向椅子,一只脚踏在椅子上与之呈90°,另一只脚承受体质量,调整脚、膝及身体呈适当的角度后,每一次宫缩时,节律性将身体向踏在椅子上的腿这一侧摆动→复位→再摆动。以产妇耐受力为限可按照顺序进行,也可以选取其中的某一体位进行助产活动。期间可以指导产妇进行科学呼吸来减轻疼痛,或者指导孕妇做腰骶部、头部、手臂等处的按摩来帮助产妇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2)第二产程。①半卧位:将产床床头抬高50°~60°,当产妇发生宫缩时,嘱产妇将双脚放在脚架上或双手抱住双膝外侧,髋关节屈曲,尽量使股贴近腹部。②蹲式位:产妇宫口全开后且无头盆不对称情况下可实施蹲式位,会阴冲洗后,指导产妇在发生宫缩时可蹲在产床上,无宫缩时可取坐位休息。期间助产士严密观察产妇及胎心情况,以防发生意外。当胎头拨露4 cm×4 cm时,上产台消毒后准备分娩。

1.3 评价指标两组产妇分别于产后42 d后接受盆底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检查。观察并测量两组产妇的静息、缩肛和Valsalva 动作时肛提肌裂孔的前后径、肛提肌裂孔左右径、肛提肌厚度及肛提肌裂孔面积。

2 结果

2.1 静息时肛提肌超声参数观察组产妇静息时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左右径、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肛提肌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静息时肛提肌超声参数比较

2.2 缩肛时肛提肌超声参数观察组产妇缩肛时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左右径、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缩肛时肛提肌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缩肛时肛提肌超声参数比较

2.3 Valsalva时肛提肌超声参数观察组产妇Valsalva时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厚度、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Valsalva时肛提肌超声参数比较

3 讨论

阴道分娩胎儿,没有人为催产,而是等到胎儿的肺部和身体器官发育成熟,大脑发育更为完善,免疫力更强;阴道分娩出血少,还可以避免剖宫产手术带来的痛苦与弊端,切口与剖宫产相比较小,愈合快,产后身体更容易康复。但是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失常发生率高。若患者盆底肌功能失常程度较轻,无明显盆腔脱垂,排尿基本正常,通过盆底肌康复训练,可使病情改善、自愈;若盆底肌功能损害达到一定程度,需进行手术矫正,一般不会自愈。而在阴道分娩中,产力及产道是造成盆底肌功能失常的重要因素[3-4]。

有研究表明,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合适的体位对产力及产道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可减轻产妇的疼痛程度,缩短产程时间,减轻对产妇产道的损伤[5-6]。因此,探讨一种合理、有效的体位助产干预对减少产妇分娩中对盆底肌功能的影响非常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的静息、缩肛、Valsalva 动作时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左右径及肛提肌裂孔面积较小,观察组产妇缩肛时肛提肌厚度大于对照组,两组产妇静息肛提肌厚度无明显差异,表明体位助产干预的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较好。分析原因在于通过在产妇第一产程实施自由体位,其中的对侧侧俯卧位下可以扩大骨盆后三角,增加前后径和骨盆下口横径,增加胎头与胎体的活动空间,以适应产道内旋转和胎头下降,并有利于产妇会阴放松,宫缩间歇期产妇能够休息,从而保存体力,减少疲劳,缩短产程,从而减轻初产妇盆底功能损伤,利于后期盆底功能的恢复。不对称位可以增大抬腿一侧骨盆空间,轻微改变骨盆内部形状,为胎儿旋转提供更大的空间。利用重力与臀部外展的拉伸力,通过杠杆作用使骨盆一侧的空间增宽,也能减弱对盆底肌肉的损伤程度。开放式膝胸卧位能使胎头在骨盆内顺产轴下降,可改变骨盆上口平面与胎头角度,使胎头更适合骨盆上口方向,有利于胎头下降入盆,加快分娩,从而避免因产程时间长而导致损伤盆底肌功能。第二产程通过半卧位使产妇的双腿不必强制性分开,双脚上屈,致使子宫趋向腹壁,减少产妇错误的用力而导致的体力消耗,同时还能为胎儿扩大空间,促进胎儿顺利娩出。蹲式位能有效减轻产妇的分娩压力,达到精神上无痛分娩的目的,改善骨盆径线,减轻产妇的疼痛,缩短总产程时间,帮助产妇顺利分娩。

综上所述,体位助产干预能减轻初产妇盆底功能损伤,促进盆底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肛提胎头裂孔
超声评价女性肛提肌功能的研究进展
体位及上推胎头时机对胎头深陷骨盆转剖宫产术患者取胎头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
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估女性产后肛提肌损伤的临床研究
肛提肌MRI 定量参数与盆腔器官脱垂症状的相关性及其对量化分期的评估价值
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效果和安全性
三维超声和磁共振成像评估产后肛提肌损伤的临床价值
使用改良式托取胎头法治疗头位剖宫产术中胎头高浮的效果
徒手旋转胎头对持续性枕后位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胎头吸引术对母儿的影响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旁疝修补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