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心理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2020-11-25徐婷婷
徐婷婷
(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河南 信阳 464000)
消化性溃疡作为胃部及十二指肠常见的慢性溃疡,溃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1-2]。部分患者可能在患病后无明显症状,少部分患者多会表现为中上腹疼痛、反酸、恶心、纳差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3-4]。鉴于此,本研究将选择8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根除率、心理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上报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 4月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4~69岁,平均(41.37±6.82)岁,病程2个月~2 a,平均(1.04±0.53)a。观察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24~68岁,平均(41.68±6.31)岁,病程3个月~2 a,平均(1.08±0.49)a。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接受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②经14C尿素呼气试验法检测Hp呈阳性;③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严重器官功能病变;②恶变或怀疑恶变及胃泌素瘤;③严重精神障碍。
1.3 干预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疾病基础知识普及、用药指导、饮食干预等。
1.3.2观察组 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具体如下。(1)入院时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确定患者的病情;护士间完成好交接班工作,以确保护理工作进展顺利。(2)入院2~3 d护理。在此阶段,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以及家属正确的饮食习惯。针对消化性溃疡的特性,指导患者及家属多准备高热量、高蛋白及易消化的食物,以少食多餐的原则进食。在此期间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并严格控制患者禁烟忌酒。给予患者奥美拉唑(海南通用三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1955)每次20 mg,每日1~2次;铝碳酸镁(四川健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163)0.5 g,每次1~2片,每日3次。在用药期间应避免其他可能引起溃疡或加重病情等药物,如阿司匹林、肾上腺皮质激素等。(3)入院4~7 d护理。在此阶段,护理人员主要对患者的用药以及活动情况进行了解,严格遵守医嘱给予患者药物。多与患者主动接触、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以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4)入院8~10 d护理。对患者病情、用药、疗效、休息情况以及饮食情况等进一步了解,给予心理疏导。针对即将出院的阶段,对患者进行出院后的自护讲解,指导患者在出院后如何进行自我护理;严格叮嘱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及饮食习惯,出现复发的情况及时回院复诊。
1.4 观察指标
1.4.1Hp根除率 停药1个月后进行13C呼气试验:患者在检查前常规空腹6~8 h,吹一口气留为作对比用;给予患者13C对比剂口服,在0.5 h后再次吹一口气留作标本,最后将两个标本进行对比以判断Hp感染情况,呼气试验复查为阴性者即可诊断为Hp根除。
1.4.2遵医行为 采用医院自制遵医行为调查问卷对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行评估,问卷内容包括情绪稳定情况、作息规律、合理饮食、按医嘱用药以及定期复诊等。
1.4.3心理情绪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评估。SAS采用4级评分,20个条目,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15道反向计分题,其中轻度焦虑为50~59分,中度焦虑为60~69分,重度焦虑为≥70分。SDS共有20个题目,10道反向计分题,其中轻度抑郁为53~62分,中度抑郁为63~72分,重度抑郁为>72分。
2 结果
2.1 Hp根除率观察组患者Hp转阴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Hp根除率情况对比[n(%)]
2.2 遵医行为观察组患者情绪稳定、作息规律、合理饮食、按医嘱用药、定期复诊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对比[n(%)]
2.3 SAS、SDS评分两组干预前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多发于胃及十二指肠,多是由胃肠道黏膜被胃酸或胃蛋白酶自身消化而引起的溃疡。该病的发病原因较多,其中Hp感染、胃酸分泌过多等均是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重要因素[5]。消化性溃疡会导致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以及反酸等症状,部分患者在前期无明显症状表现,随着病情的发展多会出现出血、穿孔等严重症状[6-7]。此外,该病病程较长、用药种类多且发作反复,患者易产生不良情绪从而影响治疗依从性和疗效[8]。因此,选择有效的护理方案对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模式,通过与患者主动的沟通,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积极性;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将所有检查、治疗、护理的步骤提前告知患者,充分取得患者信任,可改善护患关系[9]。临床护理路径还通过探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制定针对性方案,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Hp转阴率较对照组高,情绪稳定、作息规律、合理饮食、按医嘱用药、定期复诊率均较对照组高,且SAS及SD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提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中能够提高Hp根除率、遵医行为,且能够改善患者心理情绪。分析原因这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1)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临床护理路径采取一对一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保证护理质量;(2)传统护理模式往往是遵医嘱进行用药护理,而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能够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在给予患者疾病认知的同时还能够增强患者的治疗自信心,这对提高遵医行为具有重要意义;(3)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将健康教育具体化,并贯穿于整个护理环节中,这对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认知情况以及出院自我护理具有重要意义[11];(4)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强化患者对护理内容的体会,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完整落实,将其中无意义的程序减少,能够完整掌握患者的认知情况以及在院护理情况,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够更加合理地开展护理工作,符合现代科学性、有序性以及连续性的护理特点。
综上所述,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中能够提高Hp根除率及遵医行为,改善患者心理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