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省”与“行”

2020-11-23张晓芳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成熟期指南幼儿园

张晓芳

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它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人追求的归宿。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无论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还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都强调“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可以看出,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领域的首要地位,以及国家对于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自2010年以来,“健康”成为我园教育理念中始终不变的关键词,秉承“智源健康,慧于乐学”的办园理念,我们立足实践,关注实效,努力促进每一位幼儿健康快乐成长。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与拓展,反观过往的实践,我们发现:过去关注更多的是健康教育环境创设、材料提供以及教师个别环节的观察指导,对于健康教育的统整思考较为缺乏,对于健康教育深层价值与内涵挖掘不够;在健康教育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仍然存在重说教、轻体验,内容片面、形式单一等问题。为改善以上问题,我园开展了实践研究。

一、三省吾身,知其然,知吾未然

(一)一省理念认知——再观《指南》中的精髓

幼儿园组织教师对《指南》中的健康领域部分进行了再一次的学习和梳理。《指南》文本虽少,却承载着厚重的内涵与价值。我们品到了《指南》中蕴含的“育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儿童的精神,和对家园共育的重视。通过梳理与反思,教师体悟到在实施健康教育活动时,要摒弃“只着眼当下,关注即时结果”的功利心,要坚持“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要摒弃教师视角,在倾听与理解、包容与接纳的基础上,去了解幼儿发展需求,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要更加关注家园合作,提高教师与家长科学施教的意识与能力,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达成基本的共识,从而保持步调一致,结成更稳定的互惠关系,增强“家园共育”的合力。

(二)二省教师所为——再看教师的教育行为

为了更好地了解过往的研究以及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情况,幼儿园对教师的健康教育认知以及组织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1.教师对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及价值取向认识不清,具体目标一知半解,重当下目标达成,轻长远意识、态度养成;2.健康教育活动内容有所偏颇,不全面,重动作发展和身体安全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和适应能力培养;3.健康教育活动实施途径较为单一,以集体教学和运动活动为主,缺少其他形式的整合;4.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实施策略有短板,多谈话、讨论,少幼儿直接体验。这些实践中的不足,已成为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三)三省幼儿所需——再审幼儿主体地位

在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习惯于机械参照《指南》要求制订目标然后去落实,很少有教师站在幼儿的视角去关注幼儿的需求。幼儿在健康教育中更多地是被动的被施予者和被灌输者。

通过对过往健康教育实施情况的三省,我们帮助教师初步明晰了健康教育的培养目标,认识到要以幼儿为出发点,进一步挖掘健康教育内容,拓展健康教育实施途径,优化健康教育活动组织策略,使健康教育真正源于幼儿、服务于幼儿。

二、省而后行,在活动研发中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

(一)整体规划,明目标抓手,提升教师课程思想力

1.将目标形象化,明确健康幼儿形象

为确保健康教育活动实施的有效性,对照《纲要》《指南》中有关健康教育的培养要求,结合我园实际,梳理出我园幼儿健康教育的整体框架,并对要培养的“健康幼儿”进行了“目标形象化”(见下图)。

在目标的梳理和健康幼儿的“描绘”过程中,教师对于健康教育课程理念、課程目标、课程结构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2.载体清晰化,聚焦教师薄弱环节

在确定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师以往课程实施情况的分析,我们对研究问题的范围进行圈定,将活动载体清晰化。为了更好地组织和落实,我们选择了在前期调查中教师问题比较集中的运动和生活两大板块,将“快乐运动”和“健康生活”作为落实健康教育的两大载体。

(二)小步递进,借关键事件,刷新课程理解

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加强反思,常常从平日里发生的一些习以为常的小事中产生新的感悟,在一次次的认知重建中,追随幼儿,小步递进,刷新对健康教育的理解。

案例1:“痛苦地吃下去”VS“快乐地先放弃”

在一次观摩小班进餐活动时,由于当天幼儿的菜品中有动物肝脏,班上有一名幼儿因为肝脏特殊的味道和口感,所以原本30分钟左右的进餐时间,硬生生地被他拖到了45分钟。带班的一名成熟期教师发现了他的为难,考虑到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这位教师努力说服该幼儿全部吃下。在此过程中,她运用了自己多年的教育智慧和技巧,从肝脏的营养价值分析,到厨师爷爷烹饪的辛劳,再到浪费粮食的可耻,最后到吃完有贴纸奖励。教师使尽浑身解数,幼儿勉强吃下去了,但当最后一块肝脏入口时,刚刚吃下去的饭菜如火山喷发般全部被吐了出来。幼儿看看老师,又看看满桌满身的饭菜,哇地哭了起来。教师连忙安慰道:“没关系,下次我们再试试。”

在随后的教研过程中,教师们对这个事件持正、反两种态度。

正方认为:“事件中的教师做法没有问题。在健康教育目标中,有关于引导幼儿不挑食不浪费的要求,教师在过程中能用积极的方式跟幼儿沟通,引导幼儿将饭菜吃完,这样做是没有错的。”

反方则认为:“成人都有爱吃和不爱吃的时候,更何况是个孩子。教师看似一直是好言相劝,事实上却无视孩子的想法,用教师的权威强行要求孩子,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心理压力。”

正方顾虑:“如果教师这次对这个孩子‘不吃的行为放任了,就会给这个孩子下次不吃找到借口,而且其他孩子也会看样学样,这样就会造成恶性循环。”

反方说:“不能因为可能会影响到别的孩子,就强迫这个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情。帮助幼儿养成好的进餐习惯,应该建立在幼儿思想上认同和情感上接受的基础之上,比起‘痛苦地吃下去,进餐中‘愉悦的情绪更为重要。”

看似很小的一个关于如何对待幼儿挑食行为的小事件,却是对“教师固有认识”与“幼儿需求”相矛盾的一次再思考。或许教师的“善意引导”能让一些幼儿当下“改掉”挑食的毛病,但在幼儿的心中却可能埋下一粒不愉快的“种子”。与其“不开心地吃”,不如先让幼儿带着愉悦的心情参与进餐活动。“不挑食,样样东西都要吃”的培养目标固然重要,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忽视幼儿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也不应被推崇。面对这种问题,如果保教负责人直接告知教师处理意见,不组织上面的讨论,就不能让教师去反思自己的课程理念。因此,在教研中,以园长为代表的幼儿园管理者应鼓励教师自己去寻找答案,将理念真正融入自己的行为之中。对于上面的问题,我们鼓励教师去《纲要》《指南》中寻找答案。《纲要》中充分“尊重幼儿”的理念,“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等要求和内容引起了教师的关注。在激辩的过程中。教师对《纲要》和《指南》的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渐渐改变了自己的认知和行为,对幼儿有了更多的理解、包容与接纳。

(三)充分赋权,不断提升教师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力

幼兒园将活动策划与组织权利赋予以教研组长为领队的成熟期教师们,在一轮轮的实施与反思中,成熟期教师对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有了更多的理解与思考。教师不断拓展和优化着健康教育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由简单的幼儿园内的集体教学活动、运动活动,逐渐延伸出家园联动的亲子实践活动、“主题月”活动等。

案例2:从跟风复制的“健康节活动”到“量身打造”的“健康月”活动

1.复制的“假热闹”

2017年11月,为全面提升教师、家长、幼儿的健康意识,向社会充分展示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乐观、团结向上的精神面貌,幼儿园策划了第一次以“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健康节”活动。在明确了亲子活动的形式和主题后,幼儿园将活动的具体策划下放到成熟期教师项目团队中。第一次尝试,教师们在活动设计与策划中,更关注活动的组织形式以及趣味性,于是就派生出了翻版各个姐妹园经典亲子活动的第一届“健康起航·悦享童年”健康周活动。5天时间里,3个年龄段开展了5场内容各不相同的亲子活动,如全体中大班亲子运动会、幼儿广播操比赛、自助餐、运动集体教学活动观摩等。

虽然每个活动教师都精心筹备、认真组织,但在活动后的反思中,成熟期教师项目团队还是发现了许多问题:只关注了活动样式和趣味性,未能真正关注健康教育的价值;看似场场活动都有家长参与,但家长的实际参与度和参与意义并不凸显。虽然活动本身还存在许多问题,从问题的反思中,却反映出成熟期教师团队在被赋权后,有了更多的课程反思与评价意识。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执行,而有了主动分析与思考。正是这样的思考,使他们发现了活动对原有“健康教育”价值定位的忽视,以及对家园合作中家长地位的忽视。针对这样的反思,我们没有只抓住活动中的不足不放,而是在肯定活动准备充分、组织较为有序等优点的基础上,引导教师更多关注大活动与小活动、小活动与幼儿之间的经验连接。

2.实践—反思—调整,来年新气象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后,在第二年“健康教育”主题亲子活动的策划中,成熟期教师项目团队就对活动的整体价值目标和各个小活动目标间的关系有了更多的关注,活动的组织形式也不再是“经典案例”的拷贝,而是多了对园情、班情的思考。亲子运动会依然有,但具体的内容和形式却是建立在教师们前期进行过的“亲子陪伴调研”的基础上。活动还有自助餐环节,但自助餐的出发点是解决幼儿在日常就餐活动中排斥“黑色食物”的问题。教师们在自助餐前,先组织幼儿开展了“黑色食物”主题调查、自助餐礼仪文化学习等活动后,再开展了“墨点生香,味美诱人——黑色食物主题自助餐”活动。

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幼儿对黑色食物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真正爱上了黑色食物,同时在幼儿的心中也埋下了一粒珍惜粮食、文明就餐的种子。除此之外,第二届的“健康月”活动还开展了“互动生情,神采感人——中班亲子自理游园活动”和“创想生意,才思夺人——健康理念宣传设计”“铿锵生力,活力动人——运动周”等活动。许多活动看似与姐妹园相同,却有本质的不同。每一个活动的设计都不再是简单的复制、修改、模仿,而是真正能从幼儿园的园情出发,因需开展。在此过程中,成熟期教师项目团队的课程设计力与实施力也被充分调动出来。同时,按需设计的“健康月”活动变成了家园合力开展健康教育的“品牌项目”,为后续家园合作开展健康教育建立了基础。

“健康月”活动,是我园在新课程背景下探索家园联动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一种尝试。在此过程中,成熟期教师项目团队曾走过弯路,但我们给了他们反思调整的机会,在反思—调整—再实施的过程中,他们的课程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充分成长。

猜你喜欢

成熟期指南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虚拟现实将于2020年进入相对成熟期
论美国动画电影叙事风格
指南数读
行动研究与高校成熟期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就医指南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