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及时回应的重要

2020-11-23秦艳琼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冷漠成人大人

秦艳琼

你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场景:一个孩子在满脸期待地跟大人说话,而大人的注意力却被其他事物吸引,因此迟迟没有回应。

比如:户外活动时间,孩子看到一只蝴蝶的翅膀很特别,兴冲冲地告诉老师,同时询问它的名字。而老师挂念着正在爬树的孩子的安全,没有办法给出回应,甚至可能完全没有听到。

再如:浴室里,年轻的爸爸给两岁多的孩子洗澡,孩子说:“我不要站着洗澡,我要坐到盆里洗。”爸爸浑若未闻,手里的动作依然如故。

孩子的需求、情绪表达或者惊喜的发现,没有很顺利地得到回应,于是他试着一遍又一遍地提出来。如果依然没用,那就声音大一点、更大一点,必要的话用小手去拽拽大人的衣角……如果有幸得到回应,那就是一次成功的“权益争取”。如果依然无效,孩子会怎么办?默默走开,还是所谓的“发脾气”和“无理取闹”,比如尖叫、哭?

反观成人,有可能只是没听到,但更有可能是下意识地回避“麻烦”——

我在忙另外一件事,腾不出精力来回应你,所以干脆不回应;

我已经给你洗了一半了,突然再换到浴盆里洗多累啊,倒不如闭口不言,抓紧时间“三下五除二”洗完。

成人不及时给予孩子回应,不一定本意想如此冷漠,或许是因为性格,也或许是因为意识不到回应对孩子的重要。然而成人不知道的是,这种无心的“冷漠”会带给孩子多么大的挫败感和愤怒,因为这意味着不被听见、不被接纳,久而久之,孩子的安全感将一点点消失。只有自己说的话得到重视,自己的诉求或者情绪被回应或接纳,孩子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进而产生自尊、自信、自爱。而这正是孩子日后各种能力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基础。

精神分析學中有句话,“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对成人来说,说话之后没有回应,又何尝不是一种“绝望”。试想一下,如果跟同事或者爱人说一件事,他不予任何回应,你或许会再试两次,但如果一直没有回应,你会作何感想呢?只是,大多数人不会像孩子那样哭闹或者生气地质问,而是暗暗在心里记下一笔账。不难想象,“不回应”会带来人际交往上的不畅,甚至会影响家庭和睦和工作的顺利展开。

就算应答的内容是否定的,那也好过没有回应,因为那只是不能同意彼此的观点或要求,但交流之门是开着的。

如果没有时间看孩子指的那只蝴蝶,可以说:老师现在要照顾别的小朋友的安全,等下再听你仔细说。

如果不同意小孩站着洗了一半又想坐下来洗的“无理要求”,可以说:我听到你说的话了,但是我们今天快洗完了,明天洗之前我们先说好怎么洗。

弗洛伊德的著作《性学三论》中讲到一个故事:

一个3岁男孩在一间黑屋子里大叫:“阿姨,和我说话!我害怕,这里太黑了。”阿姨回应说:“那样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男孩回答:“没关系,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

来自成人的回应和尊重,就是孩子心理发展道路上的那道光啊!

猜你喜欢

冷漠成人大人
突然之间
东霞
养大成人
大人的快乐
回答
一觉醒来给你大人级卷发
神奇的太阳
冬眠
The Doll’s House——成人世界的缩微模型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