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中鸟意象解读远古鸟图腾文化
2020-11-19李东卫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
李东卫/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
一、前言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的文学经典,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对其进行孜孜不倦的研究。诗歌中所描述的对象种类丰富,内涵深厚,其中,对鸟类形象的描写更是大量存在,对这类名物的研究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表象,这样也从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诗经》的研究视角。“图腾”(totem)一词原是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词,意思是“我的亲属”。所谓图腾,就是原是社会时期人所崇拜的某种动物、植物、无生物或自然现象,其中动物是最早的图腾。其中,鸟类作为人类对自然界的原始认知与探索的对象,在图腾崇拜文化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旨在通过对《诗经》中常见的鸟类意象进行文化阐释,探讨我国远古时期的鸟图腾文化。
二、中国诗歌意象的概念和含义
“意象”一词,最初是“意”和“象”,可追溯到《周易· 系辞》:“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不可见乎?世故圣人立象以尽意……”。而“意象”的出现最早追溯到汉代王充的《论衡· 乱龙》。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阐释的“意象”指的是具有作家生活中深切感受和感动的艺术想象之产物,与作者感情色彩、形象思维息息相关的特定的事物。随着理论探讨不断深化,“意象”的引申意义越来越广泛,现如今成为审美意象的代称。根据艾布拉姆斯的定义,“意象”用于表现诗歌或其他文学作品中所有客体和感官直觉的属性。美国意象派诗歌先驱庞德认为诗歌以意象为承载,建构出恰当的核心,以此抓住读者。意象有其复杂性和抽象性。一个意象往往能探讨出丰富的内涵意义。
三、《诗经》鸟意象浅析
《诗经》是典型的中国古典诗歌,其包含自然、人文等多种意象,体现了远古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在这些意象当中,以鸟意象最为人们所熟知,许多专家学者热衷于以此作为他们的研究课题。远古时期的人们,动物是人们最早的图腾崇拜对象。徐中舒先生将中国历史上的图腾归为四类,其中鸟排在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诗经》中有大量关于鸟的描写,笔者现将其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活中常见的鸟类,如燕、雁、鹊等,一类是“神鸟”,如凤、玄鸟等。现举例如下:
(1)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颉之颃之;燕燕于飞,下上其音。《邶风·燕燕》
(2)雁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邶风· 匏有苦叶》鸿雁于飞,肃肃其羽。《小雅·鸿雁》
(3)鹊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国风·召南·鹊巢》防有鹊巢,邛有旨苕。谁侜予美,忧心忉忉。《陈风·防有鹊巢》
(4)凤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大雅·卷阿》
(5)玄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颂·玄鸟》
这些例子是众多诗章中的一小部分,从中不难看出远古人们对原始图腾的崇拜之情。鸟类作为人类原始图腾崇拜的对象,其也是原始人类传情达意的媒介。随着对环境的观察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人们对鸟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因此逐渐以鸟的特性来象征人类世界,表达情感。《商颂· 玄鸟》是一首祭祀诗,描写了始祖诞生、成汤建国开疆拓土的工业,先民希望通过对祖先的怀念使部落人民团结一致,发展壮大,并且有大量的历史史料文献说明商族是以玄鸟为图腾的部族。《邶风· 燕燕》用“燕燕于飞”起兴,赵沛霖先生认为:“‘燕燕于飞’是一首以图腾崇拜为背景的原始诗歌。通过咏唱图腾崇拜对象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向往。”龙和凤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两个经典的图腾形象,凤是综合多种鸟类的特征的赋予灵气和美德的“灵鸟”,被誉为百鸟之王,是吉祥之鸟,凤凰的出现意味着天下的安定,在百姓心中有很高的地位。笔者认为还有许多鸟类被赋予爱情和婚姻的文化内涵,甚至成为爱情的象征。如“雁”,古代有“奠雁礼”,许多文献均有记载,因为雁是典型的候鸟,象征婚姻的不违其时,因此也被称为“知时鸟”。而燕子经常出双入对,对配偶十分忠诚,被古人视为贞鸟,还是人类爱情的使者。鹊又被成为喜鹊,有着吉祥、喜庆的内涵。婚嫁意味新家庭的开始,鹊巢因此成为家庭的象征。
四、《诗经》鸟图腾文化内涵解读
中国远古时期便对人类美好爱情有着至高的追求和赞颂,直至今日,中国仍将诸如喜鹊、鸳鸯等鸟类作为讴歌爱情的真挚、忠诚与和谐的载体。《关雎》作为《诗经》的首篇,其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更是家喻户晓,千古流传。远古时期的人们表达思慕之情隐晦而美好,选取的鸟类意象也是忠贞不渝。高亨在他的《诗经今注》中描述了雎鸠这种水鸟:“雎鸠,一种水鸟名,即鱼鹰,雌雄有固定的配偶,古人称为贞鸟。现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也对《诗经》情有独钟,在其《诗经通义》中对“关关雎鸠”这一句进行了解读:“雌雄情意专一”、“尤笃于伉俪之情”。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借助“雎鸠”这种对伴侣忠贞不二的鸟类,描绘男女之间琴瑟和谐的美好画面,表达对忠诚爱情的追求和赞美。除了雎鸠,《诗经》中被赋予美好爱情象征的鸟意象还有鸳鸯。如《小雅· 鸳鸯》中的“鸳鸯于飞,毕之罗之”“鸳鸯在梁,戢其左翼”, 学者程俊英先生认为这首诗描述了贵族婚礼的喜庆场面。
古人对鸟的观察细致入微,才能在诗歌中借助鸟的不同特点传达不同感情。除了上文提到的鸟类的固定配偶这一特点,《诗经》中还描述了许多有关鸟类繁衍的习性特点,借此传达古人对生命不息的赞美以及对繁衍后世的重视。而这一种特点也传承千年,至今,中国还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俗语,由此体现出中国对生命和子嗣繁衍这种文化传承的看重。如《诗经·秦风· 黄鸟》中的“交交黄鸟, 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临其穴,惴惴其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 人百其身!”描述的是秦国前期的统治者以活人作为殉葬品的时代背景,借助“黄鸟”即幼小的鸟,来控诉摧残生命的统治者,表达对无辜生命的痛惜与哀怜。
五、结语
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本文以《诗经》中常见的鸟意象作为出发点,拓宽了《诗经》研究得局限性,扩大了研究得视角,探讨了鸟身上积淀的图腾文化内涵,反映了远古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探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