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管理学”课堂过程中的差异化教学探索

2020-11-19李慧迪孙永震刘晓倩邢台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管理学基础测试

李慧迪 孙永震 刘晓倩/邢台学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成果的全面表述,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管理者的管理智慧和管理方略,是最具时代性的管理学教学案例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管理学”课堂能够赋予管理学鲜活的当代价值,有助于大学生深入了解当代中国管理思想的先进性和系统性,增强“四个自信”。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管理学”课堂过程中,科学、严谨地运用差异化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能够有效提升“进课堂”活动的教学效果,同时能够有效促进“进头脑”目标的实现。

一、新时代思想进“管理学”课堂过程中差异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差异化教学是提升新时代思想进课堂实践效果的需要

在新时代思想进“管理学”课堂过程中,只有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真正适合他们的教学安排,才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润物细无声地传授给大学生,使他们真学真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差异化教学实践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在原有知识基础和自身认识能力基础上,在更新知识体系的同时,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自觉运用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新时代思想进“管理学”课堂立德树人、学以致用的根本目标。

(二)差异化教学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运用差异化教学法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用于“管理学”课堂,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在寻求中国当代管理文化和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结合点的同时,运用不同的策略帮助学生在管理学理论的指导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提升实践能力,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构建个体隐性知识体系,给学生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差异化教学是“进课堂”过程中发掘学生潜能的需要

运用差异化教学法将新时代思想应用于“管理学”教学,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深入了解当代中国管理思想的先进性和系统性,充分领略中国管理者的领袖风采。在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用于“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了解程度和兴趣程度差别很大,通过差异化教学将学生进行分类,将基础不同、兴趣不同、偏好不同的学生进行差异化分组,并以此为基础为每组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争取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深入发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

二、新时代思想进“管理学”课堂过程中差异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以学生成绩和心理调查为基础进行差异化分组

差异化教学实施的基础是针对学生的特点合理地分组。既要保证同组学生具有相似性,又要确保不同小组之间具有差异性,因此,分组的依据和方法非常重要。为保证差异化分组的科学性,课程组在开学之前与学院领导、班级辅导员和班干部进行了充分沟通,通过学院领导的支持和辅导员、班干部的帮助,在开课之前在对学生进行了两次差异化测试。一次是检测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了解程度的专业基础测试;另一次是了解学生心理和学习需求的心理测试。第一次测试——专业基础测试的试题涵盖了学生以往学过的所有专业核心课程,以应用能力考核为重点,意在检测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分析应用能力。根据测试成绩,将学生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专业基础好的学生,第二类是专业基础一般的学生,第三类是专业基础差的学生。第二次测试——心理测试,主要测试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愿。根据测试结果,将学生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逆反心理强且学习意愿较弱的学生,第二类是逆反心理弱且学习意愿较强的学生。综合两次测试,将班级学生分为6 个小组:第1 组,基础好且逆反心理强;第2组,基础好且逆反心理弱;第3 组,基础一般且逆反心理强;第4 组,基础一般且逆反心理弱;第5 组,基础差且逆反心理强;第6 组,基础差且逆反心理弱。教学过程中,针对每组学生的不同特点准备不同的案例,布置不同的作业,安排不同的小组活动。以此同时,继续运用过程测试法进行实验,全程检测教学效果。

(二)根据不同小组的基础和需要设计差异化教学体系

差异化分组完成之后,课题组开始根据不同小组的基础和需要设计差异化教学体系。根据不同小组的基础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包括开展不同的课堂活动、推荐不同的参考书和阅读材料、布置不同的课上讨论习题和课下作业等。例如,第1 组学生基础好且逆反心理强,课程组为他们安排了题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更侧重决策还是更侧重组织”的课上辩论赛,让他们在唇枪舌剑之中灵活运用新时代思想和管理学知识解决问题,充分释放他们的质疑天性;第2 组学生基础好且逆反心理弱,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因此,让他们以演讲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以点带面;第3 组学生基础一般且逆反心理强,课程组为他们设计了课内小组抢答对战,让他们在相互竞争之中巩固课堂知识点;第4 组基础一般且逆反心理弱,课上邀请他们分析简单的应用型案例,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第5 组基础差且逆反心理强,课程组为他们设计了以兴趣培养和巩固基础知识为目标的课下作业,作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让他们在相互合作和相互鼓励之中增强对课程的认同感;第6 组基础差且逆反心理弱,课程组采取了一对一答疑指导的形式对他们的学习过程进行跟进。另外,课程组还针对小组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了课后作业。

(三)运用差异化的考核形式进行过程考核

为了持续监控各小组的学习动态,课程组设计了差异化的过程考核形式。在逆反心理较强的小组,主要以案例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过程考核,要求学生运用新时代思想中体现的管理学原理对案例进行评价和批判,在鼓励他们批判性思维的同时,提高他们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而针对逆反心理较弱的小组,采用客观题和小论文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核,一方面检测其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的准确程度,另一方面帮助其提高分析运用能力。为了实现考核过程的客观和公正,课程组在为各个小组有针对性地设计差异化考核形式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保证测试难度的一致性。

三、差异化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并尊重当代大学生的个体差异

“00 后”进入大学校园,学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竞争意识和自主意识很强,思想认识上的差异很大,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个性化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求真务实,既要在‘求真’上下功夫,更要在‘务实’上做文章”。高校教师要“求真”,首先就要充分认识当代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在以“进头脑”为目标的“进课堂”活动之中,忽视了这一点,必然导致讲台上和讲台下严重脱节,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背道而驰。而要“务实”,就必须在求真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为他们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方案。没有充分理解,就没有真信真学;没有因材施教,就没有学懂悟透。

(二)应结合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实施差异化教学实践

首先,要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保证课程教学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支撑作用。例如,邢台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具有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本土情怀、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沟通技能,能够在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等机构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因此,在差异化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等,这些都必须在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其次,要注重与其他专业课程的配合,同向同行,形成合力。课程组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和本专业的西方经济学、统计学老师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配合,选择最恰当的差异化教学方式,从不同角度提升“进课堂”活动的实际效果。

(三)差异化测试要通过灵活的方式和方法巧妙安排

课程组改变了管理学传统教学中,忽略过程考核、过分依赖期末考试进行成绩评定的方式和习惯。注重发挥过程考核的事中控制作用,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为保证过程考核的效果,首先,课程组合理控制了过程测试的频度,根据学生上次测试的结果和教学过程中的表现,灵活安排每次测试的时间和形式,既要保证测试形式的差异性和针对性,又要实现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公平性。其次,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测试形式是保证测试效果的关键。由于过程测试频度较高,一直采用纸质试卷进行测试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激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因此,课程组采取了QQ 群投票、问卷星调查、课堂演讲、课堂讨论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过程测试,不仅保证了测试效果,避免了抵触情绪,还很好地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内容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管理学基础测试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心理测试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心理小测试
测试
小测试:你对电子邮件上瘾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