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视域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2020-11-19张文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大思思政高职

张文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高职思政课程实际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安排上没有较强的针对性;对教学对象的认知不够充分;教学资源的配置不够合理;教学阶段的延续性不足。因此要想体现高职业思政课程的育人价值,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十分有必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积极推进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当前高职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针对性需要加强

思政教育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如果对高职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只注重体现高校思政的普遍要求,而没有针对当前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长此以往容易造成教学实际效果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没有严格落实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方针,最终导致高职思政教育工作难以体现其育人价值。

(二)没有深入研究教学对象

首先,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学生都存在着一些共同问题,例如基础知识不牢靠、学习能力较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高职学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受到社会中的一些价值观影响,从而导致自身的学习心态不良。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多数用人单位片面的注重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在选择人才的过程中,过分强调人才的专业技术,忽视了人才的道德品质。针对用人单位的这些特点,高职院校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只是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这样的教学理念最终导致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认识不够深刻,助长了学生的功利主义。

(三)教学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当前的高职院校大多数实行分工责任制开展管理工作,这种制度在实际运用中容易出现“懒政”现象,多数部门只注重本部门的实际工作,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这样的教学方针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资源的配置,不仅难以使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程时难以拥有充分的教学资源,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也是不利的。

三、创新实践教学内容

(一)树立身边典型

思政课程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为学生树立典型人物,利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学生。在校友或师生等平凡人物中,选取思政和德育方面较为典型的突出者作为专题实践教学资源,让学生零距离感受来自身边的榜样,感悟榜样的魅力和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我院可以充分发挥传媒专业学生的优势,组织学生通过“随手拍”、“DV大赛”等活动充分挖掘校园内思政典型人物。

(二)建设校园文化

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打造校园文化资源库,这个资源库既包括校园内的硬件、也包括一系列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例如可以在校园内打造文化广场、文化路线、搭建文化桥梁,团委的“自强之星”等各种主题活动,打造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文化资源的方式让学生在思政文化下,更好的受到思想德育的熏陶。

四、创新实践教学载体

(一)创新思政课程专题实践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重点突出实践性,以此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辅助教学,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上的熏陶,例如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开展专题教育,让学生在一系列专题教育中,感受到思政课程的育人作用。

(二)创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当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坚定信仰,为学生搭建好感悟教育实践锻炼以及塑造自我的教学平台,按照教学大纲或课程要求,在校园实践教学活动中,弘扬校园主旋律文化建设,借助现代化教育手段,将理论课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创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在学生的校外实践基地搞好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活动。挖掘课外实践教育基地的文化资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魅力。从而为学生打造更有价值的文化课程和实践课程资源,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和认知能力。

五、打造大思政视域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

(一)树立大思政教育理念

大思政教育理念是以学生成长为本的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主张政治教育的取向是人本化的,在思政教学活动中不仅局限于思政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带来的教育效果。而是要将思政教育工作融入到教学管理和学生工作甚至是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的各项工作之中。让学生的每一个生活情境和学习情境都贯穿在大思政教学理念之下,让思政课程贯穿于大学生成长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二)构建大思政工作机制

大思政理念确定之后应当采用具体的方法进行实践。在大思政理念下,不再将思政工作作为某一个部门的工作来抓,而是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体齐抓共管。使全校各领导各部门之间紧密协作,相互对接。在这种机制下,思政部门负责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学生工作处负责学生的“奖”“惩”“助”“贷”工作以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务处要负责学生的学纪及学风建设。通过多部门的共同作用促进学生在大思政教育下能受到更好的教育。

(三)构建大思政工作队伍

在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中,上课依靠教师教学,下课一个辅导员进行辅导,这样的模式使得学生一直处在被动地位。长此以往会使得学生在脱离教师或辅导员的管控之后,失去自我教育的能力。

六、大思政格局下思政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打造模块化的教学内容

在思政教学活动中,围绕课程教学目标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突破原有的教学形式,确立好实际的指导思想,将学校的教学要求与企业的用人标准相互结合,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企业的实习过程相互结合,促进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

(二)打造一体化教学团队

打造一体化的教学团队要求学校有专业思想政治教师,在此基础上还要有来自社会和企业的兼职思政课程教师,这些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新的教学方式,输送新的思想,也能为学校的专职教师提供工作的新思路。让政治教师建立起统一的队伍,使学生在学校社会和企业中都能进行公民品格和职业素养的教育。

(三)打造项目化的教学方法

在高职教育体系中,思政课程属于高职教育体系中的公共基础科目,针对这样的教育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遵循高职教育方针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其次,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特点,探索新的教学理念,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用人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不仅如此,在结合用人单位实际情况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探索契合企业和社会发展实际特征的教学目标,展开思政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总之,所谓的项目化教学方法要求高职思政课程作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公共基础课,应当遵守“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模式,以“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为目标指向,围绕理想信念教育和公民品格塑造以及职业素养培育三大模块进行教学。

七、结语

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是高职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优化实践教学的内容;整合实践教学的载体;创新实践教学的方法,形成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还能有力的促进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以此让学生在步入社会或进入职业生涯阶段真正成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大思思政高职
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设立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
——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成都理工大学:挖掘“攀登精神”内核 构建大思政格局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好的爱情,从来都不需要刻意迎合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