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天津职业大学为例
2020-11-10魏海平
罗 亚 魏海平
(天津职业大学,天津 300410)
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百万扩招”政策作为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新任务。[1]同年5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教职成〔2019〕12 号),进一步明确“百万扩招”工作的原则和主要任务。“百万扩招”工作带来的生源结构变化,给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同年12月,教育部又印发《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厅函〔2019〕20 号),标志着“百万扩招”教育教学工作正式进入高职院校实施阶段。高职院校“百万扩招”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完成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稳定就业、产业转型升级结构化调整等重大发展战略,也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
一、实施高职“百万扩招”的战略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行业企业对劳动者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职责。高职“百万扩招”对于提高社会人员素质,扩大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解决目前社会急需技术技能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起着重要作用。“百万扩招”对象主要为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城市新型农民工等群体,实施扩招将大大提高这些人群受教育的层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解决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供需矛盾,并解决重点人群的就业问题。“百万扩招”培养出的技术技能人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换代的要求,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因此,“百万扩招”承担着补充国家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缺口、保民生稳就业、推动产业升级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重任。高职院校深化针对“百万扩招”生源的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对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天津职业大学“百万扩招”生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天津职业大学积极响应、认真落实国家及天津市“百万扩招”政策要求,分别于2019 年5 月和10 月两次组织扩招工作,共招收扩招生源1441人。通过对招生录取的数据分析,与以往高等教育扩招明显不同,“百万扩招”不仅表现在规模上,更体现为扩招生源在成长背景、从业经历、学习基础、年龄阶段、学习需求、发展愿景等方面存在差异性[3]。
(一)学生年龄结构较复杂
——大龄学生比重大。超过35 岁学生高达72.94%,学生家庭生活时间与日常学习时间存在冲突。
——年龄阶段跨度大。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年龄最大达53周岁,最小为17周岁,跨度从“60后”到“00”后,相差达到36 周岁,且涵盖各个年龄阶段。对多年龄阶段学生同时开展教学,教学组织面临困难。
(二)学生学习能力较差
——学历层次差别较大,且普遍偏低。学历层次涵盖初中、中专、高中、大专等多个层次,其中初中学历占比达39.2%,学生学习基础偏低,且学习能力情况差别较大,给日常教育教学模式的选择带来困难。
——在职学生比例大。在职学生比例高达58.8%,学生日常工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长时间集中到校学习有困难。
(三)学生需求情况多样化
——绝大多数学生希望通过在校学习提升学历和技能。通过统计分析,其中44.42%的学生希望通过提升学历,强化专业技术技能,在现工作单位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38.36%的学生希望通过高职教育获得更好的就业单位,包括入职国有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17.22%的学生希望通过在校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和技术水平,为未来转变行业或者为自主创业奠定坚实基础。
——大多数学生为在职员工,希望学习方式更灵活。一部分学生希望侧重理论学习,快速获得毕业学历;另一部分学生希望学校提高专业实践授课内容,不断充实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综合以上“百万扩招”生源群体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传统的人才培养、教学管理模式以及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授课模式难以适应扩招生源的情况,同时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设施设备以及实习基地难以满足扩招生源的多样需求,传统的管理模式、固定学制难以适应扩招带来的多种生源变化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调整管理服务模式,改变工作方式方法,努力为扩招生源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服务。[4]天津职业大学针对“百万扩招”生源特点,对人才培养进行了不断的实践探索。
三、“百万扩招”背景下天津职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针对“百万扩招”生源结构特点,天津职业大学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面向多元化扩招生源,做好学生培养的顶层设计,合理设计教学安排,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调整教学内容和改革考核评价,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全员动员、全员参与、全员发力,形成培养扩招生源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5-6]
(一)以学生为中心,做好顶层设计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厅函〔2019〕20号)等文件精神,学校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宽进严出”的原则,网上公开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要求以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制定个人学习计划,选择学习的课程,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忙时少学,闲时多学,甚至中途休学或停学,保障扩招后的生源不但能够继续工作为家庭提供经济收入,并且为其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实行弹性学制管理,成绩优异的学生可申请提前毕业,不能按期毕业的学生,允许其分阶段完成学业,放宽对其学习时间的限制,调整以往学籍管理中不适应当前扩招生源学生规定的条款,确保基于学分制的学籍管理工作有条可依、有据可凭、有序展开。[7]针对扩招生源的学习需求,学校拓宽学习时间和学习形式要求,学习时间由原来的全日制拓展至半日制、周日制、晚间制等,学习形式上可以选择半工半读、夜校、工学交替等多种形式学习,允许学生走读学习。
在国家“学分银行”框架下,对扩招生源在校学习之外通过其他路径获取各种形式的学习成果予以认定,特别是在工作和生活经验中获取的知识和技能,避免学生重复学习,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学校为学生建立个人终身学习账户,用于学分的储存、转换与提取。学生完成一门课程即获得相应学分,获得的学分转入学分银行个人学习账户。通过学习成果积累,对学生进行学历教育的认定。
学校实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衔接,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将学生毕业标准与职业技能证书进行等效衡量,促进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融合,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课程学分相互转换,形成更加科学和系统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需求。[8]
(二)以成果为导向,制定专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统筹推进针对“百万扩招”生源的“三全育人”教学综合改革,强化职业素养养成和技术技能积累,坚持“德育为先、素技并重”,以“社会责任和职业精神”为引领,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培养具有职业精神的“术业有专攻”技能型人才,帮助扩招学生点燃工匠之魂。
学校按照教育部印发《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 号),组织各相关二级学院深入到扩招学生所在的行业企业开展调研,并邀请行业企业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学校针对扩招生源实际情况,分类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扩招生源情况开展因材施教。依据扩招生源特点,分学年以及单双学期开设课程,方便学生灵活安排时间学习。[9]
根据高职扩招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目标和预期期望,合理开设实用性课程。如取消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基础性较强的课程,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计算机基础、创业基础、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生态文明、艺术导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生命安全与救援、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以及四类文化素质课程等通识性较强的课程。在课程安排设计时,明确课程学时、学分、授课形式和授课计划,主要通过集中在校学习和“教师集中发布任务—学生线上学习—教师阶段指导—学生线上考核”的方式进行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选课、学习和考核,并获得相应学分,如表1 所示。
表1 “百万扩招”专业教学进程表
续表1 “百万扩招”专业教学进程表
构建灵活的选择度高的课程体系。落实专业教学标准,连通“职业”和“岗位”需求,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按照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进行学习内容模块化设置。在课程体系中增加相关专业方向的平行模块化课程,允许学生按需选课,突出核心技能培养、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构建“多学段短学期制”课程体系,保障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学习选中的课程。支持课程置换,对扩招生源已有的工作经历、相关培训经历、技术技能达到一定水平,以及在相关领域获得一定级别的奖项或荣誉称号的学生,学校根据课程置换、学分互认办法进行课程置换与学分认定,经学校认定后可折算成相应学分或免修相应课程,记入本人的学分银行账户。同时注重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和专业技能提升,实践性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和社会实践。
(三)借助人工智能,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
借助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管理。按学校二级学院—专业分类建立教学管理微信群,由二级学院教学院长、教学秘书、专业负责人等组成专业导师团队,发布各专业学习任务、解答学生在学期间遇到的教学问题,同时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问询,及时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为后续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探索“互联网+职业教育”,学校利用智慧树、超星尔雅及专业资源库的课程资源,打破传统教学时空限制,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学习。扩招生源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条件、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进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扩招后教师不足和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学生学习方式更加灵活方便,能够在空闲时间随时学习、重复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专业技能学习为核心,注重专业课程学习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学校主要通过“理论知识集中学习+基于工作过程”开展技术技能训练的方式进行,理论教学部分主要由校内专业教师承担,对于大批量集中在同一个企业的学生,学校通过送教上门、送教入厂等方式,开展集中学习;实践教学部分主要由企业指导教师承担,通过“校中厂”等实践方式,学生能够学中做、做中学,提高知识储备和技术技能,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同时,学校还结合生源特点,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厂中校”、旺入淡出等实习模式,组织学生开展集中实践,按照企业生产和学生工作生活实际,开展集中实践教学,强化学生技术技能。
(四)以生为本,切实推进“三教”改革
针对“百万扩招”生源,学校加快推进教育方案个性化、教育供给精准化,推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教师对于课程教学实施和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不断从数量和质量上加以调控。加大优秀教师培养力度,强化教师专项技能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骨干教师;加大优秀教师引进力度,通过返聘有经验的退休教师、技术人员以及聘用有技术专长或有经验的企业主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弥补师资不足;深化校企合作,由合作企业技术人员承担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共同做好“百万扩招”生源的培养和管理。根据“百万扩招”生源的需求情况,选择或开发适用于“百万扩招”生源的工作手册式、新型活页式等教材[10],将专业教学标准和行业、企业标准引入教材当中,通过强化理论知识或专业技能,开展劳动教育和“双创”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采用线下集中授课、现场指导、生产实践,推广项目化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深入探索“互联网+职业教育”,利用专业资源库、中国大学慕课、智慧树、超星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线上教学、信息咨询、互动交流、线上答疑、作业批阅、课程考核等多种教学方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
(五)创新考核评价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百万扩招”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满足社会人才供给侧需求,而扩招生源复杂性,需要高职院校严把出口关,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至关重要。课程知识主要通过线上作业提交、答疑解惑、交流研讨的次数和效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赋予相应课程学分。课程技能主要通过对照岗位技能标准,进行实操考核。考核过程中,加强过程性评价考核,基于岗位技能标准,从态度、学习、行为、效果四个层次,构建由学生、企业、学校和行业等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企业导师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兼顾技能和业绩考核,实现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提高。
四、结语
高职院校“百万扩招”政策作为国家人才供给侧结构改革、保障社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为扩招生源提升自身素质和技术技能提高提供新的机遇,职业教育迎来了快速规模化发展,但是扩招生源多元集中、情况复杂、需求多样等情况,给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带来一定挑战。天津职业大学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形势与政策”等思政课程作为扩招学生进入大学的开门课,缓解扩招学生的开学焦虑,适应学生学习生活。扩招学生们表示,学校的“第一堂课”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从职场角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科学理想信念,深入理解国家作为及厚植爱国情怀,对他们来说具有重要的人生意义。学校将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严格落实国家“百万扩招”政策,促进高职教育规模化、高质量发展。